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南投 環保做中覺 運用專業護地球

環保做中覺 運用專業護地球

E-mail 列印
埔里籃城環保教育站裡,十五位暨南大學應用化學系一年級同學及帶隊的助教蘇塘庭,隨著慈濟志工李素月的導覽,巡視各個分類點及各類回收物存放處,了解回收分類的概況。

「來這邊可以讓他們對地球做一些貢獻。」助 教蘇塘庭道出系上挑選環保站讓同學學習公益服務的初衷。初來乍到的年輕人個個睜亮眼睛,專注地聆聽志工的解說。「這些乾淨的寶特瓶可以做成賑災的毛毯,還有各種衣物哦!」李素月此話一出,許多人露出驚奇的眼神,似乎難以置信可以這般化腐朽為神奇。

環視四周堆積如山的回收物,學生吳晏如彷彿發掘到秘密般驚呼:「太恐怖了,我們製造好多垃圾!」來到塑膠袋分類區,她又有新發現:「原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塑膠袋還可以回收再利用呢!」聆聽李素月介紹幾位都已七、八十歲的環保志工,黃振瑋內心的感動交雜著一絲愧意,「我們製造那麼多垃圾,竟是阿公阿嬤在為大家做分類。」

◎實作體悟 愛護地球從自身做起

巡禮之後,志工李素月以繫上實物的「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357,教導同學回收資源分類的方法。她也叮嚀同學們自備環保餐具,拒拿塑膠袋,愛護地球、少用資源,回去後要將今日所學應運在日常生活中。

學會了分類方法,接著就是環保實作、學以致用的時刻。人人戴上口罩、手套,共分兩組,男同學投入資源分類,女同學則做塑膠袋分類,志工在一旁指導。

「塑膠袋分硬的和軟的,然後還分髒的和乾淨的,它們價格不一樣。」志工耐心地解說著:「糖果餅乾的小包裝袋,還有壓邊的塑膠帶就不回收。」學生們躍躍欲試,動手觸摸分類,不時發出疑問:「這是軟的還是硬的?」

親身實作之後,吳晏如才發現:「其實塑膠袋滿髒的,有一些還發出臭味,以後我會先清洗乾淨再回收。」她也覺得人們製造太多垃圾了,嚴重傷害地球環境,以後她會盡量攜帶環保餐具以及容器,減少製造垃圾。因為所學的是應用化學,她希望將來能慎選材料製造環保產品,不去製造無法分解的東西。

◎應用專業研發再生產品 減少資源使用

另一旁,男同學們個個彎著腰在堆積如一座小山的回收物裡尋寶,有人專挑紙類、有人找鋁罐……各取所好。第一次彎腰做分類,鄭則謙有感而發:「雖然覺得很累,但也很有趣,原本是很雜亂的回收物,可以一類一類的把它們分好。」但他也覺得垃圾實在太多了,必須要減少,他能做的就是「帶環保餐具,還有少喝飲料,因為飲料罐實在太多了!」

環保實作讓黃振瑋體會到以後要更重視分類。「平常就做好分類工作,才不會造成環境上的負擔,也可以讓在這邊分類的志工比較輕鬆一點。」黃振瑋剛開始覺得有點累,但想到自己可以為地球環境付出一分貢獻,心情也就不同。他希望可以應用化學的知識,研發更多能夠回收再利用的技術,減少資源的使用。

顏憲睿覺得做分類挺好玩的,像是玩尋寶遊戲。來到環保站他才知道好多東西都可以回收,「以前都認為它們是一般垃圾。」而且他也學到了怎麼分類,原來塑膠還分軟塑膠、硬塑膠,另外還分鋁箔、鐵、鋁等等,分的種類很多。看到那麼多的回收物,他恍然大悟:「這裡大多數的東西都是石油的產物,難怪石油會很快就沒有了。」

「剛開始覺得環保站有一種東西放久了的味道,不過久了就習慣了。」但是許多容器裡面還有食物、或沒有喝完的飲料,散發出異味,還是讓顏憲睿感到噁心。他可以想見志工長年投入環保的辛苦,回去後他會將容器清洗過再回收。

3月18日這一天是十五位暨大同學的環保初體驗,六小時的服務學習,不僅打開了環保的一扇窗,獲得了許多環保知識,也有了守護環境的自覺。隨後他們還排定了三次的服務,志工相信更多的投入會有更多的體悟,日後他們必能運用化學專業對地球環境做出更多的貢獻。

圖左 :慈濟志工李素月以繫上實物的「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357,教導同學回收資源分類的方法。[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帶隊的助教蘇塘庭也帶頭彎腰做環保,他希望同學們能夠力行環保,為地球盡一分心力。[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十五位暨南大學應用化學系一年級同學由助教蘇塘庭(左一)帶隊來到埔里環保教育站體驗,首先由志工李素月作導覽解說。[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志工謝玉香(左)為暨大同學解說塑膠袋分類的技巧。[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顏憲睿(右)覺得做分類像是玩尋寶遊戲,很好玩。他驚訝地發現,以前認為是垃圾的東西,原來大都是可以回收的。[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黃振瑋從環保實作中體會到,如果平常就做好分類,就可以減輕環保志工的負擔。他也希望應用化學知識,研發更多能夠回收再利用的技術,減少資源的使用。[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環保志工黃新惠(右一)指導暨大同學回收資源分類。[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吳晏如覺得人們製造太多垃圾,嚴重傷害地球環境,以後她會自備餐具,減少製造垃圾,並期許將來以專業研發更多環保產品。[攝影者:潘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