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志為人文 傳法脈承衣缽

志為人文 傳法脈承衣缽

E-mail 列印
「創造更美的未來的方法是研究過去,如果你不了解歷史,你將一無所知;如同你是一片樹葉,不知道自己只是樹的一部分。」任職慈濟基金會人文志業發展處的賴睿伶,今天(12/26)她以慈青學姊身分來和學員分享「志 為人傳法善」。

◎志為人文傳法善

克勤、克己、克儉、克難的慈濟家風,只為濟助貧病老弱。賴睿伶首先講述「竹筒歲月」緣起;慈濟功德會在1966年創立之初,三十個婦女響應上人的呼籲,每人每天省下五毛錢投入竹筒,累積起來救人。精舍師父自力更生,製作嬰兒鞋,功德會成立第一年就有十五戶照顧戶。

1969年慈濟功德會,第一次進行冬令發放,當時沒有錢沒有糧,上人寧可自己受寒、受凍,也堅持要做冬令發放。1973年臺東知本娜拉颱風,從發放造冊、中期急難救助到長期關懷。從花蓮到臺灣,從亞洲到南非到全世界,無論亞裔、美洲裔、非洲裔,不同種族的人們,在寒冷的天氣中,相互傳遞溫暖與關懷。

賴睿伶以社會使命為導向組織,說明組織的使命是什麼?這個使命有價值嗎?組織的變革理論及相應的執行模式是什麼?組織必須要對長久持續運作,要有很清楚的想法,必須要有商業模式,統整必要資源以完成特定的行動。從開始就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組織價值,然後藉由自身的體驗行動中,感受到組織價值的意義,持續吸引有共同理念的支持者加入。慈濟的價值導向是在日常生活中落實願力與行動。

愈困難的救災,愈能考驗慈濟志工的智慧,他們是如何以毅力完成助這些任務的。賴睿伶分享約旦陳秋華帶領本土志工落實願力與行動;約旦只有五位受證志工,一位基督教、一位回教徒、一位穆斯林、一位佛教、一位東正教。面對愈來愈多的敘利亞難民,陳秋華師兄擔心人力少,待援的人如此多,要做真的很辛苦。當天晚上人竟然走入他的夢中,對他說:「即使要用我的血來供養這些難民,也要持續做。」上個月回臺灣時,他向上人懺悔說出這段夢境。

上人多次提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來自誠與情關懷。慈濟人跨宗教、語言,彎腰謙卑的笑容,透過相機、影像,傳播慈濟「感恩、尊重、愛」的人文,從國際MGO救援組織到哈佛大學,紛紛以慈濟慈善做研討的教案。十月初在新店靜思堂舉辦第四屆慈濟論壇,哈佛大學教授提問:「慈濟救災時用什麼策略?」何日生主任回答:「慈濟沒有策略,只有願力。」賴睿伶表示,慈濟是在日常生活中,落實願力與行動力,人人有共同的價值,就可以創造更大的循環。

◎血脈與慧命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這條道路,證嚴上人整整走了五十年,只因一個使命和責任,承擔起天下眾生的苦難,當我們跟著上人追求理想,希望將生命放在最有用的地方,也要很清楚的了解慈濟的法脈,及傳承宗門衣缽的重要。

課程開始,洪靜原主任幽默地說:不管你們是自願來的,還是被迫的來到這裡,既然已經來了,就開心的接受,快樂的度過這幾天。靜思語「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決心有時候是別人幫你下的,但是種子一定是屬於自己,要不要成長重點就在自己。

上人五十年來就像太陽、就像月亮一樣,從來沒有忘記起床或遲到,每天永恆的在那個地方,主要是他立下了使命,他的責任是要承擔起天下眾生的苦難。「我們不敢跟師公上人比,但是既然來這裡,就要了解一下慈濟到底在做甚麼?」洪靜原主任以家族血脈淵源為例,說明「慈濟人到底要傳什麼?要傳慧命,要把智慧的生命傳下去。」

「你們從哪裡來?從爸爸媽媽來。爸爸媽媽又從哪裡來?從爺爺奶奶那裡來;就這樣一直追一直追,追朔到最後有一個名詞叫『祖先』,原來我們的生命是從祖先而來,也許不知道名字很遙遠,但總有一條血脈拉著。」洪靜原主任再問學員:「往生之後,又要到哪裡去?」洪靜原主任以傳統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讓學員更清楚的了解傳承的重要性。

◎尋回初發心

馬來西亞吳迪文,剛畢業時應徵園藝公司上班,一年多後覺得:「為何要幫建築公司老闆賺更多錢,這種生活有意義嗎?」一星期前進入了志業體,希望深入慈善和教育,所以選擇到吉隆坡慈濟幼兒園上班,透過幼教的學習,將來幫助馬來西亞三十萬難民,讓他們的第三代有更多的受教權。從回眸來時路了解,上人一路走來以身教帶領慈濟人,吳迪文覺得:選擇到志業體服務,是正確的。

澳洲的柯嘉淋往年承擔隊輔、領隊、課務,今年承擔真善美圖像志工,學習記錄歷史。此次回來希望在慈濟邁入五十一年時,尋回當時的初發心。她擔心培訓後會受束縛,就像剛開始參與慈青不習慣綁頭髮一樣,另一方面也擔心自己沒有承擔的勇氣。希望能循序漸進方式參加,用照片說故事,讓人看到慈濟許多感人的故事,自己也會很開心。

慈濟從1966年花蓮後山,啟動慈善、義診、訪視,而今邁入下半世紀,援助的慈濟已有九十七個國家。上人以身教為導,付出還要道感恩,希望慈青能感受到慈濟以「感恩、尊重、愛」的人文,串起慈濟五十年的法髓脈絡,能將愛傳播到海外影響更多人。

圖左 :洪靜原主任以家族血脈淵源為例,說明「慈濟人到底要傳什麼?要傳慧命,要把智慧的生命傳下去。」[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洪靜原主任:不管你們是自願來的,還是被迫的來的,既然已經來了,就開心的接受,快樂的度過這幾天。[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志為人文課程讓慈青了解,上人1966年從花蓮做慈善。1973年台東知本娜莉風災,從發放造冊、中期急難救助到長期關懷。[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慈青用心做筆記,希望能將慈濟,「感恩、尊重、愛」的人文,串起慈濟五十年的法髓脈絡,將愛傳播到海外影響更多人。[攝影者:張嫦娥]

圖左 :澳洲的柯嘉淋往年承擔隊輔、領隊、課務,今年剛承擔真善美圖像志工,學習記錄歷史。[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任職慈濟基金會人文志業發展處的賴睿伶,今天(12/26)她以慈青學姊身分來和學員分享「志為人傳法善」。[攝影者:張嫦娥]
圖左 :從回眸來時路了解,上人一路走來以身教帶領慈濟人,吳迪文覺得:選擇到志業體服務,是正確的。[攝影者:張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