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義診解病苦 傾聽是良藥

義診解病苦 傾聽是良藥

E-mail 列印
「以前也曾經參加過一些義診,但沒有像今天這樣往診的經驗,我的感動很深,看得出那些鄉親也感動很深,他們心裡一定想著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單位,直接到家裡來關心自己,做那麼好的服務。」藥師董蘭菁分享著。

端午 過後第一波梅雨鋒面襲來,暴雨造成全台多處淹水,氣象每天都有豪雨特報,慈濟中區人醫會團隊更是心繫偏鄉居民的健康狀況,今天(6/11)由紀邦杰醫師帶領醫事人員及北屯區、東勢區的慈濟志工共六十三人,齊聚卓蘭鎮坪林活動中心,進行每個月一次的社區醫療義診服務。

「阿嬸,早啊!今天的氣色,真好喔!……」
「阿伯,坐一下,我幫你找病歷……」
志工與前來看診的鄉親以客家話親切地噓寒問暖,熟捻得就如自己家中的長輩一樣;義診活動除了定點的牙科、內科服務外,還會特地往診至不便外出的鄉親家裡。

◎發揮專業良能 義診不缺席

兩部七人座休旅車,熟悉地盤旋於蜿蜒的山徑,開車的志工呂源和與林文展是識途老馬,多年來,社區輪值的義診活動,他們總是提供車輛,負責接送,今天載著醫師、護理師、藥師與志工共十四人出發往診。

周士模醫師於2007年加入慈濟人醫會,隔年從草屯衛生所退休後,成為全職的志工,舉凡大型活動的醫護站、機構健康關懷、街友義診及偏鄉醫療服務等,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我第一次參加義診活動,就是到卓蘭這裡,時間過得真快,前後已經十一年了,每個月我都會來。」周醫師笑著說,沉默寡言的他,輕聲交代護理師為徐朱秀美量血壓、測血糖,雖不善寒暄,但總是重點問診,關心患者用藥情形。

他發現六十七歲的徐阿嬤,從抽屜拿出來的藥袋包含著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氏症、老人失智、尿失禁等藥物,且明顯地未按醫囑認真服用,當下即與紀邦杰醫師共同會診,同時決定暫不開藥,避免重複。

七十二歲的徐新德,坐著輪椅由鄰居推送進入屋內,由於動作笨重吃力,紀醫師基於專業本能,隨即示範輪椅正確運作方式。「以腳踏住輪子後方的支桿,再將把手往下壓,同時仰起輪子前推,即可輕鬆跨過門檻,坐著的人會比較舒適。」紀醫師邊說邊做,志工們也跟著上了一課。

護理師曾鈺珍趨前為徐阿公量血壓,發現數值偏高,懷疑也未按時吃藥,因為徐阿嬤的用藥正是由他打點,在旁的藥師董蘭菁只好細心耐心地說明遵從醫囑吃藥的重要性。

◎傾聽是良藥 關懷信任是秘方

「來,吃個點心,這是紀醫師家裡做的,蘋果要祝你平平安安。」東勢區志工詹永光將麵包拿出來,兩位老人家吃在嘴裡,甜在心裡,歡喜盡寫在臉上。

「兒子跟越南媳婦個性不合,離婚了,有一個孫女,跟媽媽住一起,偶而會打電話問候或回來探望。」徐新德談起去年五十五歲就過世的兒子,顯得無奈,但提到有情有義,當作女兒看待的媳婦,倒也覺得安慰。

「老公把你照顧得很好,要跟他說謝謝。」紀醫師提醒徐朱秀美。「她不要常常罵我,還一直懷疑我外面有女人就好了。」徐新德忍不住向紀醫師吐苦水,志工的笑聲讓阿嬤有點不好意思。

徐新德堅強的求生意志,讓常來陪伴的鄰居詹先生非常讚嘆:「他是九二一地震那年中風的,當時醫生診斷活不過五年,現在已經十多年了,而且精神越來越好。」徐新德回憶自己昏迷十八天,是睡夢中被觀世音菩薩趕回來的。「菩薩要我好好修行,所以現今的一切,我都歡喜受啊!」

離開前,紀醫師跟徐新德的兩位鄰居詹先生與褚先生說聲道謝,有好鄰居的關懷與信任,讓遠嫁桃園的兩個女兒放心不少,常言:遠親不如近鄰,就是像這樣,令人感動與敬佩。

車子轉行,駛上景山道路,來到八十四歲李坤妹長輩的家。「伯母!伯母……」任憑志工喊破喉嚨,李家的門仍是緊閉,大家都知道李坤妹十分重聽,又患有「被害妄想症」,平時家門都是由內上鎖的。

「打開了……」長期前來關懷的詹永光知道阿嬤鎖門的方式,想辦法打開好讓大家進去。李坤妹看到志工們,神情愉悅地從廚房走出,來到客廳坐下。「十一點兒子要回來吃飯。」原來阿嬤服刑的兒子出獄回家了,大家都高興老人家有個伴。

「來,吃個點心,這是紀醫師家裡做的,蘋果要祝你平平安安。」詹永光說著客家話,並將麵包拿給李坤妹,她看了看,猶豫一下就收起來。「等一下要吃飯了。」阿嬤說。

雖然年紀大又重聽,卻能將家裡內外整理得十分整齊,大家都很讚嘆。幾位會說客家話的志工,輪流在老人家耳邊大聲說話,努力溝通,也沒有結果,只聽阿嬤反覆說了幾次:「小時候要跑防空壕躲飛機,沒有讀書。」或許這是李坤妹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祝福你 無量壽福 祝福你……」志工們為阿嬤唱歌祝福,看著她與大
家一起拍手互動的情景,彷彿是回饋著說:「我聽到了,謝謝你們。」

◎有機會付出 就是福報

「沒有阻礙,能把握機會付出,是要有福報的。」在小兒科診所上班的藥師詹琇珍笑著說,因為診所林士璁醫師的鼓勵,讓她有機會接觸義診,去年第一次參加的喜悅記憶猶新。

「雖然今晚還有夜間門診,但心歡喜就不覺得累了。」詹琇珍懂得惜福,她謙虛地表示自己做的不多,所以要把握一年才有一次的機會,因緣俱足能付出就是很有福氣的人。

「以前也曾經參加過一些義診,但沒有像今天這樣往診的經驗,我的感動很深,看得出那些鄉親也感動很深,他們心裡一定想著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單位,直接到家裡來關心自己,做那麼好的服務。」藥師董蘭菁分享,服務於應元藥廠的她,第一次參加卓蘭義診。

因為感動,所以發願行動,「這個社會弱勢還是很多,需要大家發自內心去關懷,讓他們覺得沒有被遺棄。」董蘭菁承諾,一定繼續參加這個很有意義的活動。

就讀國一的黃璿廷,回絕同學打球的邀約,早上心不甘情不願地跟著承擔護理師的媽媽一起出門,從開始站著觀望到後來會主動幫忙,一趟往診的路程,讓他有所領悟。

「看到坐輪椅的阿公、尿失禁及重聽的阿嬤,住在山裡生活不方便,也要活下去,才知道自己太幸福了。」去年第一次參加沒留下記憶,今年印象就十分深刻,「幫助人家的快樂跟打球的感覺不一樣。」黃璿廷表示,有機會願意再來。

賦歸前,紀邦杰醫師感恩義診團隊用心用愛陪伴鄉親,「人醫義診,除了能解病苦外,進一步了解居家生活情況,有機會讓他們吐露心聲,舒發一下,也是有療癒之效的。」參加義診活動,看似付出服務於人,事實上是分分己獲,期待人人都能身心健康愉快。

圖左 :中區人醫會卓蘭義診,醫事人員及北屯區志工集合於台中分會舊會所,聽取紀邦杰醫師(右一)的行前叮嚀。[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中區人醫會卓蘭義診,護理師曾鈺珍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氏症、老人失智、尿失禁的徐朱秀美量血壓、測血糖。[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紀邦杰醫師(右二)跟徐新德(坐輪椅)的兩位鄰居詹先生(左三)與褚先生(左四)說聲道謝,遠親不如近鄰,有好鄰居的關懷與信任,令人感動與敬佩。[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慈濟中區人醫會醫師與志工,心繫卓蘭偏鄉居民的健康狀況,定期往診,關心居家生活。[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中區人醫會卓蘭義診,紀邦杰醫師(右)與周士模醫師(左)用心會診,討論決定患者用藥方式。[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中區人醫會卓蘭義診,重聽的李坤妹阿嬤看到志工們,神情愉悅地來到客廳坐下,會說客家話的志工,坐在身旁大聲說話,努力溝通。[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中區人醫會卓蘭義診,志工們為重聽的李坤妹阿嬤唱歌祝福,「祝福你 無量壽福 祝福你……」看著她與大家一起拍手互動的情景,彷彿是回饋著說:「我聽到了,謝謝你們。」[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第一次參加卓蘭義診的藥師董蘭菁分享:「我的感動很深,看得出那些鄉親也感動很深,他們心裡一定想著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單位,直接到家裡來關心自己,做那麼好的服務。」承諾一定繼續參加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中區人醫會卓蘭義診,志工與前來看診的鄉親以客家話親切地噓寒問暖,熟捻得就如自己家中的長輩一樣。[攝影者:溫玉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