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國際賑災體驗 感動又感傷

國際賑災體驗 感動又感傷

E-mail 列印
「在《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看到,證嚴上人曾問修道法師:『怎樣的女人最幸福?』當修道法師回答:『能提起菜籃的女人最幸福』時,上人就發願提起天下的菜籃。」這讓陳祖淞很感動,發願追隨證嚴上人修行。

因全職投入慈濟志業,陳祖淞有緣參與了一場接一場的國際賑災,體會相當深刻。藉著2016雪隆分會四合一幹部研習營的因緣,他與眾分享慈濟國際賑災的緣起和理念,以及個人的親身體驗。

◎國際賑災 由大悲心起

慈濟第一次的大型急難救助,是於1969年9月27日,臺東大南村颱風夜裡的一場大火。當時,慈濟資金雖然不足,但證嚴上人本著大悲心,呼籲大家發揮愛心,給受災民眾最好的幫助,發放給災黎的,是當時品質最好的「臺麗毛毯」和「太子龍」制服。

在1996年及2016年,河北大水患時,有曾獲慈濟幫助的災黎將當年的毛毯拿出來說:「這曾是救命之物,即使破了、舊了,絕對不會把它給扔了。」讓人聞之感動。

1991年,孟加拉發生大水災,造成十三萬人喪命,一千萬人受災。當時,美國發起了「一人一美元」的救濟行動,臺灣發起了「省下一個麵包的錢」來幫助災黎,慈濟則直接前往孟加拉幫助災黎。因了解到賑災若轉手救濟,資金或物資可能因轉手而減少或損壞。於是,慈濟堅持賑災的五大原則,即「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和「及時」。

◎投入災區 跨宗教種族

2002年歐洲捷克發生大水災,慈濟志工見證了三大宗教一同協力救助災黎的溫馨畫面。天主教徒受災,身為佛教徒的慈濟志工和伊斯蘭教徒團結一致,展開救濟。

身為佛教徒的陳祖淞,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踏入伊斯蘭教教堂;直至2014年,他回馬來西亞家鄉時,臨近的吉蘭丹州遇上水災,他就與慈濟志工一同到災區了解災情,並與當地的穆斯林宗教司溝通,讓他了解慈濟志工欲以「以工代賑」的方式來賑災。

宗教司聽了很讚歎,願意將伊斯蘭教教堂騰出來,作為慈濟志工的集合點。隔天一早,祖淞看見宗教司已經準備好卡車,把災黎聚集在一起,感到不可思議。到了祈禱時間,宗教司不但不介意與華人一起祈禱,還允許華人用合掌的方式與他們一同祈禱。跨越宗教、種族的藩籬,宗教司堅定地表示,「因為我們是一家人,都是馬來西亞人。」

◎當地口味 吃得很歡喜

敘利亞發生內戰,難民逃離至臨近的國家。陳祖淞透過影片分享,難民小孩凱西感到悲傷,因為在自己的家園,衣食無憂,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來到異國,他失學了,更遭當地人惡劣對待,他害怕自己追夢的路已來到了盡頭。

陳祖淞表示,到敘利亞賑災親睹難民,擠在狹窄、悶熱的住宿空間,吃的都是泡麵、罐頭食品或是已發霉的麵包,讓他心生不忍。他說:「這次的國際賑災,讓我感動又感傷;感傷於難民的處境,感動於證嚴上人提倡的發放。」

謹記上人的慈悲叮嚀:「給難民的食物,要讓難民吃得下,而且是有營養的。」陳祖淞用心了解當地難民的口味,煮了香積飯讓他們品嚐,並詢問他們喜愛的食物。綜合大家的意見,志工設計了適合當地口味的配菜,讓大家吃得歡喜。

難民在異國受到了逼迫與惡劣的對待,心中必會充滿負面的情緒。有一小孩為了宣洩心中的不滿,憤怒地用石頭丟小狗;陳祖淞見狀,善巧地用麵包餵食小狗,引導小孩放下心中的怨恨,藉此啟發孩子們的愛心。

◎五大原則 幫助苦難人

志工魏慧瑄雖然未曾參與國際賑災,但聽了陳祖淞的分享,她非常欽佩證嚴上人的智慧。

兩年前(2014年),魏慧瑄的家鄉吉蘭丹發生水患,她正好不在家鄉。但從陳祖淞的描述,她了解到慈濟的賑災模式不一樣,是將物資與祝福金親手發給災黎,並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魏慧瑄很讚歎慈濟賑災的五大原則,一定可以把賑災工作做得更深遠。

來自巴生的印裔志工迪魯(Thiruchelvam a/l Muthoo),聽了祖淞的分享後,深深地感到「太遲了!」他仍記得十年前,身為巴士司機的他,每次都在清晨四時三十分,開車載送巴生地區的志工到馬六甲分會上課,卻從未主動認識慈濟,直到志工鍾瑞珊(慈皓)的接引,才開始參與英文組共修,進而認識慈濟。

這次參加四合一幹部研習營,雖然僅能透過現場翻譯來了解課程內容,但迪魯也十分歡喜學習。他由衷地說:「我知道翻譯並不能把所有分享者的內容都完全表達,但已足以讓我感到非常感動。」

妻子利達(Rita Michael)亦被國際賑災的課程深深感動。今年(2016)8月間剛與迪魯一起到柬埔寨參與慈濟義診的她說:「看到當地許多居民,有病遍尋無醫的情況,讓我見苦知福,更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迪魯並說,「只要有機會,發願要參與更多的國際賑災,幫助更多苦難的人。」

陳祖淞精闢的「國際賑災」經驗分享,引起全場一致的共鳴,亦啟發人人的一分悲心與願力。

圖左 :陳祖淞藉著2016雪隆分會四合一幹部研習營的因緣,與眾分享慈濟國際賑災的緣起和理念,以及親身體會。[攝影者:林家源]
圖右 :印裔志工迪魯參加研習營,雖需透過翻譯了解常住師父的開示和講師的分享,卻歡喜學習,也深感太遲加入慈濟。[攝影者:李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