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大愛無疆界 慈悲膚苦難

大愛無疆界 慈悲膚苦難

E-mail 列印
為期五天的「2017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進入第五天的課程。6月20日,「跨越疆界膚病苦」由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與學員分享,賑災義診的心路歷程。

跨越疆界膚慰病苦,慈濟的四大志業相互支援, 當慈濟慈善國際化,當國際間發生災難的時候,醫療志業配合著慈善志業,進行賑災義診。

「上人的慈悲有很大的力量,影響了每一個人,都想盡一點點像小螞蟻的力量,或則像小麻雀一樣。」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以簡報和學員說明,慈濟從早期義診到創辦醫院的過程;早年臺灣東部各方面資源都非常的饋乏,上人在看到很多苦難的人,特別是病苦的人,不只開了義診所,連續十年舉辦義診、往診。這些歷史的畫面不僅讓趙院長感動,也帶著學員回到五十年前的克難慈濟功德會。

◎大愛無國界

慈濟與尼泊爾的因緣,應回溯到1993年,當年尼泊爾遭受暴雨襲擊,慈濟人展開賑災,災後重建、長期援助,為尼泊爾蓋了一千八百戶大愛屋,於1995年落成,見證慈濟「大愛無國界」的精神。

每當災難來臨,慈濟人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災區。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大地震,首度進入災區的是慈濟醫療志業,趙有誠院長是團隊之一。得到訊息時,他正在想:「我可以做什麼?」電話就來了,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問:「臺北慈院可以幫忙準備醫材、藥物嗎?」趙院長表示,醫材、藥物,可以馬上準備。問題是,星期日政府部門都休假,如何能在星期一拿到出口醫藥的公文;這是一個挑戰,因為地震發生救人如救火。

就在院方忙著打包核對藥品醫材時,一對要出國的母女,看見慈濟人忙碌穿梭打包賑災物資,便問在場一位的行政人員:「你們是要去幫助尼泊爾?」行政人員客氣回答:「對!」那位媽媽拿出台幣一萬元交給她,不願留下姓名,並表示不需給任何收據,還說:「你們慈濟做的我都相信。」之後便離開。另一位泰國王小姐,因為來颱就醫,今天要回泰國,也是問了一句:「你們是不是要去幫助尼泊爾?」拿出一萬塊泰銖,交給趙院長表達一分心意。

2015年6月,臺灣發生八仙樂園塵爆,近五百位年輕人被烈火紋身,臺北慈濟醫院收治十三位受傷病患,治療過程每一次的換藥都是一種折磨,醫院每位醫護人員,盡全力想辦法減輕病患的痛苦。隨著趙院長的敘述,學員們緊皺眉頭,更有人頻頻拭淚。

◎以愛跨越疆界 膚慰病苦

難民問題已經成為國際問題,泰國分會彭秋玉說明,泰國難民醫療中心,義診病患已近30次左右,目前收留難民中巴基斯坦難民佔67%,其中一位難民在慈濟幫助下,學會電腦繪圖,轉而手心向下,成立難民學習營 ,教導其它難民學會繪圖,增加謀生技能。

王鐘賢是一位臺商,有因緣進入慈濟,在幫助人的時候,受限於語言不通,只得向NGO尋求協助,他們提供了難民的翻譯人員,並開課以慈濟的志工精神培訓更多翻譯人員,協助引導病患,剛開始只有二十五位,現在已有九十一位的翻譯志工。

其中一位難民阿斯佛,在曼谷承擔翻譯人員,也學會電腦繪圖,在網路公司找到工作,轉而手心向下。慈濟提供場地成立學習營,阿斯佛教導其它難民學會繪圖;有謀生專長之後,繼續陪伴其他難民,增加謀生技能。

波士尼亞Dalibor Damjanovic因戰爭受傷,少一隻胳臂外,膝蓋骨也受嚴重傷害,外傷雖好了,膝蓋還會隱隱作痛。此次來臺參加「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研習會」,行動有些微不便的他,趙院長帶著臺北慈院的骨科醫師,在101教室來細心為他診療。臺北慈院不僅區照顧北臺灣民眾的健康,也以愛跨越疆界膚慰病苦。

圖左 :波士尼亞Dalibor Damjanovic因戰爭受傷,少一隻胳臂外,膝蓋骨也受嚴重傷害,外傷雖好了,膝蓋還會隱隱作痛。院長帶著臺北慈院的骨科醫師,在101教室說明後續治療過程。[攝影者:黃文禮]
圖右 :海外學員透過翻譯,同步聆聽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分享,當國際間發生災難的時候,醫療志業配合著慈善志業,進行賑災義診的心路歷程。[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趙院長敘述臺灣發生八仙樂園塵爆,慈濟醫院收治十三位受傷病患,病患在治療過程每一次的換藥都是一種折磨。隨著趙院長的敘述,學員們緊皺眉頭,更有人頻頻拭淚。[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泰國分會彭秋玉:難民問題已經成為國際問題,在泰國難民醫療中心,義診病患已近30次左右,目前收留難民中巴基斯坦難民佔67%。[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王鐘賢在泰國幫助人的時候,受限於語言不通,開始尋求世界NGO的協助,他們提供難民的翻譯人員名單,培訓這些翻譯人員一個培訓課程。[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加拿大多倫多高素霓分享,上人一直說多倫多是天堂,看到難民真的很辛苦,多倫多現在也在幫助很多敘利亞難民家庭,除了固定的發放有固定陪伴五個家庭已經一年多了。[攝影者:呂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