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信根深植 力行宗門弘法脈

信根深植 力行宗門弘法脈

E-mail 列印
「我的心願只有一個,就是把靜思法脈弘揚,把慈濟宗門踏踏實實力行。」花蓮靜思堂內來自廣州佛山的黃結嫻噙著淚眼,哽咽的說著。

2006年有人送她「慈濟四十周年慶」的影帶,看後只覺得好感動,影片中的師父好 偉大!怎麼這個師父個個都叫她上人?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愛上人?這個上人創造的世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當時她覺得不可思議……

◎信根 努力習法傳法

因緣一直到2012年,黃結嫻在一個書展遇到慈濟而愛上慈濟;2014年因見習回來臺灣花蓮尋根,看到慈濟見到證嚴上人,讓她心靈撼動,覺得上人就是自己要找的師父。圓緣時剛好有機會在上人面前分享,她發願要回來看慈濟是怎麼做!看志工是怎麼走慈濟菩薩道!因緣接引,她真的回到三重跟著慈濟志工羅美珠學習,跟著羅美珠參加慈少的夏令營,跟著去防災協調中心開會;復興航空災難時,跟著去現場看志工如何救災,在災難現如何做到膚慰,如何做到跟很多救難英雄關懷,這幾年每一年都回來臺灣三四趟。

見習回去之後,黃結嫻就在自己龍江社區成立一個讀書會,因為讀書會她要經常聽上人的法,經常分享慈濟,分享過程中她對慈濟就不斷不斷的去了解,越覺得上人的法很好,想要了解更多,感覺就像餓極了吸法若渴。

2015年回花蓮受證慈濟委員時,她一口氣買了二十五本電子書,要帶回龍江社區讀書會使用,因為從電子書中可以隨時學習到更多上人的法。她認為做為第一代弟子,要把上人的法傳出去,她要幫上人在大陸推廣佛法。

◎善巧 環保帶動慈善

2015年在受證之前,她在自己社區推動了幼兒院做環保,那個幼兒院是全素的,老師跟學生已經全素三年,因為黃結嫻跟院長很熟,就提議說「你們的環保做酵素、素食,都已經做得很好,可不可以讓慈濟進去推行資源回收,然後把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帶給學生跟家長。」就這樣先推了這個環保點。

原本幼兒院也不認同慈濟,因為他們覺得慈濟是佛教,有宗教色彩。後來是看慈濟志工們下雨天去,每個星期都去;星期五休假了,院方要志工們提前一天去,志工們就提前一天去。觀察志工一年多,老師們就很感動,知道不是去傳教的,是做實事的,也就接受了。現在幼兒院還幫慈濟在社區裡推環保,並且得到政府認同,讓老師和家長把環保十字口訣「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帶去每個社區推廣。

今(2017)年黃結嫻跟幼兒院老師們分享,慈濟志工如何去幫助敘利亞孩子,如何在臺灣這邊募心蓮,鼓勵老師應該有菩薩心愛所有的孩子,把愛心付諸行動,把點點滴滴愛心捐入慈濟去幫助他們。院長跟副院長聽到這個分享就發動所有的老師變成慈濟的會員,現在全校老師四十幾個都是慈濟會員。

◎付出 結好緣善共振

2015年9月,一位黃結嫻認識多年的企業家,看到黃結嫻是慈濟的志工,問她可不可以把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帶到他們村裡面,黃結嫻覺得有緣來邀約要把握因緣,當下就答應了。她很感恩村裡剛好有一個觀音廟重建,準備開光,開光的時候他們會請政府、朋友、鄉親大概一千多人過來茹素(開光那天全素),並且希望開光之前村裡的那條大道,能夠全部貼上證嚴上人的靜思語。把握好因緣,黃結嫻與志工們將靜思語貼在村裡大道上。

成佛之前要先結好人緣,在貼靜思語之後,黃結嫻再邀約志工利用過年期間到家家戶戶去拜年,並送上慈濟的靜思物品與村民結好緣講慈濟,村民很開心,現在村民把慈濟的麵條當家常麵,常要她幫忙請購。

進入這著貼靜思語的良槎村後,2016年1月黃結嫻與志工跟村裡的領導、企業家做靜思語的交接,交接的時候還上大愛臺新聞。二月份開始推動環保、資源回收點,四月份推動每個月一次的孝親感恩茶會。上人慈示一定要帶動行善行孝,有了上人愛的祝福,志工們邀約每個月生日壽星的村民和他們的孩子及親人們一起過來聚在一起,做一個愛的撒播的茶會,因為每個月生日的人數不同,多的時候有一百八十人左右,最少也有一百人,四月份開始到現在每個月一次。

七月吉祥月時,黃結嫻發自內心的推動,她向村民說:「您們認識慈濟愛上人,可否響應七月吉祥月齋戒,呈現慈濟的〈誠心齋戒〉手語;可不可以若家人不能茹素,個人就代表家人齋戒三天,如果整個家庭都能齋戒的話,整個家庭就齋戒一天,這樣子我們就同臺上去演繹慈濟〈誠心齋戒〉的手語。」講完後黃結嫻很怕村民把她趕走,因為齋戒三天喔!出乎意料反應很好,齋戒的人約有一百多人,同臺上演的人有六十多位,最老的有八十多歲的老菩薩,最小的有三四歲,他們都能茹素。

自那一次開始,良槎村就每個月茹素兩餐,一百多人參加;在農曆的初一跟十五中午,村裡面的人就會集中茹素。自推動以後那些企業家就很感動,就希望觀音廟裡面的錢,能夠有一些用來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家免費茹素,也呼籲年輕人茹素。所以從七月吉祥月到現在,村民已經習慣了每個月初一十五中午兩餐素。

◎ 精進 追求法脈深廣度

目前在社區承擔互愛環保幹事的黃結嫻說明,因為協力的跨區距離較遠,其他協力過來需要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的車程,自己這個協力,平常的社區志工大概有十個,委員只有她一個。帶著這群社區志工,他們一起去勸素、推環保、也關懷慈善個案。

去年度兩個個案,一個是八十幾歲的孤寡老人。一個是有癲癇病的單親家庭媽媽,因女兒遠嫁到河北,這個媽媽一個人生活。黃結嫻與志工們就每個月去探訪他們,陪伴與膚慰。

良槎村約九十戶,四百多位人口。耐心和村民互動,黃結嫻很感恩村民的純樸。村裡有二十多位老菩薩會自動自發出來做環保回,他們已經習慣每天去買菜或是去耕地時都帶上一個袋子,看到可以回收的東西都撿回來,等到星期六與志工們一起在村裡那棵二百多年的菩提樹下面一起做環保,一起分類,讓黃結嫻好感動!

這次回來參加在花蓮靜思堂舉行的「2017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看到的是菩薩身影和行儀,聽到的是菩薩的聲音,黃結嫻收穫很多。覺得自己即使受證也是二年而已,對上人的法,慈濟的法脈宗門,口會說,但是力行的時候深度還不夠,這個是她要多多學習的。上了課程,看到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和文發處何日生主任對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力行,以及慈濟法脈的深度廣度,她說自己要很精進,就是用追的一定要給追得上。

◎力行 慈濟宗門踏實做

課堂上何日生主任說慈濟宗門就是要拉常情擴大愛,黃結嫻想到現在有好的因緣能走到良槎村,走到幼兒院,但要如何把法脈宗門踏踏實實落實在社區?是所要之務。上人有三願,她希望先做好第一願「淨化人心」,自從在良槎村帶動靜思語,村民從剛開始在道路上貼,經過了一年多,現在村民會主動挑自己喜歡的靜思語貼在家門口,有親戚朋友來的時候就會分享解釋,自己家這句靜思語到底是甚麼道理。黃結嫻認為靜思語是上人的法,也是上人的慧命,若能夠在村民心裡深耕,也是將靜思法脈更深一點的推廣。

每個月黃結嫻和志工們會挑約十來戶人家做家訪互動,看看村民是否更深了解慈濟,對志工在村裡推的慈濟活動有甚麼看法或誤解,或者有哪裡做得不夠好不太喜歡需要改進的?藉互動讓村民更容易了解慈濟。回來參加四合一營隊之前,黃結嫻又先做了家訪,她說「:做了一年了要了解在村裡做的成果,認同度有多少?順便家家戶戶去推一下環保、慈濟理念,也關懷村民家庭或孩子有甚麼變化。黃結嫻說:「村民不走過來時我們一定要走進去。」

今年黃結嫻希望慈濟人文有更深的推廣,因為村長去年十月來過花蓮參加實業家生活營,回去以後很積極很精進,每一次環保都會身體力行,還帶著他的夫人出來做環保,村長也說要去大力推動素食,並且參加讀書,黃結嫻希望今年能把他們帶出來,在社區研習課裡面能夠當學員,然後進行慈濟靜思法脈及宗門的人文理念培訓,慢慢深入靜思法脈。也希望能夠帶動他們村裡面一些飽滿的種子,走進慈濟當上慈濟志工。

◎ 感恩 一切都是好因緣

沒進慈濟之前因為離婚,黃結嫻覺得人生跌到谷底,但是進了慈濟以後她就很感恩前夫,因為他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因緣,讓她可以放下所有的牽掛去做慈濟。進了慈濟以後上人的「普天三無」讓她可以去愛傷害過她的人,她要去愛他們。

自己是互愛的環保幹事,兩個孩子非常支持自己做環保,也非常支持成立讀書會,女兒還是接引她進入慈濟的大貴人;因為女兒要去看書展,她才有機會接觸慈濟人文飄香的展位,才能走入慈濟。黃結嫻經常帶兩個孩子去讀書會,去愛灑;帶他們去參加慈濟的研習課、去老人院、去做環保。讓他們知道媽媽是在做甚麼,也讓他們了解慈濟。

◎ 祈願 生生世世跟隨上人

「上人很多法水已經在薰法香時說的很精確,最重要是如何把法落實在生活,落實在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時候法脈應該如何的傳播,這是最真實的。」黃結嫻覺得會說不一定會做,說了以後如何做?做要如何做到到位,做到法的究竟?她希望這一次回來能吸收這個法脈,看如何走人間菩薩道。

其實黃結嫻更希望的是上人能收她為出家弟子,她祈願如果這輩子沒有因緣,來生一定要有這個因緣。還沒認識上人之前,黃結嫻就認為能當「出家師父」是大丈夫之勇氣,不是一般人的勇氣跟毅力能夠去承擔如來家業。

之前自己也有許多因緣是可以拜師父,但自己都覺得那些人不是,直到回來尋根的時候,才感受到自己好像回到自己師父的身邊,上人就是自己要找的師父,她要找的師父應該是如此的德行,如此的菩薩法的化身,她才願意。滿懷虔誠期待她說「上人希望您能收我為出家弟子,就算是真的不聽話,法根鈍了,也是希望上人也是收啦。」

管不住眼淚一下子撲簌撲簌的掉,她心裡幾次翻騰,很想跟著上人去做出家的弟子,但是就不知今生跟上人的緣分如何,是在家跟著上人?還是出家跟著上人?但是不管怎樣,黃結嫻知道自己都要好好做慈濟,好好把靜思法脈傳播。所以她的心願只有一個,就是可以把靜思法脈弘揚,把慈濟宗門踏踏實實地去力行。她發願一定要生生世世跟著上人走菩薩道。
圖左 :黃結嫻(右)2015年回花蓮受證慈濟委員時,一口氣買了二十五本電子書,要帶回龍江社區讀書會使用,因為從電子書中可以隨時學習到更多上人的法。[攝影者:陳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