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社區紀錄作品分享 交流回饋獲益多

社區紀錄作品分享 交流回饋獲益多

E-mail 列印
「2017年人文真善美研習」第一梯次,為期四天的營隊尾聲,安排了「社區平日紀錄作品分享」,因此安排七個地方的簡報與影片分享,藉由文發處賴睿伶、圖像白崑廷老師、影視吳明倫師兄,用專業角度分析、回饋與指導 ,讓學員們能瞭解、學習,作品該如何改進與呈現。

「這張很好很溫馨、這張互動畫面夠、但色溫要調整﹔主題太雷同的挑一張最好的……」白老師幾乎張張做指導,簡報中的照片,好的不吝惜讚美、需改進的,老師也直指問題所在。

「又是敬老院」看到「南昌東湖區敬老院關懷活動」睿伶師姊說,這樣重複性的活動,運用這幾天課程中一直提到的「主題式」來運用。有這麼多長者種種的笑容,全部收集起來,就可做成一個專題,這是一個企劃發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一種社會關懷,整個該有的都有,再將地點特色、附近樣態、和慈濟的開始因緣,還有那些故事組合在裡面……。

再看北京,簡報張數驚人,常是七、八十張,照片太多,要做篩檢。「北京靜思語成長班」有這麼多孩童畫面,又該如何運用﹖睿伶師姊在臺上講著,除做成動態簡報配音樂,給家長們看到自己孩子,他們會很高興。她表示,但不適合直接放在朋友圈內。但主辦單位、受訪、著作者都同意,各方面處理得好,也排除疑慮,又能符合慈濟人文,再放在網路上「把愛傳出去」也無不可喔!

守規矩用公版是保障,但有點彈性,才不會限制了創意。北京回去功課是作品多元化,一張、三張、五張照片就能說故事,搭文字搭文案都是有可能的。

睿伶師姊覺得「華北遼寧瀋陽個案關懷」做得很好,環境也有介紹,但個案病情複雜、又很難交代清楚,因此建議訪視個案簡報急不得,並非去了回來就記,較重要的是要清楚來龍去脈、轉折點在什麼地方﹖像他終於取得家人原諒、或她終於願意出來做志工。不然一直就是看病一、看病二…。

臺灣高雄的真善美志工分享,訪視記錄要有亮點、要有故事性、長期專題方式,和寫文字一樣,要有起承轉合或用小標做轉場。

再來影片作品是用一鏡到底方式拍,吳明倫師兄表示故事感人,但志工在幫她時,在做些什麼,都看不出來。他建議要拍出行動不便的個案,在日常中,她怎麼生活﹖遇到什麼困難﹖慈濟人幫她整修房子,前後要做對比。再整理好會蠻感動、蠻震撼的。

做好分鏡、故事紀錄要有主題、要有亮點,若用一句話來說要說什麼﹖有學員回饋睿伶師姊,他同意學員說的,是想表達什麼重點、意義,透過影像把它表現出來。好的主題裡面,講到一個「影響力」,不用解釋很長,用簡短的句子就能凸顯出主題、就能讓人明瞭就是這樣,但這並不容易,要把「影響力」帶到,就是要很理解活動的意義。

「華南福建泉州」圖像,主角拍太小用特寫比較好﹔做回收時的照片太暗看不到﹔一早從大門照建築物太暗,沒光線看起來沒有張力,也不知這裡是什麼地方,若裡面有光線、外面是暗的,呈現一早薰法香就很好。高雄志工也分享燈光太暗他會等主角走到路燈下時再拍。睿伶師姊希望大家拍出環保志工的汗水、要拍出飽滿的精神。

「廈門的個案」明倫師兄說,看了會讓人感動,就是一支好影片,裡面畫面補一些會更好,比如說師姊在幫案家打掃出現一個畫面,早上我們講的是一連串動作的一組畫面,打掃就是一個畫面,一個畫面是無法構成場景圖,一般很簡單,打掃前跟打掃後的畫面。有些畫面我們可以從門的外面拍進去,你知道裡面在做甚麼,「雖我沒有到現場,可是腦子裡有很多Cut Cut,每一個Cut都是一個畫面,可以運用,這就是一組畫面」。

睿伶師姊問:「為什麼不分鏡﹖因為怕漏了鏡頭,勇於去分鏡,代表對內容的掌握度很高,如果你不分鏡,沒有人有耐心看這六分鐘的影片。為什麼有大中小鏡、Follow、拉背,就是現實時間跟電影時間的轉換,我們要學的是蒙太奇的方法,把時間打破,把空間組合,賦予它新鮮的意義」。

「福鼎醫院正月初一病房關懷」的照片白昆廷老師覺得,送福袋內容物可以看到是甚麼比較好,結緣品、花要放整齊再拍﹔攝影的技巧方面很成熟,很好。睿伶師姊稱讚這篇文稿寫得非常好,讓我看到覺得剛剛好,然後又意猶未盡,透過文稿,可以看到不只照顧到病人身體,還照顧到他們的心。

另外他們也製作了一支影片,明倫:拍攝者很有經驗,有些可改善的,如採訪現場很吵,有沒有用mini麥,如果有用mini麥,那可能是設定問題,再談。他收音應該是用指向行麥克風,用迷你麥會收得較好。在每個病房唱歌,要錄一段完整的歌,加入一其它病房畫面更好。

各作品分享回饋後,睿伶師姊徵詢學員們的提問。武漢影視志工秦岩問師兄,剛在強調多鏡頭切換,一般拍視屏影片給大愛臺的,都會相對寬一點,便於大愛台來剪接,如果我們用的頻繁鏡頭切換,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剪接?這之間有沒有矛盾與衝突?

明倫師兄回答:假設鏡頭的分鏡構圖都是OK,秒數也是OK,我們原則上一個畫面最快是五秒,那我們在拍都會有個十秒,所以五秒是一個可用的畫面,完整動作有秒以上,都可以被接受的。

睿伶師姊覆議:「我的答案也是,而且大愛臺會感恩的不得了,最棒的帶子是可以直接Load,我們以前被電視臺訓練就是這樣子」。

福建泉州莊曉雲說,在社區會遇到一些瓶頸關於技術描繪方面的,今天臺灣師兄師姊講評的非常好,能不能大家幸福一下,對他們上傳的資料,能有不定期的點評或討論,讓他們有一些進步的空間?

睿伶師姊回應:固定的共修是很需要的,首先法共修是優先,技術切磋是排疑解惑,但技術切磋有時變的主觀我執,要本會來說,這種一錘定音會有餘波盪漾,建議社區辦共修,提前與本會窗口與睿伶、明勳等聯繫,加入你們的共修,可提早收到你們的作品對你們的作品回饋,我們與湖南長沙有過連線共修,希望能在空中相會。

今天社區平日紀錄作品分享,得到了本會師兄師姊,真善美隊輔的精緻回饋,學員們意猶未盡,本次「2017年全球人文真善美研習營第一梯」結束前的一堂課,學員們歡喜收穫滿滿,將踏上他們回大陸的旅程,繼續為慈濟宗門傳法脈。

圖左 :武漢影視志工齊岩 (站立)提問技術性的攝影技巧,頻繁鏡頭切換,是否會影響大愛台的剪接?[攝影者:廖美容]
圖右 :講師們專業的回饋與說明,讓學員們獲益良多,紛紛鼓掌以示贊同[攝影者:廖美容]

圖左 :圖像白崑廷老師針對簡報內容一一回饋與建議,讓學員們學習。[攝影者:洪瑞仁]
圖右 :賴睿伶師姊與影視吳明倫師兄,針對學員們的提問做雙向溝通,並給予建議該如何呈現會更好。[攝影者:洪瑞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