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把環保概念 託付給下一代

把環保概念 託付給下一代

E-mail 列印
4月22日清晨天氣涼爽,臺南慈濟小學二年級學生和家長共計101位,在九位老師的陪同下,一同到崇善環保教育站親自體驗做環保,認真學習各項回收物品的分類,期待將所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並將經驗傳承,好讓大地 永保乾淨。

◎用心去做 創意延續物命

志工劉書妤負責解說「物命再造」,將展示區的物品一一介紹,例如把喝過的飲料利樂包拿來拼成可愛的遮陽帽或置物袋,實用又美觀。用打包帶也可以拼製漂亮的手提袋,堅固又耐用。遭廢棄的雨傘布、穿過的牛仔裝經過志工的巧思車成時髦的背包,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只要動動腦、動動手,廢物可以再利用、巧藝變創意,讓物命再延續。

其次是,一支支回收的寶特瓶經由清洗,再交給大愛感恩科技變魔術,織成輕巧的衣物或毛毯,在國際賑災時發揮強大的功能和價值,這都是環保志工的用心,讓學員們驚呼連連!

現場多半是第一次參加環保體驗的學生和家長,對於寶特瓶可以循環再造都覺得非常神奇!劉書妤肯定家長們的愛心, 願意利用假日時間陪伴孩子來做環保,雖然回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但是只要人人肯動手去做,垃圾污染的問題就不致於那麼嚴重。

劉書妤鼓勵孩子們「小惡不能做」,並舉實例說明,某次騎機車回家途中,從她腳踏墊的籃子裡飛走一張字條,「到底要撿不撿?」她停下車來思索片刻,也經過天人交戰,一會兒之後終於想通了:「為了不能製造垃圾,我必須冒著來往車輛的危險把它撿回來。」雖然當時有路人以不屑的眼神望著她,還以為那張字條有多重要?其實沒有,重要的是不想再製造垃圾而已。

◎把握當下 等死不如做死

現年八十四歲的環保志工陳黃阿美,每天來到環保站做環保是她最感快樂的事!簡易的拆解工作難不倒她。原本最喜歡和小孩子互動的阿美,怎麼沒戴口罩而獨自躲在一邊默默地轉開寶特瓶蓋子,卻樂此不疲呢?

其實在五年前,阿美每個月都會輪值到大林慈濟醫院當志工,自從發現自己有氣喘、呼吸困難的症狀之後,她停止做醫療志工。此後每星期有三天搭別人的便車到環保站來,其他三天她得要自行搭兩段的公車,再走三十分鐘的路程才能到達目的地做環保。令她最感困惑的是,每戴起口罩來就會讓她感覺呼吸困難,好像快要窒息死掉,因此她不能和正常人一樣戴著口罩做環保。

「醫生說我得了躁鬱症,我不能單獨在家無所事事,會閒得發慌,會胡思亂想,晚上睡不著覺,不想講話、容易生氣,每天悶悶不樂……」原來她被診斷出心臟瓣膜「三間板閉鎖不全」,只要稍微動作就會讓她喘得受不了。醫生建議她要慢慢調適,平躺就沒事,也沒什麼特效藥物可以治療。所以她覺得再不出來做環保,就只有在家裡等死,「要等死,不如讓我做到死。」阿美肯定地說。

「叫她不要來,在家休息就好,她偏不聽!很固執的一個老人家!」曾經跟阿美做過鄰居、也是最疼愛阿美的環保幹事劉慈真不捨地說,但是每次看到阿美來做環保都很高興,很快樂,讓她覺得很安心、也漸漸放心了。

◎用心學習 專撿一樣東西

在回收分類區,師生與家長們歡喜加入環保志工行列,志工準備了許多大型的空籃子,讓每個人手持小籃子撿起回收物品中的任何一種,再統一倒入大的籃子中。

首次參與環保做分類,許靜微媽媽看到「手搖杯」的數量大感吃驚:「從沒看過這麼多的杯子,滿地都是,我隨手一撿,很快就裝滿一個籃子,實在太驚人了。」許媽媽表示,雖然「手搖杯」曾經帶給年輕人很多創業的機會,但是相對所製造出來的垃圾也太驚人了吧。

本身從事服裝製造業的許媽媽,總是希望多促銷、有人買,但是從這次的體驗得知:「衣服夠穿就好、東西夠用就好,千萬不要浪費,因為浪費的結果就是製造垃圾而已。」

許媽媽平時已有攜帶環保餐具、購物袋、飲料杯的習慣,她建議,如果有更多人願意一起來做,使用一次性的東西就會減少,垃圾量也會相對減少。

兒子陳君緯的分享內容是:「環保要好好學習,並且要託付給下一代,這樣以後『老死』才會安心。」此話一出,許媽媽大感震撼!全場的家長們報以熱烈的掌聲,以示鼓勵和讚賞。

「錄音帶拆解區」一向都是孩子們的最愛,黃慈柔小朋友最喜歡做拆解,她很神氣地說:「不用師姑教我,我就會了。」由於爸爸忙著拍照和錄影,她只能靠自己認真學習了。韓盛安小朋友轉動螺絲的小手有時還掌控不住螺絲孔,幸好有阿嬤在一旁陪伴兼指導。現場人手一支螺絲起子,大人小孩樂在其中,每完成一片拆解,都感覺很有成就感的樣子。

蘇裕隆爸爸教女兒拆解錄音帶、轉動螺絲的動作,態度認真又細心。他表示,平常在家根本沒有機會讓小孩子拿螺絲起子;來到這裡學到很多,至少知道哪些東西是可以回收的。

◎用與不用 惱人的塑膠袋

「每天清晨眼睛睜開,就開始使用塑膠袋,裝早餐、裝飲料、裝水果……無一項不是需要它,使用後卻只有少數人在做回收,多半被丟棄當垃圾。」每次談及塑膠袋,環保講師呂銘振總有太多的感慨,再不回收難保地球不毀壞。

「很難想像,現場可以收集到這麼多的塑膠袋!」曾經參加過淨灘活動的張珮琳媽媽,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塑膠袋,她平常已有使用環保購物袋的習慣,來此體驗方知塑膠袋的種類有那麼多,也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做好分類,不如不要使用它。

剛做過塑膠袋的分類,蘇裕隆爸爸才發現:「以前我把家裡的回收物做簡單分類,卻習慣把塑膠袋當成垃圾丟棄,那是因為無知和誤解所造成的。日後我會再仔細一點,塑膠袋有些還可以重覆使用,但最好是自備環保購物袋,即便外食也要自備不鏽鋼鍋。」

陳宏富爸爸覺得小孩都比大人還厲害,拆解卡帶螺絲不容易,塑膠袋的分類更不簡單,如果這些都沒有人去做就會很糟糕!因為人們製造出來的垃圾實在太多了,所以真的是「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而環保志工在「延續物命」方面也很有創意,今天來此體驗,讓他收穫不少。

吳芳燕媽媽最近參加過情緒管理課程,發現學校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在她認為:「環保教育要從小學起、從家裡做起。」同時提醒大家要「清淨在源頭」,不要讓環保志工太辛苦了。

吳慧芳老師很感恩志工耐心的指導,來此看到塑膠袋的分類非常仔細,從她帶領學生體驗做環保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校低年級生每學年都有安排環保體驗課程,而每次孩子與家長報名都非常踴躍,她很欣慰地表示,落實環保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其實孩子很好教,而大人願意跟著來學習,效果會更佳!

呂銘振笑稱很多人不怕死,就怕上臺拿麥克風,感恩老師和家長的陪同,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做環保、愛地球,懂得惜福、愛物,這也是孩子們最好的典範,希望以後有機會再看到大家。

圖左 :大人小孩一起來學「環保十指口訣」,很快就能朗朗上口。[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進入環保體驗之前,環保講師呂銘振先將可回收物品一項、一項仔細做說明。[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志工劉書妤負責解說「物命再造」,將展示區的物品一一介紹,例如把喝過的飲料利樂包拿來拼成可愛的遮陽帽或手提袋,實用又美觀。[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首次參與環保做分類,許靜微媽媽看到飲料杯、便當盒的數量實在太驚人了,隨手一撿很快就裝滿一個籃子。[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孩子們很聽話、不怕髒,在大回收分類區內,人手一小籃,專撿自己熟悉的東西。[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蘇裕隆爸爸教女兒拆解錄音帶、轉動螺絲的動作,態度認真又細心。[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志工準備大型的空籃子,讓每個人手持小籃子撿起回收物品中的任何一種,再統一倒入大的籃子中。[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現年八十四歲的環保志工陳黃阿美做環保最開心!簡易的拆解工作難不倒她。因心瓣膜出了問題,所以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戴著口罩做環保。[攝影者:李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