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台灣製慈濟牌 歡喜做沒煩惱

台灣製慈濟牌 歡喜做沒煩惱

E-mail 列印
俗語說:「顧尫、顧子、顧厝裡係口鼎(臺語)」,臺南有三位可愛的慈濟老菩薩,過去都曾搭列車回花蓮參訪而認知慈濟。因為地緣關係,在社區環保點相識,三人共同一念心,為下一代清淨的環境而努力,她們笑稱三人就像 「三見客」,每天早上福田見、中午香積見、晚上讀書會見。

她們年紀都已七十好幾,即使一個脊椎側彎、身體不算太好;一個不識字,只會騎腳踏車;還有一個面對先生激烈反對,仍堅持做對的事。她們或許不是很有錢;做慈濟也常踢到鐵板,但她們發願要做上人的好弟子。

◎ 做環保 啟善緣

「來,來,來!大家以後就到這邊會合,要活就要動!」臺南市議員林美燕邀約里民一起顧健康、做運動,地點就在張曾足妹家的無尾巷底。

慈濟志工朱曾錦月也住同社區,林美燕的盛情邀約,讓她也跟著前往做運動,但眼前置放在牆角邊的瓶瓶罐罐卻比做運動還吸引著錦月。

等到運動結束,人群散去,朱曾錦月往牆角彎腰正準備拾起鋁罐時,一個不太友善的聲調說著,「喂,那是我在回收的。」張曾足妹朝著錦月的背後嘀咕著。就這樣,同一社區本來不相識的兩人,因「回收」而相識。後來何陳淑娥也在社區做環保,只要慈濟有活動,隨時都可見到三人的身影。

◎ 無常磨 心更堅

身為空軍家眷的張曾足妹,先生因車禍意外從此天人兩隔,為了不讓悲傷情緒縈繞,在友人的邀約下搭乘慈濟列車前往花蓮靜思精舍參訪。就在那次,聽到上人開示,「希望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輕輕的一句話,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坎,回來之後,她積極的尋找可以做環保的點。

多年之後,兒子投資的店面被火舌吞噬,除了借貸的資金頓時成為泡影,被銀行催促還款的電話,讓足妹只得把居住多年的老房子變賣,不安定的心只能靠求神拜佛來依靠。今年七十九歲的張曾足妹說:「我以前很會拜,門口公、地祇主……各種神明無所不拜。接觸慈濟後,才知道功德是做來的,不是求就有。」

她的女兒買了五樓透天厝,要足妹搬去一起住,但她說:「我寧可租房子,因為住在這附近,可以繼續和大夥兒做慈濟,感恩女兒成全,存錢幫我安頓在有電梯可搭的公寓,讓我維持平常的作息生活。」

張曾足妹雖然識字不多,但是聽過的上人開示法語,她字字句句深印腦海中。她的人生,就如同上人慈示的「不識字沒關係,懂理就好。」任何慈濟活動,只要她能做的,一定全力以赴,離家近距離的地方,都時常看她騎著腳踏車去助念、參加告別式……

識字不多沒有障礙,不會開車騎車也不受限,曾足妹說:「做慈濟,不但越做越有智慧,還會發現遇到事情,更容易迎刃而解。」

◎歡喜心 做慈濟

何陳淑娥婚後才知道先生有賭博的嗜好,經常面對家中無白米可炊,孩子無錢繳學費的窘境,讓她不得不挑起全家經濟的大樑。

當時孩子年紀尚小,她常做家庭代工賺取微薄薪資,孩子就學後花費越來越大,她只好向公公借摩托車,去可口奶滋工廠載「NG」餅乾回家分裝,到市場擺臨時攤位販賣。

參與慈濟做志工,讓自己看到許多事相,也改變了許多想法,陳淑娥柔聲的說,「相聚就是一種緣分,家裡人相處也是如此,彼此互相關懷,家庭自然和樂融融。」先生不負責任、暴力相向,她學習獨立帶著一群兒女長大,人生一連串的挑戰,如今已成過眼雲煙。

淑娥分享,當初受證時,收到上人所賜的法號很驚喜,「感覺上自己不善與人結緣,是不是上人希望淑娥這輩子多與人結好緣,或許來生就會有好福緣。」

「時時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做永久。我們都是人間的過路客,要珍惜才會擁有,懂得感恩,感情才能長長久久。做慈濟,不但有寄託,更開了自己的『心』世界,廣結善緣,往對的方向努力前進就是了!」走過婚姻困頓,今年(2016)七十二歲的何陳淑娥更加堅定修行道路。

◎快樂心 做好事

1998年,朱曾錦月乍見好鄰居霜岱芸繳交功德款給林秀蓴師姊,只知做的是好事,馬上就應允跟著繳交。秀蓴師姊時常在家附近挨家挨戶說環保,並設很多點,每個禮拜六下午則以九人座廂型車載回收物,他們的熱誠感動了錦月,她也跟著加入守護地球的行列。2000年她跟著志工回花蓮尋根,更加堅定做慈濟的道心。

朱曾錦月年輕時雖是職業婦女,但卻以家庭為重,中年階段遇見慈濟,竟讓她發現小女人有大用,曾一天進出助念與告別式,外加參與慈濟活動,共換了七次制服。

目前七十八歲高齡,已處含飴弄孫階段,回憶早年一頭栽進做慈濟時,志業繁忙,錦月經常不在家,先生非常不認同,兩人經常各執己見,先生也常消遣她,「妳乾脆搬去靜思堂住好了!」朱曾錦月開玩笑地回應,「如果靜思堂跟花蓮一樣,可以天天安單,會喔!我會去住喔!」

經過多年聽聞佛法,滋潤內化修正己心後,錦月常飲「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慈濟四神湯』」,將先生的言詞消遣與叨唸,善解成「關心」!而事實也是如此,透過鄰居聊天,才知他是深怕老伴年紀大,太過操勞,錦月從此更加珍惜與感恩。

現在就算要去參加讀書會,她仍會報備給先生知道,縱使先生仍是質疑的說:「讀書會?讀那麼多年,我看妳冊哪讀攏祙完、嘛讀攏祙畢業哩?(臺語)」

若要到會所參與開會,錦月也依然請示先生的允許,雖然先生有時消遣她,「阮公司開會攏嘛去大餐廳,嘎恁單位講,開會至少嘛要去桃山日本料理!(臺語)」

朱曾錦月投入慈濟參與志工任務,事實上真的很忙,但她覺得忙得很有意義,她認為,做任何事都須有責任。她開朗地分享:「每個人都會老,老了沒關係,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常說:「能做就是福氣、袂做就廢去(臺語)。」快樂的模樣讓人感受她生命的豐富。

「快樂心,無所求,對的事,做就對了!」身為福田志工窗口,承擔起一般人不喜歡的掃廁所任務,錦月說,「掃廁所很好呀!聽人家說:『掃廁所,以後子子孫孫攏讀研究所。』」 她笑容燦爛的說:「我那些孫子,還真的每個都讀研究所呢!」

◎臺灣製 慈濟牌

三位可愛的菩薩不但家務整理得好,做起慈濟事更是一點也不馬虎。不習慣庸庸碌碌無所事事,喜歡忙忙碌碌過日子,全身上下有如時時都充滿慈濟電力。無論公祭、助念,大清早的出坡與福田;在廚房承擔香積與生活任務,洗菜、切菜、料理烹煮、擺盤上桌、廚具刷洗歸位,樣樣有規有矩;到慈濟醫院擔任醫療志工,也少不了三人的身影;哪裡缺人就到哪裡補位。

為了做上人稱職的好弟子,三人還會相伴學習許多慈濟課程,抱著學習的心,參與各種功能,無論福田、大出坡、親子成長班(生活組)、安平(香積)、合唱團、手語、大愛媽媽、抄經……都有她們的身影。法親三姊妹,不但顧好家業,更勇於突破自己,堅持守護上人的理念,提著菜籃走出家門,學著肩挑慈濟志業。

很多人都讚歎她們是「日本製」,她們笑稱自己是正港「臺灣製」,而且是「慈濟牌」,商標還是上人親自為他們戴上的。修行路上,三人結伴同行做慈濟,不但開闊了生命寬度,更增長慧命的廣度,人生的記事本上,因做慈濟而增添了無數豐潤的資糧。

圖左 :法親三姊妹用真心,將感恩與祝福虔誠地放進福慧袋中。[攝影者:鄭素貞]
圖右 :抄經班寧靜的氛圍,讓朱曾錦月(右)和何陳淑娥(左)得以專心沉澱心靈習字。[攝影者:徐麗華]

圖左 :朱曾錦月(左一)和張曾足妹(右一)相約在何陳淑娥(中)家中,使用電子書上傳善款。[攝影者:徐麗華]
圖右 :足妹(後)感恩同年齡的錦月(前)經常騎車載她同行,兩人相伴做慈濟,從不覺孤單。[攝影者:徐麗華]

圖左 :「做福田、耕心田、結好緣」,大家同心協力完成任務,做得滿心歡喜。[攝影者:徐麗華]
圖右 :每星期二和大出坡,都可看見朱曾錦月(後)和何陳淑娥(前)一起到靜思堂做福田。[攝影者:鄭素貞]

圖左 :靜下心來,握筆重溫孩童習字的機會,左起錦月、足妹、淑娥展現抄經的成果。[攝影者:徐麗華]
圖右 :(圖左起)何陳淑娥、朱曾錦月和張曾足妹,在歲末祝福感恩會現場,分享三人做慈濟的歡喜。[攝影者:鐘耀賢]
圖左 :結伴同行做慈濟有多快樂,由三人臉上的笑容就可以看出來。[攝影者:徐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