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做環保勁歡喜、就是勁歡喜

E-mail 列印
「你要引他進來,才有辦法能夠知道慈濟是在做什麼?讓他有機會來跟我們會合,來親身投入瞭解,這樣才有辦法真正菩薩招生。」證嚴上人6月17日展開行腳,第一站來到宜蘭縣羅東聯絡處,看見志工們付出之後的法喜與收 穫,上人也殷切期待這塊福田,能讓更多人間菩薩來耕耘。

◎地方氏大 關懷在地老人

志工以「社區關懷據點」的開辦向上人作現況報告,宜蘭區的「社區關懷據點」以頭城鎮港口里做為與社區合作的首站,該里社區理事長李世田感受到社區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竟高達八成以上,獨居老人的健康將面臨社會問題。

為什麼要和慈濟合作推動社區關懷?李理事長說:「看到從小一起長大的壞囝仔柯清喜,做慈濟以後徹底改變,從惡名昭彰變成了慈眉善目的慈濟志工,慈濟是我可以信任的團體。」

李理事長觀察社區人口情況時發現,背山面海的港口里居民非常勤儉,即使年紀老邁,平日仍在從事零工、手工賺取工資,「巧的顧健康、憨的賺家伙」(閩南語語),理事長一句諧語道盡對里民健康的憂心。當慈濟志工柯清喜來商議合作社區關懷時,他為里民慶幸,「能夠讓老人家走出門家並且透過在地服務、在地關懷,老人生活有重心,孩子們也可安心在外打拼事業。」

上人對於「社區關懷據點」的發展提到:「老人獨居愈來愈多,身體的條件越需要人來關心他。但是現在社會的生態親情越來越疏遠,現在人間很需要鼓勵覺有情人。」上人開示:「菩薩就是覺悟的眾生,這樣簡單來說叫做『覺有情』人,名稱就是『菩薩』,獨善其身沒辦法做菩薩。所以,佛陀的慈悲,就是希望眾生能體解大道,了解佛陀的教法,走入人群,發無上心做菩薩度眾生,而不是獨善其身。」

◎開方便門 體會真實法門

東港路環保站開心讀書會的由來慈濟志工楊蜜來分享:「剛開始請每位老菩薩讀一本書,結果大家頭愈來愈低,後來換個方式,結合健康操、童玩DIY等,大家活力回來了,很開心,這才是真正的開心讀書會。」

羅東聯絡處環保站則為讓上班族也能參與環保,三年前開辦夜間環保,方便門一開,菩蕯也接引進來了,實際體會做中得歡喜,印證了佛法:「開權顯實」。

志工劉鐙徽在實業家朋友間宣導環保理念,接引的陳琦殷是其中一位。

陳琦殷說:「剛開始來環保站,滿地的回收東西,又髒、味道又不好聞,心裡想著,我堂堂一個公司的大老板,怎麼會來這裡?急著要趕快離開,但又不好意思開口,」忍著、檢著,當他再抬頭時,聽到師兄、師姊親切招呼,頓時感受到人與人之有溫度,他的心暖了起來。現在,每週的夜間環保日,是他固定的生活,他說:「環保是我事業的一部分。」

劉正和患有帕金森氏症二十多年了,住在市場旁的他主動在市場回收塑膠袋給慈濟,劉正和說:「為了要將塑膠袋縮小體積裝得更多,必須常常用手大力壓擠、用腳踩扁,慢慢感覺身體抖動的現象緩和了,以前吃藥都沒有效,現在做環保好很多了。」每天穿梭在街道上,有時二隻手各擰著四大袋的回收塑膠袋,八大袋塑膠袋環繞著他:「整條街只夠我一個走路,」心情影響病情,劉正和將環保當復健,不認識的人還真看不出他是一位帕金森氏症患者。

◎夫做婦隨 與塑膠袋奮戰救臺灣

曾有人請示上人:「塑膠袋回收費力又賣不到什麼錢,一定要做嗎?」上人堅定回答:「沒錢也要做,」這一句話讓大家口中的阿標師兄(許清標)一頭栽進了淵深無底的塑膠袋回收,他的太太高雅娟說起了塑膠袋回收如何成夫妻共同的興趣!

高雅娟諧諢的說:「阿標師兄回到家說的不是環保就塑膠袋,做太太的怎麼受得了!」一天到晚看不到先生人影的雅娟於是興起了:「即然整天看不到人,不如跟他一起培養共同的興趣,還要去看看他到底都在做什麼?」未料一腳踏進後,與塑膠袋奮戰的動力不輸阿標師兄,她在台上激動的表示:「真正做了以後才知道可怕,一個十坪的地方差不多二天就塞滿了,台灣真的要減塑,要不然台灣會完蛋了!」

現在她每天奔走商家,一家一家、一袋一袋的回收,甚至為了從清潔隊員手中搶回被丟棄的塑膠袋而追著垃圾車跑,雅娟說:「當時只想可以回收的東西為何要丟棄?」至於曾貴為老板娘的身份追著垃圾車跑會不會丟臉,那已經不重要了。

在許清標師兄的號召之下,宜蘭區志工在2016年10月起開始塑膠袋回收,回收量統計超過一萬多公斤(十噸以上),這些塑膠袋如果當做垃圾丟棄,將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危害。

◎彎腰鋪路 人人都來做菩薩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聽見弟子們做慈濟、推動環保的心得,上人慈示:「師父替大家指出一個方向,菩薩們來拓荒,委員、慈誠菩薩,大家會合起來,照這個方向,去把這荒蕪掉的這一片的雜草叢林把它開出來,這條路我們要報給我們的社區,任何一個社區人人都可以投入。不管是關懷老人家長照,或者是關懷大地、疼惜大地做環保,我們都可以為社區,任何一個家庭我們都可以進去,將這條道路、道的方向可以舖到人人的家庭,鋪到很普遍的社區,人人的道心把它牽出來。」

上人感恩宜蘭慈濟志工彎腰鋪路,也期待大家持續伸出雙手,把菩薩道鋪得圓、鋪得正,就是一條凡夫到菩薩的道路。

圖左 :高雅娟說:台灣真的要減塑,要不然台灣會完蛋了![攝影者:陳敬福]
圖右 :每天穿梭在街道上,有時二隻手各擰著四大袋的回收塑膠袋,八大袋塑膠袋環繞著他:「整條街只夠我一個走路,」心情影響病情,劉正和將環保當復健,不認識的人還真看不出他是一位帕金森氏症患者。[攝影者:何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