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幫忙分擔家務 不讓父母累倒

幫忙分擔家務 不讓父母累倒

E-mail 列印
天空隴罩著朦朧的霧靄,偶而會有幾隻小鳥結伴慢慢飛翔,路上行人和車輛因為週休的關係,而少了擁擠和趕時間的匆忙,多了讓人感到放鬆的悠閒和寧靜。

慈濟嘉義聯絡處六十二位志工們,為了迎接2017年3月12日 「嘉義慈濟青少年成長班活動課程」,一早就親切的等候並接引六十四位學員及家長入座。首先由學員余欣融、余欣恬帶領大家宣讀「慈少規律宣言」,全體並唱誦慈少班的班歌「別害怕去夢想」,揭開本次活動序幕。

接著螢幕播放大家期待已久的戲劇「魔法灶神第四、第五集」,戲劇中描述孩子們都認為做家事是媽媽的事,而不願幫忙分擔家務,直到媽媽累倒病了,孩子們才主動學習並分擔家事。

另一集描素現在人努力工作賺錢,不管孩子及老人家的意願,總認為把孩子送進高級的安親班,把老人家送進好的安養院,就是為他們好,卻忽略不管是小孩或老人,他們最渴望的是在家和家人相處,享受天倫之樂。當螢幕播放著媽媽幫孩子睡前按摩的溫馨畫面時,台下就讀國一的陳連佑,膩在爸爸的身旁,按摩著父親的背部,父親溫柔將他輕輕推開,要他坐好。

學員唐維邑有感而發地說,「媽媽真的好辛苦,雖然我平常會幫忙曬衣服、倒垃圾,在看完『魔法灶神』之後,回家要幫媽媽按摩,以紓解媽媽的壓力。」剛從台北轉學到嘉義的蕭奕霆感傷地表示,「媽媽因為工作及家庭兩頭燒,過度勞累而往生,現在搬到嘉義與阿嬤同住,因此,一定要幫忙分擔家事,父母才不會累倒。」學員何梓寧則分享,「要把握和家人相處的幸福時光,可以從小事家事做起。」

學員郭欣喬說,「我上週才和媽媽吵架,因為我在外住宿,難得假日才能回家一下,想要有自己的時間,或跟家人相處,但媽媽卻要我幫忙做家事。」郭欣喬的媽媽黃玉娟表示,「做家事是日常生活習慣的學習和養成,為了孩子以後可以獨立,還是會要求分擔家事,幸好每次吵完架,孩子都會自省,過來跟我懺悔。」

家長陳明煌表示,「三個孩子參加慈濟的親子班及慈少班,已經超過十年了,因為透過參加這邊的課程,可以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辛勞,而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學習如何溝通互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本月的分站遊戲為「輕安自在不難球」,就讀高一的學員張子明描述說,遊戲過程一開始是,一手托住上面放乒乓球的雜誌,一手做起立蹲下、脫襪子,以及跟每位組員擊掌等動作,掉球要記點。再接下來是用膠帶將球貼在雜誌上,重複同樣的動作。第一次因為球沒貼膠帶,所以會晃動,因此要把心定下來,調整平衡感,球才不會掉下來被記點。

關主說,膠帶是禪定,球被膠帶黏住之後就不會掉,因此做什麼事都不用擔心會掉球,由此,讓他體悟到禪定就是要把心安住,不是叫我們什麼事都不要做,而是敎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專心的做,不要一邊做,一邊想東想西的。呼應了本月課程主題:「禪定—心無雜念,隨緣自在。」及靜思語:「心念難免起伏,要有毅力去降伏,讓心輕安自在,清靜的境界。」

張珮鳯老師是本日的親子講師,她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其不同的特質與潛能和專長,例如天上飛的蜻蜓不能在水裡游,地上爬的蝸牛也不可能飛上青天,每個孩子才是他生命中的主人,為人父母者,只須用心看孩子的特質,真誠的了解與接納,協助孩子發現專長,開發潛能。

時間匆匆流逝,在為三月壽星慶生的「無量壽福」祝福後,由學員長佈達下次戶外活動注意事項,期待下次4月6日的相見歡。

圖左 :戲劇魔法灶神,描素現在人努力工作賺錢,總認為把孩子送進高級的安親班是 為他們好,卻忽略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及渴望和家人相處,享受親子之樂。[攝影者:陳明君]
圖右 :唐維邑(左)在看完『魔法灶神』之後,回家要幫媽媽按摩,以紓解媽媽的壓力。[攝影者:陳明君]

圖左 :慈少學員觀賞魔法灶神第五、第六集後,志工蘇治洋帶大家一起省思。[攝影者:黃稜淵]
圖右 :教聯會張珮鳳講師為大家分享「漫步親子花園」,提醒大家天地萬物不同,要全然接納孩子的差異,才能真正陪伴孩子成長。[攝影者:黃稜淵]

圖左 :張珮鳯老師(中間)利用錢幣遊戲讓家長了解親子溝通須站在孩子的立場及高度去給予協助,並非硬塞強迫造成親子關係緊張。[攝影者:陳明君]
圖右 :家長陳明煌說:三個孩子參加慈濟的親子班及慈少班,已經超過十年了,在慈濟學習如何溝通互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攝影者:陳明君]

圖左 :今天課程主題是「禪定」--心無雜念、隨緣自在,課務團隊設計「輕安自在不外球」的遊戲,讓學員張子明體驗禪定、守戒的必要。[攝影者:黃稜淵]
圖右 :蕭奕霆(子)分享說:「媽媽因為工作及家庭兩頭忙而往生,現在搬到嘉義由阿嬤(左)照顧,因此,一定要幫忙分擔家事,父母才不會累倒。」[攝影者:陳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