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不變的方向 精進菩薩行

不變的方向 精進菩薩行

E-mail 列印
在微風吹佛、枝頭小鳥吱吱喳喳的鳴奏曲中,4月17日下午,768人的朝山隊伍,如一條長長的人龍,從精舍林蔭、菩提大道中,精舍師父和大家一起虔誠唱誦佛號,一步一步向「心靈故鄉」前進。

「再過幾天,慈濟這 棵大樹的年輪,就要圓滿的圈上五十一個了,五十一年的慈濟史,是上人的慧命史。曾經有多少的歲月,有我們的腳步、汗水,每個人都點滴在心頭。」朝山前,德宣師父向大家開示:「走入佛門修行,就是修掉不好的身口意念,每個人朝山拜下來,要往內觀照,讓自己在修行的路上又往前走一步了。」

◎不變的方向 讓生命有風華

慈濟志工王鳳娥參加慈濟二十幾年了,年年慈濟周年慶,她一定都到靜思精舍來朝山。

她回憶早年的朝山,清晨三點多就和志工們穿著「海青」,在靠近鐵路平交道附近三步一拜,從黑暗朝山到天亮;近幾年,同樣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號聲,在傍晚時分,一步一步從精舍山門,向「心靈故鄉」前進。她堅定地說:「歲月讓我由黑髮變白髮,隨著不變的腳步『方向』,感恩的心情,溢滿在懷。」

四十出頭時,王鳳娥加入慈濟,因先生往生,獨自扛起撫養女兒的重責;她常常藉著每年的朝山,讓自己可以腳步更堅定:「從黑暗中迎向晨曦初露,這『看見光明』的喜悅,支撐我勇敢面對無數艱難的歲月。」

今年(2017年)再朝山,王鳳娥回首來時路,心中除了感恩還是感恩。「雖然腳步沒以前輕盈有力,但我知道這『菩薩道』是我不變的人生方向,我緊緊跟著『慈濟隊伍』繼續向前走、向前走……」

她也感恩有機會,能在「人文真善美」的功能付出,「每年的朝山,除了自己朝山,也有機會採訪聽到許多人在朝山當下的感動和感恩。我覺得『筆下』有很多美麗的『風景』,這『風景』在我生命的扉頁上,增添好多好多美好的回憶!」

◎心靈的依止 在恭敬中求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聲佛號一個跪拜,心沉靜,腳踏實,一步步走向我心依止處。」羅枝新從小生長在花蓮吉安,父親在六年前變賣房子之後,她總覺得失根,在父母相繼過世後心更有飄零感。「還好花蓮有靜思精舍、有師父,安穩住我的身心靈。」

纖瘦身影,雙手合十虔誠朝山的廖珓娸,近一年多的時間,因為父親中風,而奔波臺中花蓮二地。為了參與四月慈濟周年慶朝山活動,她向家人請假回花蓮,除了慶賀慈濟生日,也藉朝山來為父親祈福。

「慢心障聖道,法在恭敬中求。」廖珓娸剛開始朝山時,覺得馬路不乾淨,頂禮時有些猶豫,起落間,誦念佛號也有點接不上氣。她察覺自己的「慢心」後,在每一跪拜中深深地懺悔,誦念佛號不再有障礙,而變得更有道氣了。

「朝山沿路地標猶如戒律,循著它讓人好安心;團體中修行過程,守戒律心就會定,心就會清明生歡喜。」汗濕衣衫的她,愈接近大殿,愈生歡喜心,愈覺身心輕安了。

1989年受證,八十三歲的慈濟志工張澄淇,怕年紀大無體力,會失去朝山機會,早早就從玉里趕來花蓮。他分享說:「最早期的朝山,是一大早三點多,從臺九線路口朝山,後來怕影響社區安寧及志工安全,就一直往前縮短距離。朝山時五體投地,就是懺悔,改過以往不好的習氣,發心如初行菩薩道。」

◎發心如初 精進的菩薩行

朝山隊伍中,六十幾歲的資深人文真善美志工范呂釗,虔誠唱誦佛號,步步踏實地跪拜向前行。目前,他三十幾歲的兒子因罕見疾病在加護病房已月餘,因為兒子的無常,讓他更珍惜能付出在當下,每天在慈濟志工勤務和加護病房之間奔走。

范呂釗說:「人生無常,更覺得要珍惜生命,不只期待我的孩子,更希望天下的苦難減少。也警惕自己,要把握現在好好的身體,多去付出。朝山是毅力和耐力的相隨,我要把『心田』耕好,跟隨上人的腳步,步步踏實往前走。」

朝山結束,上人很感動莊嚴浩蕩長的朝山隊伍,勉勵菩薩道的修行,從起步的初點到目的地,猶如朝山第一步到大殿,在主堂向大家慈示:「朝山從開始的第一步,向前直直走,心的虔誠就像修行的過程一樣。請大家記住,發心如初,成佛有餘。菩薩道不管有多遠,我們都要虔誠,方向不能偏差, 生生世世行在菩提道中。」

圖左 :在菩提大道中,精舍師父和花蓮志工們虔誠一念心在朝山。[攝影者:鄭啟聰]
圖右 :微風吹佛,林蔭大道的朝山隊伍,在佛號聲和枝頭小鳥的鳴奏曲中,人人虔誠一念心,步步踏實,朝向心靈的故鄉。[攝影者:鄭啟聰]

圖左 :在白雲青山下,長長如人龍的花蓮朝山隊伍,在精舍師父帶領大家唱誦《爐香讚》後,開啟發心如初的朝山第一步。[攝影者:蕭寂興]
圖右 :王鳳娥二十幾年來,年年都來精舍朝山,歲月讓她由黑髮變白髮,但不變的腳步方向――就是行慈濟菩薩道。[攝影者:柏傳琦]

圖左 :資深人文真善美志工范呂釗說,朝山是毅力和耐力的相隨,要把心田耕好,跟隨上人的腳步,步步踏實往前走。[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八十三歲的張澄淇,怕年紀大無體力,會失去朝山機會,早早就從玉里趕來花蓮。他表示,朝山時五體投地,就是懺悔,改過以往不好的習氣,發心如初行菩薩道。[攝影者:柏傳琦]
圖左 :廖珓娸(右二)剛開始朝山時,覺得馬路不乾淨,頂禮時有些猶豫,起落間,誦念佛號也有點接不上氣。她察覺是自己的「慢心」後,在每一跪拜中深深地懺悔。[攝影者:柏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