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南投 翻手心 喜轉人生

翻手心 喜轉人生

E-mail 列印
「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困難的時候,卻是有人願意這樣子無私地伸出援手,所以就覺得很感恩;人走到死胡同的時候還是真的要有人去拉一把,然後慢慢學會轉念……。」姚美玲娓娓訴說兩年來走入慈濟世界的生命故事。

這 一天是星期四,又是慈濟北山環保站每周一天的環保日,位於國姓北山村國道六號高架橋下的一塊大福田,如常地吸引了十多位環保志工彎腰投入。

一早清潔隊載來三大車的回收物,儼然堆成一座小山,眾人包圍著小山丘手腳俐落地抓寶,硬膠、軟膠、紙類、鐵類、鋁罐……一一將它們歸屬在不同的籃子裡。隔著垃圾山,看不到對面的身影。就在時間的推移中,山丘寸寸瓦解;兩個多小時過後,姚美玲抬起頭看到對面的周蕊,開心地打招呼:「哦!終於看到妳了!」眾人相視而笑。

眼看著成山的回收物,經過眾人一個早上的分類,僅剩一點點垃圾,其它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姚美玲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從中體悟到了「人多力量大,每一個人盡一點小力量,分工合作,做起事來非常快;同時也印證了上人常說的,做環保可以把垃圾量減到最低,減少對大地的汙染。」

投入回收分類一年多來,姚美玲不僅看到淨化地球的功效,自己的身心也因此得到釋放,揮去了積壓心中的陰霾……

◎每天一LINE 重拾生命熱力

婚後的姚美玲為了專心帶孩子辭去了工作,相夫教子的日子平順無憂。即使九二一大地震時國姓鄉是重災區,姚美玲一家也能平安度過。倒是因為地震後慈濟為孩子就讀的國姓國小援建希望工程,讓她因為肯定慈濟的愛心而加入會員。

不料,無常還是悄悄來扣門,2001年先生檢查出鼻咽癌,日子漸漸籠罩在烏雲中。孩子上了高中,經濟負擔增加,但先生已無法工作,志工體諒她的處境,告訴她:「妳有困難,功德金暫時停一下也沒有關係!」三年後她再度就業,聽到同事在交功德金她隨喜跟進,因此又接續了與慈濟的善緣。

2013年底,先生的腫瘤影響到腦部造成中風,為了讓先生受到妥善的照護,她讓先生住進護理之家。只是,先生一倒下,她大小事都要一肩扛,不僅要面對先生病重的傷痛,還要背負兩個孩子就讀大學以及先生住院的經濟重擔,再加上職場擔任組長的壓力,讓她的身心備受煎熬,夜深人靜時總是暗自垂淚,思緒翻騰:「人生已經走入死胡同了,是要放棄還是要堅持?」正處在人生交叉口的徬徨時刻,慈濟人走入了她的生命。

幫姚美玲收功德金的慈濟志工賴春英來到她的家裡,知道了她的困境,請志工黃寶貴幫她提報給慈濟,就這樣有了慈濟每個月的濟助,減輕了肩上負擔。她沒想到自己過去的一念善心,當自己遭遇困難的時候就幫助了自己。而來自於黃寶貴每天一個LINE問候語,或是一句靜思語,讓她感覺到身邊還有人關心,自己並不孤單,漸漸地打開了心扉,能夠泰然接受命運的考驗。

◎翻轉手心 開啟生命視野

在黃寶貴的邀約下,她跟著國姓志工前往埔里聯絡處參加周三晚上的共修,隨著《法華經序》悠揚的梵唄禮拜,她的內心無比平靜,煩慮盡消,再聆聽上人「人間菩提」開示,法語甘露潤澤心田。一趟共修猶如一場身心靈的饗宴,深深吸引著她。

每次在前往共修的路途上,負責北山環保站的張玉妹常常會在車上聊起隔天的一些活動,姚美玲在一旁聽著感到好奇與心動。一天,張玉妹開口邀她:「妳明天有休息嗎?要不要跟我們一起來做環保?」她慨然應允。回去之後她就盡可能地把星期四挪出假來。

初次前往環保站,她看到每位志工是那樣歡歡喜喜的認真在投入,也不會計較工作性質,讓她感到不可思議:「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的道場,無怨無悔、真心在為別人付出!」在職場裡,她經常要處理十多位組員的抱怨問題:「為什麼比較辛苦的叫我做?」「為什麼我做得比較多?」有些人還會摸魚,讓她不勝困擾。來到環保站,她發現一個單純的天地,內心雀躍無比:「我找對地方了!」

每個環保日,幾乎都可以見到她付出的身影。後來知道其他日子也都有志工前來分類後,她只要有空也不缺席。分類的當下,她感到心靈平靜,也看到自己的價值。「我不是有錢的人,但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能夠盡自己一分小小的力量讓垃圾減量,讓地球不要繼續暖化,我覺得自己能夠做到就盡量去做。」

◎利人利己 心寬天地寬

參加共修之後,姚美玲在家也會打開大愛臺聆聽上人開示,薰習日久,影響她待人處事的態度。盡責的她過去常常因部屬做事不確實而發脾氣,現在她時時記得「口說好話、心存好意、身行好事」,不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幾個月前,總經理在她的部門又增設一位組長,同事們紛紛告誡她:「妳要給她下馬威,不然她會爬到妳頭上去!」她回應說:「最好是她爬到我頭上去,那表示她能力比我好。」她想是的,如果能夠幫助這個副組長讓她趕快獨立起來,那當她退休的時候、或是投入慈濟更多的時候,就有個接班人,自己對公司也就有所交代,所以她不但不去排擠對方,還樂觀其成。

因為她無私的胸懷,無形中自己卻也受益,現在她做環保時電話變少了。過去,即使是休假,還是有接不完的公務電話,東西要放哪裡啊?又是哪裡壞了……但因為她的用心傳承,那位副組長有能力在背後幫忙處理,也就不用再事事找她,讓她可以安心做慈濟。她才體悟到原來那就是靜思語所說的「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接觸佛法之後,她了解了「因緣果報」的道理,對於總經理總是單單要責罵她,她理解到她跟總經理之間應是存在著惡緣。過去她都抱持著「河水不犯井水」心態,遠遠看到他就閃避。現在她要化解惡緣結善緣,所以不管總經理有沒有看到自己,她都會主動跟他打招呼,她感覺到總經理看自己的眼神也變得慈眉善目了,她想,心念是會共振的,自己的心念改了,對方也就跟著改。

◎造福人群 發揮生命良能

姚美玲不但投入環保,她也把握因緣參與慈濟活動,去年底的埔里區歲末祝福,她特地排出假來擔任隊輔。不同於去年她是一名會眾,今年她以志工的身分參加,心境自然也不同:「自己要主動學著師兄師姊如何去幫助別人、造福人群,不能一直只是被幫助。」

十一月的一次共修之後,她跟著黃寶貴等幾位志工去埔里榮民醫院訪視一位五十多歲中風住院的個案,他再過兩三天就要出院。她就在一旁觀看志工怎麼去關懷他。「你就是要去做復健,自己要站起來,不能一輩子拿拐杖。如果有需要慈濟幫助的地方,一定會幫助你。」志工建議他坐醫院的接駁車繼續做復健,告訴他:「我幫你問醫院接駁車的時刻表,我也可以幫你叫計程車,也會幫你問問護理之家需要多少費用。」

從志工與個案的互動中,姚美玲有所感觸:「真正的幫助不一定是金錢,還有精神的安慰和改變他的想法。我看到慈濟的精神就是全面的幫助,幫助到對方真正需要的地方。」這樣的團體正是她嚮往的所在。

「我覺得人生真的很苦,我的業障真的很重,所以要多做一些好事來消除自己的業障。其實我們看到世界上有很多困苦的人,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苦。」進入慈濟之後姚美玲的心靈得到解脫,如今可以為社會盡一分力量,她感到自己很有福報;知福、惜福、更要造福,所以下一個目標她要參加醫療志工培訓,日後希望可以參與國際賑災,幫助更多苦難人。「我們去關懷別人,把經驗分享給別人,社會可以更祥和,這是我真正想要的。」言語中,姚美玲的眼神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圖左 :姚美玲(前、中)喜歡到埔里聯絡處參加共修,能夠讓她放下俗慮,感到心靈平靜。[攝影者:張秋菊]
圖右 :來到北山環保站,姚美玲(右一)看到志工們歡歡喜喜、無所求的付出,感到不可思議,她欣慶自己找對地方了。[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姚美玲(前)覺得自己是個很有福報的人,她要盡力去關懷別人,把經驗分享給別人,讓社會更祥和、人間更溫暖。[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照顧戶姚美玲特地排出休假承擔埔里區歲末祝福的隊輔,她要向志工學習如何去付出、如何造福人群,而不只是做個手心向上的人。[攝影者:張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