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傾聽大自然呼喚 救救北極熊

傾聽大自然呼喚 救救北極熊

E-mail 列印
因人類貪婪,過度取用地球上的資源,漸漸地森林消失了、動物面臨滅絕危機;地球暖化,造成溫室氣體像毯子一樣,把熱能困在地球表面。如果有一天地球像火球般燃燒著,那麼人類的命運將會如何呢?

2017年5月1 4日,是慈濟馬六甲分會浴佛典禮,園區內到處是人潮,在推廣「蔬國世界」的七站展區更是擠得水洩不通。炎熱的天氣下,即使未到烈日當頭的正午時分,也用不著走進溫室效應體驗區,民眾已感覺悶熱難耐。有人直嚷著:「好熱啊!」

在「肯亞的動物哺育區」與「北極的環境保護區」,志工透過布展、影片、繪本、短劇、話劇、布偶、遊戲、團康、舞蹈等呈獻方式,帶出地球崩壞、大自然反撲,地球像火宅,四季氣候紊亂,萬物失去正常生長的規則,最終禍及人類,希望藉此喚醒人們要善待地球。

◎孩子眼中的為什麼

在非洲肯亞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著各類珍奇野獸,奇花異草。每年的6月中至9月會有上百萬隻羚羊、角馬、長頸鹿、水牛、斑馬、大象、獅子、獵豹、河馬等動物浩浩蕩蕩從大草原遷徒八百公里之遙,渡河來到馬賽馬拉公園保護區。自古以來,人類就這樣與動物在地球上和諧共生息,有著難以形容的美麗畫面。

可惜,看似平靜的土地上,卻存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卻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大自然以「恐怖」的一面發出對人類的警告。氣候不調和,天地災禍不斷發生,讓人們感受宇宙生命的脈搏律動。

透過影片和舞蹈演繹,觀眾看得十分投入。「我的孩子不斷問我為什麼那些動物會絕種了?為什麼我們要殺害這些野生動物呢?為什麼會有地震?為什麼龍卷風那麼壞,破害了那麼多東西?」媽媽鄭凱婷分享孩子莊昀哲的提問,並耐心解說:「人類沒有真正殺害那些野生動物,但是為了自己的欲望,不斷地開發,飼養牲畜以供食用,無形中毀了動物的家,造成動物漸漸滅種。因為嚴重的破壞造成氣溫忽冷忽熱,氣候的改變,導致天災發生。

「平常只是講給他聽,但今天透過影片,他印象更深刻,也加強環保意識,懂得愛護動物。」媽媽鄭凱婷深有所感。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

紙偶劇場《動物報恩》描述一戶家境貧困,靠著一塊小小的農田維持生計的年邁爸爸,拿出畢生的儲蓄讓孩子到城裏買一頭牛來耕種。途中孩子卻以這筆錢來挽救四隻被欺負的小烏龜。回到家裏,父親稱讚孩子護生的行為,而烏龜為了報恩收集河邊的碎金,換一頭牛作回報。

另外,播放影片讓民眾了解,其實動物是農夫的好幫手。比如,雞在溫室裏吃蟲,地上剩下的菜葉,糞便是天然肥料。鵝吃草,草就不會長在溫室裏,搶掉蔬菜的養分。鴨吃田裏的害蟲,如福壽螺,鴨子在田裏行走,泥土和水混在一起,陽光就不容易透進來,裏面的雜草沒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有助於除掉雜草。

影片結束,志工與會眾交流分享,同時呼籲大家慈悲護生。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報告顯示,每秒鐘,全球有一千七百七十六隻牲畜被吃下肚。換算下來,全球一日要宰殺一億五千三百多萬生靈,一年有五百六十億萬條生命遭肢解送命。人類為了滿足數分鐘的口感,卻毀了牲畜一輩子的生命。天地萬物共存共榮,地球才能永續生存。培養慈悲心,從減少口欲,多吃蔬果少吃肉開始。

九歲的廖俊豐表示:「原來畜養動物會排出大量甲烷,傷害我們的健康。動物是農夫的幫手,也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不應該傷害牠。我沒吃鴨和鵝,可是我有吃雞肉,以後我要多吃蔬果,少吃肉。」

◎人類與眾生共生息

森林裏,一群小動物正開心地玩樂而忘了回家的時間。

天色漸漸灰暗,羊媽媽等不到小山羊回家,心裏著急出門尋找。正當找到小山羊時,看到獵人拿著獵槍瞄準小山羊,羊媽媽奮不顧身地為小山羊擋子彈。小山羊試著背受傷的媽媽一起逃命……

當獵人再一次舉起槍時,動物們舉起石頭丟向獵人,但被小山羊擋了下來。動物們齊心懇求獵人放了羊媽媽和小山羊。最後獵人被感動,還替羊媽媽包紮傷口。

隨著話劇的結束,黃詩柔感動地表示:「動物都有同理心更何況我們人類。人類很殘忍,才會殺害動物,希望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讓人們有所醒覺,愛護動物。另外,很多人還不明白吃素對地球有什麼好的影響。希望加強大家的觀念,人人小小的力量,也能形成大大的影響力。」

「今天邀家人一起出席,希望他們也能響應多吃蔬果少吃肉,同時更加了解環保。」黃詩柔默默期許。

◎拯救北極熊的家

北極展區入口處有一大幅綠意盎然的森林海報,讓人在炙熱天氣下想像樹林蔽蔭之清涼。然而,因人類過度開發,大量砍伐樹木,導致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廖木源沿著展區一站一站瀏覽,專心聆聽志工講解,心裡也有感現今天氣愈發炎熱,「以前我們在戶外都不會流汗,現在多走幾步路就汗流浹背,證明天氣真的很熱了。」

廖木源駐足在電視機前,凝神觀看北極冰山融化的影片。北極海冰有調節全球氣候的作用,原本雪與冰山可以將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太陽光反射回大氣中,但當雪與冰山因融化而減少時,所能反射的太陽光也減少了,這表示地表與海洋吸收的熱越來越多,冰山融化的情況更嚴重了。北極凍土層融化,內裡的甲烷釋放到大氣,也會令氣候暖化加劇。

北極熊快找不到浮冰,棲息地不斷縮小,甚至無法獵食,骨瘦如柴。「從影片中看到北極熊因環境遭破壞,飢餓得連同類都吃掉,真的很悲哀。人類造的因,最後自己也要承擔後果。」廖木源感嘆道。

廖木源表示身為地球子民能做的,就是環保、外出共車、少開冷氣、省水省電等,節約能源來保護地球。素食也是減碳救地球的方法之一,因健康考量,平常已多蔬食的他說著:「會更努力,希望為地球盡一分力量。」

◎生活小習慣救地球

一大早,陳婷婷帶著女兒來參觀展區,志工正在分享森林在遏止氣候變遷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砍伐森林會讓林木內部儲存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在連鎖效應下,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熱量,結果將進一步導致「大氣增溫」。除此之外,森林吸收過量的太陽能,遠遠勝過草地;同時也能透過釋放大量水蒸氣方式,來影響天候。

「森林都被砍伐建成屋子讓我們住了,我們唯有在家裡多種花草樹木,綠化環境,希望可以減緩地球暖化。」陳婷婷深覺愛莫能助,思考著自己能為地球做些什麼?

在一片冰山下看見兩隻北極熊在汪洋中站在小小的浮冰上,無奈掉淚,再加上聽志工分享「北極是地球的冷氣機,有助反射太陽熱能及調節地球氣候」,令陳婷婷大為震驚:「原本以為北極很遙遠,跟我們無關,其實它的變化一直影響著我們。」

自覺所能做的不多,但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做起,陳婷婷希望一點一滴的努力,能夠有助減緩環境的崩壞。

◎蔬食從餐桌上開始

盧雅清駐足在健康飲食站前,津津有味地聆聽志工分享以五穀雜糧代替肉製品,採用天然食材,製作健康營養的早餐。馬鈴薯塊夾漢堡、含各色蔬菜的三文治、自製健康美奶滋、營養飲料等,讓她驚覺原來早餐也可以如此變化多端,又健康營養,而且能補充精力。

盧雅清坦言平常早餐都是一成不變,現在學習了新食譜,多了一個嘗試和選擇,讓身為家庭「煮」婦的她,收穫滿滿。

由於孩子在慈少班上課,盧雅清陪伴在側,耳濡目染下對素食並不陌生,平常都少肉多菜,大人小孩都能接受。展區看板上的數據顯示,大量肉食的需求促使畜牧業工業化、量產化,佔用全球百分之七十農地、耗用全球百分之三十淡水,而全球溫室氣體百分之十八來自畜牧業,比交通運輸業的百分之十三還多。一餐蔬食可減碳七百八十公克,十五餐蔬食可減碳約十二公斤,相當於一棵樹三百六十五天的吸碳量。

盧雅清了解吃素是抗暖化的方法之一,又能解決地球糧食不足的危機,而且有益健康,何樂不為?

根據國際保育專家珍古德:每個人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花更多時間思考我們吃的食物。只要開始思考,一天三餐,每個人每天都有三次改善健康,改變地球的機會和力量,為地球降溫。

克制欲念、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和飲食,是每個人都能實踐的方法,看似微小的力量,點滴累積起來,將是迎戰氣候變遷最大的力量。

圖左 :在肯亞的動物哺育區,志工透過短劇、話劇、布偶、遊戲、團康、舞蹈等呈獻方式,希望喚醒人們善待地球。[攝影者:彭依翔]
圖右 :黃詩柔(左一)邀家人一起出席,希望他們也能響應多吃蔬果少吃肉,同時更加了解環保。[攝影者:彭依翔]

圖左 :北極展區擠滿人潮,大家認真聆聽志工講解,了解地球現況,進而共知、共識、共行,一起為地球的未來而努力。[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陳婷婷帶著女兒來參觀展區,原本以為北極很遙遠,跟馬來西亞無關,經志工解說,才醒悟其實地球任何一方有難,都會影響全球。她希望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做起,減緩環境崩壞。[攝影者:陳聯喜]

圖左 :廖木源(著白衣者)在展區觀看環保資訊相關的影片。[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盧雅清(中)駐足在健康飲食站前,津津有味地聆聽志工分享如何以五穀雜糧代替肉製品,採用天然食材,製作健康營養的早餐。[攝影者:陳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