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老而彌堅不蹉跎 精神矍鑠擔使命

老而彌堅不蹉跎 精神矍鑠擔使命

E-mail 列印
「我甘願做志工睡在寮房,也不要睡病房!」在醫院看見病人示現苦相,七十四歲的慈濟志工連達彥常自我提醒,「是明日先到或是無常先到?沒人知道!」他認為人生不能白來一遭!既然退休想要做志工,就要把握當下。

有志工曾問連達彥:「為何特別熱衷於醫療志工?」連達彥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在醫院裡面會看到如證嚴上人所說,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個案;我心想,希望能為他們多做一些甚麼?」

◎服務病患 體悟病苦

「能承擔醫療志工窗口,感到很榮幸!」於2010年連達彥接下賴秋約的棒子至今已六年,一路走來他很感恩上人的一片愛心與苦心,「上人把慈院設在大林,造福雲嘉地區,甚至偏鄉地區的病患,當然要義不容辭把醫療志工承擔起來,不讓上人擔憂。」

做醫療志工就是安撫病人及家屬的心,有些鄉親來到醫院就診,還不是很了解醫院的環境,當鄉親一進入慈院大門,志工不會讓他們東張西望,就會親切問候、引導他們所要就診的方向。所以連達彥認為:「鄉親的身體已有病痛了,不能再讓他們茫茫然,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時候在急診室,病患匆匆進來,愁眉苦臉很痛苦的樣子,經醫師醫治後在候診區休息,漸漸減輕痛苦,臉上就會露出舒服的表情與笑容,就如上人的話:「病人的笑容,是最美的笑容。」連達彥看到這樣的情況,自己也感到高興、愈做愈投入。

◎好友牽引 得遇貴人

在十四年前,連達彥即將六十歲屆退休之齡時,問妻子:「以後退休了,我要做甚麼才好?」他覺得每天看電視、看報紙,也不是辦法,怕閒下來就會一直關心著孩子在外工作的情況,給孩子造成壓力,所以他不想無所事事。

由於妻子連廖錦屏平時在雲林臺大醫院做志工,便開口邀約:「我們可以一起去當臺大的志工啊!」但連達彥只是聽聽而已,並未回應。

退休後,連達彥經常利用週六、週日去找一位好朋友,可是朋友每次都不在家,後來有一次被連達彥遇到了,便問何因?朋友說,是到大林慈院當醫療志工。朋友隨口即問:「你有興趣嗎?因為SARS剛過,現在慈院又要培訓醫療志工了,要嘛就趕快。」連達彥聽了竟然沒推辭,立即報名。

完成醫療志工培訓後,每月到大林慈院做三天的梯次醫療志工,2004年起全年每個月都在慈院服務。一開始,連達彥在病歷室整理病歷,做得很投入,被窗口賴秋約看到,向他邀約:「師兄來參加慈誠好嗎?」那時候連達彥心想:「甚麼是慈誠?」只淡淡回說:「我考慮看看。」志工陳訓源堅持說:「這位不能讓他跑掉,那麼用心一定要抓住他來參加見習培訓。」

「真的跑不了,我這慈濟因緣,要感恩有這三位貴人。」受到資深志工的認同與熱忱的邀約、鼓勵,連達彥與妻子一起參加見習、培訓,夫妻倆於2005年受證,受證後兩人都各有所承擔。

雖然最近連達彥的右腳膝蓋關節退化,他依然精神抖擻穿梭院區服務病患。他說,也是有年紀了,身體的功能多少會退化,但是助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心靈、精神上感到很快樂,就這樣不知不覺身體沒有甚麼疲累與負擔,反而愈做愈健康。

◎改變脾氣 感動家人

經過淬鍊、薰習的連達彥,現在讓妻子讚歎不已,妻子廖錦屏說:「他有把上人的法聽入心,他的脾氣、個性確實一大轉變,因為他以前是位大男人主義者,動不動就發脾氣、罵人,很兇!」

在職場上,連達彥是主管,凡事求好心切又有責任感,自然講話聲色言嚴厲。一提起往事,廖錦屏說出委屈:「有時候我動作慢一點,或是家事做得不理想,他就大聲斥責,要我聽他的話!讓人很受不了,連親妹妹都畏懼親近他。」

過去,廖錦屏一直想要改變連達彥的脾氣,卻苦無方法!現在,在慈濟終於找到方法。「上人有大愛的德行,還帶著慈濟人跨國賑災,連達彥來到慈濟一定會大轉變!」廖錦屏一想到上人,就很有信心。

受證後,連達彥一直用心於醫療志工行列,他在大林慈院看到人生的無常與無奈,又聽到上人開示,「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他漸漸放下身段,改變說話的語氣及待人的態度;尤其他的妹妹感受最深,妹妹看到哥哥的改變,也動了心,想加入慈濟。

◎放下身段 互相體諒

連達彥果真不負妻子所望,在慈濟學會為別人設想,從做中體會到,「我在醫院都能服務病患了,都能去幫忙別人了,夫妻間應該也要互相體諒、互相幫忙才是!」

有時候廖錦屏忙著慈濟事,甚至正要煮飯,接到助念的勤務,達彥會主動幫忙煮飯、做菜,讓廖錦屏安心的下聯絡網、通知志工,也因此讓廖錦屏逐漸感受到回甘的滋味。

幫忙做菜還想求進步,連達彥煮好後會貼心地問:「煮得好吃嗎?」廖錦屏打從內心高興說:「無論好不好吃,這都是出自他的真誠之心,有時他也會去請教別人一些煮法,讓我感到他的用心,真的大改變。」

連達彥不僅用心還有悲心,去訪視看到個案戶的房子會漏、或獨居沒人可照顧,他時常打電話去關心,或下雨過後特地去關懷,廖錦屏說:「他藏在內心的悲心,被啟上人發了、改變了。」一個人的改變讓家庭和樂,印證在連達彥的身上。

夫妻倆受證後就漸漸茹素,住在中壢的兒子與媳婦有次返斗南,看到父母吃素太簡單,怕營養不夠;回到中壢,媳婦特別買素食的食譜研究,自己先做調理之後試吃,還買了一臺真空包裝機,將做好的食物打包冷凍,在每個月帶孩子回雲林上親子班時,把好幾份真空包帶來給兩位老人家,隨時可微波來吃。

兒媳用「孝心」照顧兩位老人家的健康,連達彥素食後不緊改善高血壓,他自己則說:「個性也比較溫和、不急躁了,現在血壓都很正常,兒子、媳婦都很孝順,能進入慈濟大家庭,全心做志工,一家和樂是我在退休之後的一大收穫。」

◎老而彌堅 能做是福

「以前在職場工作一輩子,堅守岡位只認真於職責而已,現在能做志工又能聽聞上人的開示,要感恩上人開闢廣大的福田,讓很多人來參與志工行列。」連達彥承擔醫療志工窗口,更加了解人生的道理。

在大林慈院,有病患曾對連達彥說:「我來這裡不會緊張,這裡的醫師、護士很親切,我們有困難都會馬上處理。」連達彥聽了很讚歎大林慈院的醫護都愛心滿滿,而且志工有鄉土味、富人情味,病患來了也會受感染;因而許多病患對大林慈院,慕名而來,也都能得到很好的成果回去。

連達彥精神奕奕地說:「大林慈院距離雲林很近,隨時可把握機會去付出,讓病患受惠,有健康的身體就要趕快做,能做是福氣!」在醫院體會「生老病死」,連達彥把醫院當是自我修行的道場,不愧是斗南社區歲末祝福的人品典範!

圖左 :連達彥(右)不讓上人擔憂,義不容辭把醫療志工承擔起來;能承擔醫療志工窗口,他感到很榮幸。[攝影者:沈美君]
圖右 :廖錦屏每年四次邀約志工投入雲林特殊教育學校,為學校的孩子義剪、餵食。[攝影者:吳村田]

圖左 :志工連達彥(左3)與妻子廖錦屏(右2)常帶著志工前往慈濟個案戶的家去關懷。[攝影者:沈美君]
圖右 :改變大男人主義的連達彥,會主動幫忙煮飯、做菜,讓妻子廖錦屏安心去忙慈濟事。[攝影者:余景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