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認識社區環保站 小二生初體驗

認識社區環保站 小二生初體驗

E-mail 列印
剛過完元旦假期,就有一個課程讓小二學生很期待,因為他們要離開教室,走入社區,體驗環保回收。2017年元月5日,又是一個陽光普照,氣候暖和的早晨,八點左右,二年十四班洪惠玟老師,提醒小朋友上洗手間,然後 帶著自己的口罩,到走廊排隊集合,要去上一堂特別的課程。小朋友都很興奮,也很守秩序,在老師和大愛媽媽的帶領下,走出校門,穿越新富路,來到離學校五分鐘路程的新強環保站。

◎ 認識自己的社區 走出小教室

「認識自己的社區」是小學二年級的課程,新甲國小二年級老師特別與大愛媽媽研擬,要帶孩子們認識自己的社區,更認識資源回收的重要,了解分類的內容與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親手做看看,親身體驗。

「這場景很熟吧﹗」講師蘇麗香指著影片,跟小朋友這樣說。影片中的兩個人正提著塑膠袋裝著的早餐,很多小朋友頻頻點頭,可見這是生活常見的景象。麗香接著提醒小朋友,其實地球上本來沒有一樣東西是垃圾,但當人類科技文明發達,讓情形改變了。「我們要分清楚什麼是資源,什麼是垃圾?資源不是垃圾,很多資源都可以透過回收再利用。」小朋友都專心聽講,也能呼應講師的問題認真回答。

「瓶(寶特瓶、塑膠瓶)、瓶(玻璃瓶)、罐(鋁罐)、罐(鐵罐)、紙(紙類)、電(電池)、1(衣服)、3(3C產品)、5(五金製品)、7(其他類)」蘇麗香利用易記、易瞭解的環保十指口訣,告訴小朋友回收品有哪些,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本環保站那麼多回收品,被歸納分類後,可以清楚知道有哪些要納入資源再回收了。

◎小手體驗用心做 發揮大效用

小朋友對回收分類頗為好奇,很想大顯身手。今天的實作,規劃摺疊報紙、分類、以及拆解錄音帶三站,由志工指導與陪伴,讓小朋友動手做看看,親身體驗分類。摺疊報紙對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一點也不困難,他們認真折疊,做得有模有樣,把凌亂的報紙,摺得整整齊齊。

拆解錄音帶一站,由林燕志工負責,她先發給每一位小朋友一支螺絲起子,接著耐心說明並實際操作,「錄音帶有五根螺絲釘,要用螺絲起子一一拆開錄音帶,裡面有垃圾,也有可回收的塑膠及鐵片,要放在正確的位置。」小朋友在林燕有條不紊的指導下,做得很精準正確,小朋友看到在他們的努力下,已經回收了好多的資源,做得很有成就感。

家長許美玲也陪孩子來參與,因為平常她和先生都工作,放學後孩子在安親班,沒機會做家事,對資源回收的概念,也僅來自課本。她看到志工的付出很感動,感謝他們的付出讓世界更美好,她也看到孩子認真參與,整理出整齊的回收物,發現小手也有大效用。她感動地說: 「若有機會我也願意付出。」

◎杜絕回收品異味 清淨在源頭

但是,來到一大堆夾雜垃圾的回收品前,有些小朋友不知所措,也有人面露難色,志工有經驗地引導他們如何分類,怎樣找出資源。於是有人拿起寶特瓶,有人看到玻璃瓶,有人拿到鐵罐,有人拾起鋁罐,有人撿起紙類,開始他們的分類初體驗,也讓他們體驗非常深刻。

認真做分類的邱証煒,對於許多回收品髒亂有異味,讓分類的人很不舒服,印象最深刻。他回到家裡要告訴爸爸媽媽他今天看到的情形,還要提醒家人寶特瓶等容器,一定要沖洗乾淨,才不會造成分類者的困擾。他堅定地說: 「我要告訴大家要少用塑膠袋。」

長相秀麗的張寀妍有感而發地說:「做分類很辛苦,我們一定要把回收品洗乾淨。而且外出一定要帶環保袋,才可以減少垃圾。」

第一次帶小朋友來參與的導師洪惠玟,是位對教育有熱情的年輕老師,她看到有些小朋友怕髒不敢碰回收品,她鼓勵孩子試著跟同學一起做。她滿懷信心地說:「之前有些孩子因為急著要出去玩,牛奶瓶或飲料罐,沖洗不確實,就丟入回收桶。回去之後,會宣導確實做到清淨在源頭,請他們確實清洗,小朋友一定會樂於做到。」

清淨在源頭的概念,已經深植在孩子們的腦海,再怎麼宣導,都不及讓他們親身體驗,實際親手做,來得印象深刻。

圖左 :摺疊報紙對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一點也不困難,他們認真折疊,做得有模有樣,把凌亂的報紙,摺得整整齊齊。[攝影者:林祐民]
圖右 :環保實作規劃摺疊報紙、分類、以及拆解錄音帶三站,由志工指導與陪伴,讓小朋友動手做看看,親身體驗分類。[攝影者:林祐民]

圖左 :「認識自己的社區」是小學二年級的課程,新甲國小二年級老師特別與大愛媽媽研擬,要帶孩子們認識自己的社區,更認識資源回收的重要,了解分類的內容。[攝影者:林祐民]
圖右 :拆解錄音帶一站,由林燕志工負責,她先發給每一位小朋友一支螺絲起子,接著耐心說明並實際操作。小朋友在林燕有條不紊的指導下,做得很精準正確,小朋友看到在他們的努力下,已經回收了好多的資源,做得很有成就感。[攝影者:林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