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志工帶頭做 年輕人知覺醒

志工帶頭做 年輕人知覺醒

E-mail 列印
3月11日早晨,臺南市東區崇善環保教育站內很熱鬧,來自臺南慈濟中學國中部一年級學生79位,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分站體驗做環保;親身參與各有領悟,回收分類不簡單,舉手之勞不因難,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令人讚賞 。

一群環保志工背起「垃圾袋」表演手語歌〈人人做環保〉,讓學員的眼睛都亮了起來。為了讓大家清楚歌詞的內容,志工們利用廢棄的廣告布旗加工車成的垃圾袋,內裝輕盈的保麗龍,鼓鼓的看起來很像垃圾,用以詮釋歌詞的意涵,非常有創意。

◎愛做環保 老有所用

七十五歲的林靜子是表演者之一,天天晨起薫法香,每天與「垃圾」為伍,參加助念、公祭都可以,日日為善競爭、與時間賽跑,不分寒冬、炎夏,過著快樂的每一天,一顆愛護地球的心永不褪色。

帶領學生做環保、叮嚀學生要小心,六十七歲的楊仙女樂在其中。她總是「觀前顧後」把環保站當自己的家在照顧。七十歲的康秀月經常參與大型活動的生活香積,帶學生做環保特別有信心,發揮她的專長之外,同時也跟孩子一起學習。

近幾年來受病苦折磨得禿了頭,六十七歲的蔡麗英,是拆解寶特瓶環及蓋子的高手。化療後稍有起色便往環保站跑;起先家人也不放心,但是唯有做環保、做福田才能讓她打開心結:「我就是要做到最後一口氣!」

七十歲的李秀文對於自己的年齡不太能接受,因為她精力充沛,清洗寶特瓶的動作非常敏捷俐落,年輕人都趕不上她。當廚房缺人手時,她也能適時補位,在最短的時間內煮出一大鍋熱騰騰的鹹稀飯,很符合志工老菩薩的胃口。

被學生們包圍著的吳聰敏(小玉)七十二歲了,負責指導學生做拆解錄音帶,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也有大學問。遇到頑皮的小孩,即使她用心教也不得理睬;但今天來的學生很優秀,一點就能通,表現純熟的動作,讓她覺得輕鬆又愉快。

王國勇神采奕奕地說:「這些孩子好教、很聰明!看到他們認真,我也高興!」七十七歲的他表示,在家閒著無聊,來到這裡時間過得比較快,能將廢棄的電器拆解變成有用的資源,從中讓他得到不少樂趣。

「我希望年輕人一起來重視塑膠袋被氾濫使用的問題,加強環保觀念是刻不容緩的事,一定要年輕人親自來做才會有感覺。」七十二歲的金國春差點被塑膠袋給淹沒了,指導學生做分類,她超級有耐心,並道出她的心聲。

◎志工用心 學生專心

身為環保幹事,張貴美一開始也是跟小朋友一樣,搞不清楚塑膠袋的種類有哪些?她雖然不能天天來做環保,但每次來、每次做同樣的分類,久而久之就熟悉了。在她認為,塑膠袋「少用」或「不用」都要從自己先做起,要以身作則才能去說服別人。

李美珠負責另一組塑膠袋的分類,五年下來,由她帶出來的小老師也不少,黃秋月、謝美鳳都在現場幫忙,讓她感覺很欣慰!每次來體驗的學生素質不盡相同,她總是苦口婆心地教他們如何做好分類,並希望能將所學帶回家影響家人,一定要做到「清淨在源頭」、少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

看到環保站收集這麼多的塑膠袋,陳頤宣感到震驚。在他腦海中浮現曾看過的影片內容,海龜因視力不好,誤食塑膠袋致死的畫面,讓他覺得很難過;為了愛護地球和生物,他希望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減少塑膠袋的使用,而且不能隨地亂丟垃圾。

仔細分類塑膠袋,陳頤宣同學專心在當下:「聽了師姑的解說,我對塑膠袋有了新的認識,原來裝食品的塑膠袋是不能回收的。也可以用手搓揉,從發出的聲音來分辨塑膠袋的材質。」


◎親身體驗 要知反省

在大回收區做分類,王胤昕同學仔細尋找硬塑膠的餐盒。平常在學校,她負責的清潔工作就是收集回收物,感覺學校的分類較少。志工劉義豐教她用手捏出聲音來分辯軟、硬塑膠,她覺得還蠻有趣的;雖然她平常有攜帶環保水杯的習慣,但她認為還可以多做一些,為地球付出小小的心力。

陳國朮同學在學校上過環保教育課程覺得很簡單,但實際體驗之後發現,要分類得很清楚不容易。他要感謝默默付出、教他們做分類的志工們,讓他增廣見聞,同時學到要如何愛護地球的方法。

在回收分類區,潘永政同學看到寶特瓶內還裝有東西,覺得很浪費,而且沒有喝完又沒有清洗乾淨的飲料杯會造成志工的困擾,當他在做塑膠袋分類時,發現這些工作很需要團隊一起努力。

第一次進來環保站,朱英慈同學在回收分類區就聞到一股難聞的味道,它是來自沒洗乾淨的便當盒和飲料杯,「很噁心!」她說:「堆積如山的回收物看來就像一座『垃圾山』,雖然每一站只有二十五分鐘的體驗,但我感覺已經站很久、腰很痠了!」

朱英慈警惕自己地說:「希望不要再製造垃圾了,即便有東西要回收,也要先用水洗一下再回收。」她也會聽志工的話:「髒的塑膠袋要清洗、晾乾再回收,油的當垃圾丟掉;但是最好不要用,或者重覆使用。」

陸怡淨同學也是第一次做環保,戴著口罩仍然可以聞到回收物品臭臭的味道,她告訴自己:「在家要把回收物洗乾淨、整理好,先分類再回收,儘量不要使用塑膠袋,要從自己先做起。」

◎落實環保 師為表率

曾參加過「教師環保研習」課程,且多次帶學生到環保站做體驗的李嘉祥老師慎重地表示:「現今社會少子化,父母通常會把孩子的日常生活打點好,養成孩子生活自主能力普遍不足。」因此李嘉祥老師會利用時間指導學生,請他們回到家要幫忙做家事、倒垃圾,因為這些都是身為家中一份子應盡的責任。

「今天帶學生來環保站也是一個連結,要讓學生們了解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製造出來的垃圾種類是這麼的多,更要在每一項中細細的分類,這是跟學校不同的地方。」希望學生們都能有所啟發,珍惜資源才不會有這麼多的垃圾產生。
負責帶隊的蕭安廷老師說:「到環保站前都有一個行前教育,就如今天朝會,學校衞生組就播放了一支影片的內容是,一隻小海豚寶寶來不及長大,在牠沒有食物可吃時,就以為塑膠袋是海草、是水母,因此就把它吃進肚子裡,導致身亡。」

從影片中啟發孩子的同理心,並要做到垃圾減量、減少使用塑膠用品,讓大海保持乾淨,讓海洋生物能健康的生存。同時也要引導他們學習觀察日常生活中所製造的垃圾,不要讓孩子當一個冷眼旁觀者,以為這一切都「與我無關」。

蕭老師接著說:「學校的人文課程,都有志工在推動生命教育與環保教育,但學生只用聽的,與其讓孩子聽千遍,不如讓他們實做一遍。」當看到平常比較漫不經心的學生都能用心在當下認真學習、體驗實作的樂趣,她是有被感動的。

校長張經昆以志工身份來關心學生們的學習狀態,看到學生們上臺分享體驗的成果,讚歎他們真的非常難得、值得鼓勵。期勉學生們要將所學落實在生活當中,每個人盡一份力量,居住的環境品質就會更好。

環保講師呂銘振稱讚慈中的孩子很優質,利用假日付出時間來體驗做環保不簡單。每天來到崇善環保站的年長志工至少也有二、三十位,他們從不擔憂自己的年歲與體力,只擔心還有沒有明天可以做環保。而這些看來無憂無慮的年輕人,如果願意用心投入、學習長者志工的精神,未來的地球還是可以很美好的。

圖左 :呂銘振將可回收物品一個、一個仔細加以說明,並且強調資源回收分類很重要,不可馬虎。[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陳國朮同學在學校上過環保教育課程覺得很簡單,但實際體驗之後發現,要分類得很清楚不容易。[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劉義豐(右)教學生用手捏塑膠製品所發出的聲音來辯別軟、硬塑膠的材質。[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慈中的孩子很優質,願意利用假日付出時間來體驗做環保,體驗後發表個人心得,收穫滿心歡喜。[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慈中校長張經昆以志工身份來關心學生們的學習狀態,期勉學生們要將所學落實在生活當中。[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背著「垃圾袋」表演〈人人做環保〉,志工們利用廢棄的廣告布旗做成垃圾袋,內裝輕盈的保麗龍當垃圾,很有創意![攝影者:陳淑貞]

圖左 :李美珠(右)總是苦口婆心教學生們如何做好塑膠袋的分類,希望他們一定要做到「清淨在源頭」、少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攝影者:陳淑貞]
圖右 :六十六歲的連美媚專心在她的腳下,將籃子裡的寶特瓶踩扁後,再把同色系的寶特瓶分裝在不同的網袋中。[攝影者:陳淑貞]
圖左 :七十五歲的林靜子(中),天天晨起薫法香,每天與「垃圾」為伍,日日為善競爭、與時間賽跑,不分寒冬、炎夏,過她快樂的每一天。[攝影者:陳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