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感動的心 是支撐的力量

感動的心 是支撐的力量

E-mail 列印
2017全球真善美研習營第一天的課程,在學員分功能組別,討論如何紀錄的課程後先告一段落,晚餐後在福慧廳作分組座談,以「我為什麼會投入在人文真善美」,與「我做真善美最有興趣或最快樂的一件事」為討論標題, 讓學員盡情分享。

福慧廳內學員熱烈分享,「雖然做人文真善美很辛苦,但還是要繼續做下去。」第十五組的學員多半是來自成都、重慶,平日主要跟著訪視組隊做紀錄,三位不到三十歲的學員都是上班族,只能把握假期出班,2016年受證為慈濟委員的張仁瑜是其中的一位。

◎ 不畏辛勞 因為感動

「有時下班後趕著出班,做完紀錄後又趕回去上班。願意把握機會做紀錄,是因為被感動……」仁瑜幽幽地說,以前她去敬老院曾看到一位穿著體面的老奶奶,她總是面無表情,也不願意和志工互動,直到有一位志工每次去關懷老奶奶都帶著她鼓掌,老奶奶才開始慢慢有動作。

有一次去關懷的志工請長輩們唱歌,老奶奶出人意表地竟唱了一首〈母親〉,讓在場的志工和長輩們感動得都哭了!

這也讓仁瑜體會到紀錄就是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她繼續說,人文真善美出去做紀錄,經常不由自己的哭、笑,她說:「以前是為自己哭,現在做了慈濟志工,不一樣的是為別人哭,為感動哭、更為悲憫的辛酸哭。」

學員陳艷華在成都用相機做紀錄,紀錄一段時間後感覺沒有歡喜點,考慮要不要堅持做下去?但總覺得有責任,於是試著在做的過程中用心記錄,漸漸看到自己的成長;雖然成都人文真善美出勤率低,人文也特別忙但她仍然努力投入、發掘感動點。

有一次她去做醫療訪視,個案是一位醫生博士,有著嚴重的脊椎側彎。「看到他時,我驚呆了!他腦袋打了鋼釘,髖關節的兩側也打鋼釘,並用鐵架支撐,晚上睡覺是爸爸、媽媽把他放進海綿裏頭;而且整個樓層都是這樣的病患,看見這樣景象,心想這豈不是人間地獄?」

艷華看到個案有點害怕不知如何破冰?「過了30秒,他招手但我發愣了!」案主輕聲說:「我沒有傳染病。」艷華才驚覺「我真的傷到他了!」揹著相機的艷華趕緊坐下來,和他說話卻不敢紀錄。

接下來的一年中,她跟著訪視持續關懷他,看到他的進步,他可以直直站起,他努力爬三十層樓梯復健……這樣的堅持和努力觸動艷華的心,她在和他互動時自然而然更加小心翼翼地照顧他,生怕再次傷到他的自尊心;慢慢地她可以扶著他的手和他聊天,於是拍了第一張照片,也拍了他的背影。

大陸土地廣闊,個案的住家又遠,要做訪視紀錄格外辛苦;艷華接和訪視一起去做紀錄,常常是清晨六點出門,到晚上八點才回到家,而去看的個案只有一戶。那是一對兩兄弟,一位是智障的哥哥,另一位是肢障但頭腦清楚,只是講話咬字不清的弟弟。由於山路泥濘,艷華差點滑倒,幸好肢障的弟弟及時扶她一把,她想到自己竟然被個案攙扶,不禁啞然失笑,待她一抬頭,又是暗吃一驚,他的笑容好美好純真!誰說苦難人只有一張苦瓜臉!

和張仁瑜同樣來自重慶的張菊霞,也分享,雖然在大陸做慈善紀錄不容易,但因為紀錄看見個案的諸多苦相,因為接受慈濟幫助,家庭重新看到希望的笑容,是那麼令人感動,因此,即便工作再忙碌,她還是願意紀錄下去。

她說只要有去成都,多半會去成都兒童醫院關懷,她曾經看到一個十個月大的孩子,天生內臟系統都是相反的,因為心臟病,已經在醫院欠帳九萬多元,而且已病得奄奄一息,要動手術還得再花十幾萬元,爸媽心痛無力救治想放棄,還好遇到旁人介紹慈濟,就這樣慈濟訪視評估後,幫孩子負擔醫藥費,讓這個孩子有了重生的機會。

他在醫院治療中,慈濟志工經常去看望,志工淑芬為了度她們一家茹素,用心送蔬食飯菜全程陪伴;當孩子接受手術治療後,得到政府的補助四萬多元,個案感念慈濟在最苦的時候幫助了他們,於是將四萬元回捐給慈濟,現在這個孩子已經康復出院,也一歲多了。

張菊霞說:「做人文真善美很好,可以收集很多故事,經常跟著拍照記錄,雖然很累但在整理照片的時候,看得很感動,尤其看見受助者的笑容,這條路很辛苦但願意繼續走下去。」

◎ 聞法改變 讓心安住

另一來自北京的秦楠,兩年前,剛開始做文字紀錄時,處處都覺得感動,但在逐漸承擔過程中,發現越寫越沒有感動,不禁產生很大煩惱,猶記一次出班時:「團隊配合彼此智慧不足、文字參差不齊,在彙總稿的時候,一位師姊文章不是很合乎我個人標準,當時就以另外一種方式把整篇文章改完,在比較給她看,結果這種情況下,師姊退轉了。」當時秦楠我執心重,加上當時又要交作業,她非常著急,使用的方法與語氣都不是很好,障礙了許多新發意的志工有了退轉心。

記得有次冬令發放去出班,作業三天就要交,但秦楠不是光做文字,也要兼做其他的功能,那晚上十一點鐘回到家,她接著趕稿趕到隔天一兩點,第二天一早又要去做場勘,這時煩惱心不禁起來:「同樣做慈濟,人文真善美以外還有很多功能可以承擔,為什麼我要做得這麼辛苦……」

但秦楠想到,既然要受證、要做上人的好弟子,就該堅持下去,她心想一定是自己的聞法不足、智慧不夠,於是開始認真看《靜思晨語》,態度漸漸變得柔和,與別人溝通時也會盡量替別人著想,「這個地方,若是能這樣寫,會更為洽當,你覺得怎麼樣呀?這邊多一些語言、場景是不是更細緻一點?」秦楠現在跟團隊相處已經非常和諧,講起話來不但好話連連,而且也婉轉多了。

「初心不變,寫的東西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知道慈濟在做甚麼。」秦楠說:「每次寫完稿,我會有存在感、成就感,同時也可以跟好多家人結好緣,我一定要堅定下來,把心安住在人文真善美。」

圖左 :重慶的張菊霞分享雖然承擔人文真善美很累,但經由整理照片中,再次感動自己,看見受助者的笑容,堅定這條路很辛苦但願意繼續走下去。[攝影者:江展楠]
圖右 :來自成都陳艷華(中)用相機紀錄訪視,曾經因為路程遙遠且忙碌而迷惘過,從參與訪視記錄中受到感動而堅持紀錄,也從見苦知福中漸漸看到自己的成長[攝影者:江展楠]
圖左 :自北京的秦楠(左)曾經因為家業與志業忙碌壓力而遇到瓶頸,改由多聞法來調和自己的聲色,如今堅定心念,把心安住在人文真善美。[攝影者:魏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