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莫忘初發一念心

莫忘初發一念心

E-mail 列印
三天兩夜的靜思人文精神研習會,即將於今日(6/15)圓滿。豐富扎實的課程及體驗,來自全球的靜思人文志工收穫滿行囊。

靜思精舍德耕師父欣喜:看到這麼多海內外家人回來,深深感覺,天下的事ㄧ人做不了,天下 的飯ㄧ人吃不完,人多力量就大。德耕師父謙言:如果只是我們少少的人,要辦課程這麼豐富的人文營,真的是沒辦法;靜思法脈要傳揚還是要靠大家,雖然住在不同國度,現在資訊已經很發達,只要有心就不難。

◎續過去生的緣

累生累世與上人結了這麼好的因緣,今天才能共聚一堂一起精進共修,德耕師父感恩願意承擔傳法的人:「期望未來的日子,互相勉勵、繼續精進,將上人的法,傳到每一個角落,接引有緣的人。」

時間過得真快,感覺剛報到,今天就要圓緣了。回顧這幾天的課程,前所未有的嘗試,最特別,也是最開心的是資深師父的「傳心點滴」,德寧師父說:其實這幾位資深師父,從來沒有上臺分享過,這次為了靜思人文的推廣志工回到心靈的家,每一個人都是為了求法,希望夠對靜思法脈有更深層的了解:「身為靜思弟子,如果對於法脈的源頭不了解,後續怎麼能夠走得長久呢?」他們聽了很感動,樂意出來和大家分享。

回到精舍沒有冷氣,又睡在大寮樓上三樓,即使再簡陋,還有種種的不方便,大家都願意住在心靈的家,和師父們一起作息。凡此種種,都讓德寧師父感動不已:「從早期到現在,上人帶著我們就是秉持克己、克勤、克簡、克難的靜思家風,藉此讓大家體會一下,其實,簡樸生活對我們的身體也是很好的。」

德寧師父提起剛開始籌備的情形:這次營隊,是由臺灣的人文推廣的志工總動員,承擔工作團隊,為的就是要服務回來取經的海外慈濟家人。「這幾天的課程,各位都滿意的話,靜思人文營會永續一直辦下去。」學員們齊聲回答:「很滿意,感恩師父。」德寧師父期許:「回去之後,要和一些無法回來的人分享,身為靜思人文推廣志工要如何弘揚上人的法;在每一個書軒、小築,都能發揮淨化人心的使命。」

時間過得好快,人間的三天在忉利天只有七秒,七秒鐘一彈指就過了。德勷師父:「相見歡時,我說:『我們是續緣,續一分過去生的緣。』感恩眾緣合和成就的因緣,所有事的促成,不離開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工作人員的努力,各位從國外回來,今天我們四位師父也無法坐在這邊,和大家道感恩。」

◎帶著法髓基因到來生

「一切一切都是感恩,感恩你們默默的付出,你們如果沒有回來,我們都不知道有那麼多的菩薩,這麼用心的在各地傳法。」德勷師父期待:「透過這次的因緣,彙整所有人的意見,如:期待每一年要辦,但要知道你們要的是什麼,我們才能提供所需。」再言:「父母給我們的是凡夫俗子的基因,希望汲取上人法髓改變基因,讓慧命成長,有了法髓基因,以後還要帶到下輩子,期待下輩子我們還能歡喜再相見。」

欣見收穫滿滿之餘,德勘師父還是問學員:「在這麼克難的環境中,下一次是不是還敢來?」學員大聲其回應:「敢!」想想我們資深的師父,當初回精舍修行時,精舍空間只有大殿(小靜思),白天當辦公室、上人講經說法,晚上鋪上紙板就是寮房了。現在空間大多了,還有福慧床,真的很不錯,還有天然的三溫暖,即使是拿著扇子搧也是一種幸福,因為這裡是家,是我們大家的家。
靜思書軒提供了好多工具、好多法寶,靜思文物、淨斯產品,都是最好的妙法寶;可以看、可以讀、可以用、可以吃,人文推廣志工藉著它到各地傳法。「在精舍的我們,也跟大家一樣追隨在上人座下,我們一起為法脈的傳承不斷不斷的努力。」德勷師父與學員們共勉。

◎收穫滿滿喜分享

上人常說,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快回來!快回來!印尼的陳雙雙,感受最深。她是營隊中最年輕的學員,今年五月加入慈青社團,馬上報名參加靜思人文研習:「我等了快十年,才能回到心靈故鄉見師公上人。」雙雙的媽媽是一位熱愛做慈濟的志工;每天忙家裡事、忙開店。她告訴雙雙:時間是安排出來,不是用等出來的,如果你要等,永遠都沒空。

課程中,德勷師父的一句話:法要在生命裡循環,慧命才能增長。雙雙希望明年可以全家回來心靈故鄉。雙雙連連鞠躬道感恩:「師公上人,感恩您創辦了慈濟;感恩您讓我們擁有一個慈濟大家庭;不進一家門,不是一家人,進了慈濟的大家門,就是一家人。感恩師公、感恩常住師父、感恩家人,我想跟您們說一聲:辛苦了。」

馬來西亞劉宣君懺悔過去:「把靜思文物商業化,以買賣商品的心情推廣是不對的,殊不知都是接引會眾的好法品。」聽了陳忠厚師兄的分享,她才知道,原來一片茶林竟然蘊藏那麼多的愛心,尤其是上人堅持敬天愛地的理念。呂慈悅師姊對淨斯菩提鐘鼓的詮釋,讓劉宣君明白:「上人對每個弟子的期許,其實都已刻在每面鐘上,而我們只是因需要演繹而配合學習,從未體會上人對弟子的用心。」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葉永河,感受自己像一棵樹,回到精舍來法脈尋根,吸收養分。法脈尋根,尋什麼根?當我們修練好,把自己的根紮好,每一位靜思弟子都是一棵樹,合起來就是一片林。閱讀靜思、品味淨斯,卻常常只是向外推廣,忘了要自己讀、自己用,才能了解上人的法脈和思維。他希望能夠把靜思心、慈濟魂找回來。

2014年在廈門佛事展走進靜思書軒,進而了解慈濟;看到「靜思淨斯」影片中師父們邁出堅定的步伐,河南鄭州的縱健發覺:「這正是自己要尋找的路,感恩精舍師父言傳身教,用走過來的一針一線,一草一木,書寫了一條我們可以學習、可以走的菩薩道。」

以前,對於慈濟的佛法生活化並不是十分理解,因此無法與佛教徒有更好的分享,透過此次的課程更加認識慈濟宗門、靜思法脈;慈悅、美玲兩位師姊的分享,他明白了:「原來藉由活動的設計,更容易將佛法傳遞給年輕人。」縱健表示,要以靜思文物為載道器傳法,用法滋潤自己的言行身教,在人與人的互動中,感動更多的人。他希望和河南的志工們,一起將靜思法脈在當地生根發芽。

◎莫忘初發一念心

臺中靜思堂的環保研習營、桃園靜思堂的人文真善美研習營,靜思精舍的靜思人文研習營,三地同期間進行。迎接海外慈濟人的歸來,臺灣志工無論接機、研習場地、課程安排、生活起居等等,都安排得很好,讓上人放心。上人感恩臺灣志工的用心:「成就別人,其實就是成就自己;今天圓緣了,你們法喜充滿,他們也輕鬆了。」

同時間三地連線聆聽上人開示。「只要有心沒有距離 ,感恩事多,人間歷史都是動人篇章。」上人讚歎中國大陸志工:從認識慈濟到見習而培訓,兩三年期間都是念念精進、步步向前,無論跨越多少省份,無論路途多遙遠,花了多少時間,他們還是突破重重障礙,有心真不難。

靜思人文傳法脈,無論是書籍、文物,連鐘鼓都在說法,都有其傳承的典故。上人重申:靜思人文的使命,是把慈濟精神法脈延伸,讓它綿綿不斷;而人文真善美傳法脈,是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還要為慈濟寫大藏經;環保志工肩負保護地球的責任。上人期待,人人不僅用心投入宗門活動,更要用心於聞法、入法。

雖然要傳法脈,但是不要忘了初發的那一念心,慈濟宗門已經走入人間路,要記得來時寸步開道苦。上人提醒弟子:讀經,如是我聞,經典裡面的道理,離我們很遙遠,一定要如是我做。五十一年前念念寸寸;念念都是愛,身體力行鋪一條路,寸寸道路都是用愛鋪著走過來。

靜思法脈,鋪出一條平坦道路讓人走,自己也能暢通無阻。上人殷切叮嚀:靜思開道、慈濟鋪路,鋪出一條有方向的道路;靜思法脈勤行道,莫忘初發一念心,慈濟宗門人間路,來時寸步開道鋪路。

圖左 :三天兩夜的靜思人文精神研習會,即將於今日(6/15)圓滿。豐富扎實的課程及體驗,來自全球的靜思人文志工收穫滿行囊。[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德耕師父感恩願意承擔傳法的人:「期望未來的日子,互相勉勵、繼續精進,將上人的法,傳到每一個角落,接引有緣的人。」[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德寧師父:「從早期到現在,上人帶著我們就是秉持克己、克勤、克簡、克難的靜思家風,藉此讓大家體會一下,其實,簡樸生活對我們的身體也是很好的。」[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我等了快十年,才能回到心靈故鄉見師公上人。」印尼的陳雙雙是營隊裡最年輕的學員,希望明年全家人可以一起回來心靈的故鄉。[攝影者:顏天賜]

圖左 :馬來西亞劉宣君懺悔過去:「把靜思文物商業化,以買賣商品的心情推廣是不對的,殊不知都是接引會眾的好法品。」[攝影者:顏天賜]
圖右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葉永河,分享閱讀靜思、品味淨斯,卻常常只是向外推廣,忘了要自己讀、自己用,才能了解上人的法脈和思維。[攝影者:顏天賜]

圖左 :縱健表示,要以靜思文物為載道器傳法,用法滋潤自己的言行身教,在人與人的互動中,感動更多的人。他希望和河南的志工們,一起將靜思法脈在當地生根發芽。[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馬來西亞團隊分享,在國內如何推動靜思人文,回收淨斯三粉的包裝袋編織成小提籃、杯墊等。[攝影者:孫保源]
圖左 :營隊指導師父和學員,留下珍貴的回憶。[攝影者:顏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