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真空」生「妙有」 親子歎神奇

「真空」生「妙有」 親子歎神奇

E-mail 列印
「看不見的東西,真的沒有存在嗎?」 雲林虎尾親子班來到岡山環保教育站體會「真空妙有」的驚奇!地球孕育著萬物,什麼是真空妙有?岡山慈濟志工帶大家從遊戲及實作中融入道理。

4月9日,虎尾親子班結束上午高 雄靜思堂的參訪,一百二十六人過午之後來到慈濟岡山志業園區,岡山的志工特為孩子精心規劃「法輪常轉、三無漏學、真空妙有」分站活動,也為家長規劃「塑膠袋分類、酵素實作、手工皂製作」等豐富的課程。

◎多種塑膠袋 分類有技巧

感受真空妙有之前,先來認識「塑膠袋」的厲害!由於塑膠袋是千年不腐之物,貽害地球甚大。志工說,目前塑膠袋回收價錢低,乏人問津,所以岡山環保志工以此作為回收重點,回收後才發現數量相當可觀,成為岡山環保教育站最大宗的回收物資。

塑膠袋的主要材質是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不易分解,除會阻塞排水溝,還會漂流到河川、海洋,讓水中生物誤食,對生態的衝擊很大。在傳統市場常見的花袋、輕便雨衣、蔬菜透明包裝外袋,都可以回收;但是泡麵裝袋、餅乾袋內層有錫箔或鋁箔等,複合性材質製成不透光塑膠袋,都不能回收。

「如何辨別塑膠袋的分類?」環保志工細細解說,大家看著環保站的看板,將PE塑膠袋、PP塑膠袋、PVC塑膠袋各種材質辨識分類。同時讓家長分辨不可回收的塑膠品,志工強調:「最重要的是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多使用環保袋,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袋才是上策。」

家長徐子蓁聽聞志工介紹塑膠袋的種類後,感受頗深說:「志工真的很辛苦,光塑膠種類就有這麼多種,經分析更清楚那些是可回收及不能回收,以後會盡量攜帶環保袋及環保餐具,減少垃圾的產生。」

◎吐納有禪意 真空生妙有

地球孕育著萬物,不僅要環保愛地球,也帶孩子體會大地萬物的神奇,再了解佛法「真空妙有」的禪意。志工蔡順枝以簡單的樹葉拓印,讓孩子靜下心,在吸吐間去體會「真空妙有」的奧妙。

吸、吐、吸、吐,吸吐間,可以看見兩種人,一種是將氣慢慢吸,存在丹田深處,儲藏多且較細膩;另一種用力吸,將氣存在胸腔較淺處,「君子量大,小人氣大。」蔡順枝說靜思語就是此意。

在一吸一呼間,還能口含微笑,讓別人對你產生敬愛與喜悅,看了歡喜,是何等的微妙。蔡順枝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再次吸、吐,吸入、吐出,吸入心寧靜,吐出口微笑,安住於現在,此刻最美妙。睜開眼睛,一吸一吐中感受到真空妙有的奧妙。」

「吸進甚麼?吸的時候要君子喔!慢慢吸。」蔡順枝問後,吳宇幼立馬回答:「吸入空氣,但看不見,空氣沒有固定的形狀。」

志工再問:「四周都有空氣,你抓抓看,很妙,如何證明?」反應靈敏的高宜柔快速回答:「用塑膠袋在空中抓。」

「看不到的東西,真的沒有存在嗎?不一定,這就叫做真空妙有。」志工告訴孩子,其實是有的。「地上的枯樹葉,世上的一草、一木、一花,有用嗎?你有無尊重它?有或沒有,只有兩種答案。」所以樹拓時要用心體會,即使不起眼的東西,也能創造驚奇!

蔡順枝問:「人生多變化,好的事要多做,壞的事呢?」高宜柔回答:「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蔡順枝聽見小朋友反應這麼快,忍不住讚美並叮嚀小朋友:「做的當下要用心體會,體會後,連微笑都會很可愛,呼吸都會很棒、很順暢,我們要感謝世間萬物,連看不到的空氣都是多麼重要。」

二氧化碳,有用嗎?誰喜歡它,「樹!」萬物是相輔相成,沒有一個是唯我獨尊,唯我獨尊者,將來只有兩個字就是「失敗」,而且會跌跌撞撞,唯有打開心胸,包容一切,才能營造美好的人生。

開始動手拓印樹葉時,小朋友先靜心,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以廣告顏料在不同的樹葉上著色,拓印於畫紙,讓不起眼的樹葉留下足跡。蔡順枝再提醒,拓印過程構思圖畫,不論印出來美、醜、好、壞,都要靜心,不成功則要思考怎麼做會更好,心靜才能生智慧。

志工精心規劃分站遊戲及DIY體驗,讓虎尾親子班戶外教學藉由參訪、觀摩,學習志工的精神與經驗,將愛地球的理念化為行動、佛法運用在生活中,靜心生智慧,體會真空妙有的神奇,是一堂寶貴的知性之旅。

圖左 :家長徐子蓁(右)及女兒王宥云(左)將鮮果皮切塊,製作環保酵素,簡單又環保,回家後要馬上蒐集果皮,試著製作看看。[攝影者:葛邦義]
圖右 :岡山團隊為家長規劃手工皂的製作,可選擇自己膚質的香皂,不添加化學物質,對肌膚達到保濕的效果。[攝影者:葛邦義]

圖左 :「三無漏學」分站活動,讓孩子了解戒、定、慧的重要性,玩遊戲時要先守規矩就是戒,靜下心不浮躁就是定,開始思考運用何種方法才能順利用樹葉汲取水,珍惜水資源就是智慧,藉由遊戲學習將佛法生活化。[攝影者:陳建穎]
圖右 :「法輪常轉」分站活動,學習如何在草原上,滾動輪胎,遇到障礙也能平順過關,如同人生道路曲折,有法自能轉心境,法輪常轉,能自度也能度人。[攝影者:陳建穎]

圖左 :志工依經驗,指導家長如何辨別塑膠袋的分類,回收與不能回收的差別。[攝影者:李玉如]
圖右 :環保站的看板分別將PE塑膠袋、PP塑膠袋、PVC塑膠袋、食品合成膜及不可回收的塑膠,依實體分別放置在各攔區,家長經志工解說,分辨更清楚。[攝影者:李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