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清明時節喜迎客 趣味活動笑滿堂

清明時節喜迎客 趣味活動笑滿堂

E-mail 列印
清明節過後,氣候漸趨穩定,今天(20170409)一早金黃色的陽光,熱情的灑滿鹽埔聯絡處,帶給人們活力十足的感覺。

今天是鹽埔聯絡處樂齡活動的日子,東港小硫球地區來了四位慈濟志工,認真「觀察」鹽埔團 隊如何運做及分工。原來東港及小硫球地區也將舉辦樂齡活動,特地到鹽埔觀摩學習。

按照慣例在報到後,請長者們先歇息一會兒,再量測血壓,避免因路途中的走動影響到血壓值,血壓是健康的指標之一,也是最直接關注身體健康的方式。

活動一開始,由鄭德山老師帶著長者們做平甩功暖身,他請阿公阿嬤們閉上眼睛,兩臂自然垂下,全身放鬆,若感覺兩手指有重重的感覺,則代表末稍血液開始循環,「兩腳打開與肩同寛,兩手由上往下甩,自然擺動,一二三四數到第五下時屈膝一蹲,輕鬆的彈兩下。」鄭老師一邊示範一邊解說。

有感於老人家記性較差,鄭老師特別告訴大家,在左右耳垂、兩手大姆指及雙足大腳趾這三處,以輕壓拉方式往末稍拉過去,刺激其穴位,每天反覆多次,可以改善記性差的窘境。

「有人知影為啥咪愛培墓無?為啥咪愛吃潤餅無?在座阿公阿嬤誰會當郃阮講?」(閩南語)張世龍師兄問,大家都知道清明節就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但真正瞭解清明節由來的人,卻少之又少。

影片播放著《清明節的由來》和《潤餅的典故》,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大戰好幾回合後,終於取得天下。當他光榮返鄉準備祭祖時卻找不到父母的墳墓,劉邦難過之餘,拿出一張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再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向前一看果然是他父母的墓碑。之後,民間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石塊壓著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潤餅又叫「春捲」,在中國古代的寒食節,也就是每年清明前後,不能煮熱食,且沒有時間準備祭品,於是就把所有食物捲進餅皮中,以此祭墓,因此清明節吃潤餅便成為一項傳統習俗。且從中醫角度來看還具有養生意涵;春分過後的第十五天就是清明,這時正是萬物生長發芽,潤餅裡面都會包一些芽菜類,這就是取春回大地的意思,古人很風雅的稱為「咬春」。

香積組為了要讓長輩能夠吃到新鮮的潤餅,一早便在廚房裡忙進忙出,將大黃瓜、紅蘿蔔洗淨削皮切絲,豆芽菜、高麗菜汆燙待涼,還有那美味的滷豆乾絲等,光是潤餅食材就有八樣之多,再灑上糖粉、花生粉、芝麻粉,這麼豐富饀料,讓人看了就想嚐嚐。

阿公阿嬤們說以前清明時,都會應景的包個潤餅,來「祭拜」自己的五臟六腑;楊國泰阿公開心的說:「没有包過潤餅,就没有當過小孩。」意即在他孩童時,清明掃墓都會有這道菜,但因為現在只有一個人,掃墓的東西也是年輕一輩在準備的,所以也很久没有包潤餅了,阿公將手上的春捲完成後,咬了一口開心的說:「好吃!真好吃!」幸福洋溢在他那泛滿皺紋的臉上。

遠從澳洲查爾斯達爾文大學來台灣參訪的三位教授,今天在屏東科技大學張麗珠副教授陪同下,參觀鹽埔聯絡處,慈濟志工鄭美人師姊邀約他們一起動手做潤餅,三位教授未曾吃過潤餅,更不曾包過潤餅,因此興奮的躍躍欲試,先將餅皮鋪好,灑上糖粉、花生粉等,加上新鮮蔬菜,小心翼翼的將餅皮捲好,高興的露出滿意的微笑,一口咬下,奇妙的滋味寫在臉上,三位教授感恩有這麼好的因緣,可以來參訪鹽埔聯絡處,更開心有了包潤餅的初體驗。

接下來進行「比手畫腳」的遊戲,將長輩分成三組,每組人員以輪流方式,到前方將圖卡裡的字以肢體、不說話的方式呈現,讓組員猜題。

老人家真的很有創意,不管什麼動物、東西都用他們的肢體呈現出來,不過也製造出很多的「笑」果出來。

張秀端阿嬤要比一隻老虎,她做出兇惡的表情,兩手放在嘴邊:「ㄏㄨ、ㄏㄨ」,這二字一出口,組員馬上猜到「老虎」,但也把工作人員和阿公阿嬤逗得笑彎腰。

要比「青蛙」的李康金對阿嬤,見到組員都猜錯,阿嬤心一急脫口說出:「四隻腳啦!」話一出口,答案便伴隨著笑聲而出,關主陳鳳珠大笑並強調:「不能說話啦!」

很會猜題的蘇永麟阿公,以身體彎曲的方式,做勢要在地上爬,但是組員一直猜不出來,阿公還是很有耐心的,維持這個動作,終於有人猜出來了,阿公也露出會心的一笑。

已經95歲的盧蕭來滿阿嬤,要如何比出「三明治」呢?在一旁的黃美惠師姊都急了,乾脆帶著阿嬤一起比,「有三個字,第一個字是…」黃美惠教阿嬤伸出手指頭比三、再比一,帶著阿嬤做出吃東西的動作,「三明治!」隨後有人猜出答案了。

三組關主若遇到長輩不會表演的題目,就會自動變成智曩團,獻計給阿公阿嬤,甚至會「幫忙」表演、「提示」答案,好像比阿公阿嬤更融入遊戲之中。

最後,請三組推派一位代表,這次要三個人表演同樣的題目,給三組的組員猜,結果同樣的題目,所呈現出來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大家一樣笑到合不攏嘴,整個活動在笑聲中結束。

在心得分享時,前陣子發生車禍的涂昭慶阿公,感謝慈濟讓大家有緣在一起、互相認識,也感恩大家的關心。

鹽埔樂齡學堂有一位很會說故事的張明治阿公,在上次聽完繁華國小鄭國卿校長的講座後,有很多感觸想與大家分享,阿公用王莽的故事做比喻,他說:「王莽一世的孝順,卻因一時的不孝,讓功德的歸零了。」他奉勸大家要效法黃香的孝行,不因大小事而對孝行打折扣。

長輩們在樂齡學堂裡,可以認識一些朋友,吸收正確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智慧的增長,老人家在這樣的氛圍下覺得快樂,更懂得生命的價值,這也是開設樂齡學堂最終的目的呀!

圖左 :東港及小硫球地區也將舉辦樂齡活動,所以當地志工專程到鹽埔觀摩學習。[攝影者:邱瑞連]
圖右 :有感於老人家記性較差,鄭老師今天特別告訴大家,在左右耳垂、兩手大姆指及雙足大腳趾這三處,以輕壓拉方式往末稍拉過去,刺激其穴位,每天反覆多次,可以改善記性差的窘境。[攝影者:邱瑞連]

圖左 :鄭德山老師表示耳朵的穴位很多,常常按摩壓拉有益身體健康。[攝影者:邱瑞連]
圖右 :香積組為了要讓長輩能夠吃到新鮮的潤餅,一早便在廚房裡忙進忙出,將大黃瓜、紅蘿蔔洗淨削皮切絲,豆芽菜、高麗菜汆燙待涼。[攝影者:邱瑞連]

圖左 :楊國泰阿公(右一)開心的說:「没有包過潤餅,就没有當過小孩。」意即在他孩童時,清明掃墓都會有這道菜,但因為現在只有一個人,掃墓的東西也是年輕一輩在準備的,所以也很久没有包潤餅了,阿公將手上的春捲完成後,咬了一口開心的說:「好吃!真好吃!」幸福洋溢在他那泛滿皺紋的臉上。[攝影者:邱瑞連]
圖右 :阿公阿嬤們說以前清明時,都會應景的包個潤餅,來「祭拜」自己的五臟六腑,今天大家聚一起包潤餅,感覺特別好吃。[攝影者:邱瑞連]

圖左 :遠從澳洲查爾斯達爾文大學來台灣參訪的三位教授,在屏東科技大學張麗珠副教授陪同下,參觀鹽埔聯絡處,慈濟志工鄭美人師姊邀約他們一起動手做潤餅,三位教授未曾吃過潤餅,更不曾包過潤餅,小心翼翼的包好潤餅,高興的露出滿意的微笑,一口咬下,奇妙的滋味寫在臉上。[攝影者:邱瑞連]
圖右 :要比「青蛙」的李康金對阿嬤,見到組員都猜錯,阿嬤心一急脫口說出:「四隻腳啦!」話一出口,答案便伴隨著笑聲而出,關主陳鳳珠大笑並強調:「不能說話啦!」[攝影者:邱瑞連]
圖左 :老人家真的很有創意,不管什麼動物、東西都用他們的肢體呈現出來,不過也製造出很多的「笑」果出來。[攝影者:邱瑞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