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濟的「寶」 標準化病人

慈濟的「寶」 標準化病人

E-mail 列印
慈濟醫院開先河,帶動風潮,創下首次以志工擔任「標準化病人」的先例。標準化病人在慈濟教育被稱為「良語良師」,乃由健康的人或曾生過病,但已經康復或病情已穩定的慈濟志工,經專業訓練培育後,再依照撰寫的教案劇 本,模擬演出各種病苦相或家屬,以「身」教「言」教,精確演出,成就醫護、醫事人員,他們是一群幕後推手,是慈濟的「寶」。

2006年花蓮慈濟醫院標準化病人由吳永康醫師創立,結合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開課,培訓標準化病人。

◎走進醫護課程

「為甚麼要用標準化病人?」、「誰可以承擔標準化病人?」、「成為一位標準化病人要花很多時間嗎?」、「有年齡的限制嗎?」、「如何演?」……

使命感為動力的高聖博醫師於七月十五日臺北東區聯絡處茶會中,逐一為四十八位新生解說。高醫師說:「只要您對醫療具有認同感,並對醫學教育充滿熱忱,都有機會成為標準化病人(SP),而年齡則限制在五十五歲以下。」經過專業訓練師的培育多功能演技,模擬實境,真實扮演特定病人,讓醫護學生臨床實習,從中學習正確的醫療技巧,及慈濟醫療人文,精準判別與確診,以及學習醫病人際的互動與溝通。

高醫師問大家「為什麼慈濟的標準化病人可以做起來?」因為慈濟有一群付出無所求,以身體當成醫學教具完全奉獻,猶如一位諄諄教誨的老師,還自假自費的慈濟志工。因此,證嚴上人敬稱他們為「良語良師」。大體老師是無語良師,是無聲的示教;標準化病人是良語良師,是有聲的示教,是相對的。

標準化病人應用於「教、考、用」是不可或缺的要角,提供醫學生體驗臨床實務情境教學,印證課堂上書本所學的知識,及醫學生考醫生執照的國家考試,都需要標準化病人,他們應用特殊化妝技巧,以神情肢體動作模擬演出各種病苦相,期增進醫護學生和考生的學習動機及培育自信心,造就專業長才的醫療人員。

每位守護生命的大醫王都是從醫學生培育成長而來。高醫師再次強調說:「標準化病人也是主考官,慈悲要有智慧,志工心中都具有慈悲心腸,所以在配合『考』醫師,不能有『慈悲放水』的心,要『忍心』,才能讓新進醫療人員習得正確的醫療技巧,培育出『良醫』,以良能造福病患。」

◎特殊醫療志工

承擔標準化病人的志工李志男,於茶會中分享經驗,任務來了,就要放下身段,全力演出。曾有一次在下班時,臨時接到任務要演出,那時身體有些疲累,因而於表演中常出現精神不濟的疲態相,醫學生在問診、視診按壓摸時,說話語氣是有氣無力,當演完後,與醫學生互動回饋時,醫學生還直讚歎「師伯,你演的好逼真喔!」

李志男並再表示,只要有一顆心「成就醫學生」,人人都可以成為標準化病人。在活動中,李志男極力地邀約更多的新血,加入標準化病人行列。

影片播出標準化病人飾演對戲劇情,劇中婦人潑辣頤指氣使的指責擔演小三婦人的畫面,令現場各個捧腹大笑,笑聲四起。志工李宛蓁說:「經過這一場的飾演,功力加增了,因為抽到籤王劇本,日後要演任何腳色,都能得心應手。真正的我沒那麼兇,為了成就醫學生成為良醫,我是犧牲形象,賣力演出。」

演標準化病人雖是利他,其實也利己。於上個月騎摩托車發生車禍,手腕受傷要開刀,被救護車送到鄰近醫院時,急診醫生就是曾互動參加國家考試的醫學生,他認出李宛蓁,很用心地幫忙上活動石膏,和臺北慈濟醫院聯繫轉診的相關事宜,還告訴臺北慈濟醫院已安排開刀和床位。這樣的福緣,不就是上人所言「自耕福田,自得福緣。」

比喻訓練過程猶如種植一棵種子,經過培育萌芽,再慢慢長成巨樹,開枝散葉。經驗豐富的七十六歲官文俊,承擔標準化病人已十一年了,他說:「經過表演訓練,依照劇本揣摩、扮演病人角色,要有同理心,除了逼真也要力求自然,演活各種病症角色,讓醫護學生在與自己互動練習問診、視診與回饋中,獲取臨床技巧,同時也是訓練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技巧。」官文俊期許醫護學生透過志工付出的演出,日後做一位仁心仁術的好醫生、好護士。

忙碌登記新生培育、登記購買車票名單的黃雪梅也表示,標準化病人中心成立多久,我就有多久,除了承擔庶務也參與表演。演出標準化病人是育良醫,造福眾生,也是讓醫護學生還沒進入醫院前,先透過實境,熟識日後面對真實病人、家屬,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如何做事先預防醫療事件、糾紛等等。雪梅期許醫學生成為大醫王後,各個都視病如親。

◎招募年輕壯年

報名加入標準化病人的劉奕和,自稱新鮮人。劉奕和說:「加入慈濟醫療體系,承擔學習標準化病人,扮演好病人角色,除了可成為醫護學生的老師,也可從中學習到醫療病理的常識,和提供慈濟醫學人文傳遞給學生,讓這些醫學生在行醫的道路上望聞問切的時候,做到證嚴上人期許以同理心,以病人為中心,視病如親的大醫王。」

劉奕和並再表示,除了自己加入標準化病人行列,也邀約五、六位年輕人加入學習,很高興自己承擔標準化病人,在這區塊承擔,自己可能是五年、十年或二十年,但這些年輕人則可以承擔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或更久,對他們而言,是很有價值的。

把握當下就是福。承擔醫療志工的簡錦華表示,報名參加標準化病人,除了自己是醫療志工,另一主因是先生癌症診治過程中,深深感受遇到一位良醫的重要性,醫生與患者的互動,無論是診治和心靈的膚慰,都能牽動病人與家屬。

錦華已簽署大體捐贈,但要當一位「無語良師」是需要有因緣,所以把握當下報名承擔「良語良師」。錦華很有信心可以承擔表演各種病相,因自己在社區常參與戲劇演出,她期許自己演活病人,能成就許許多多的良醫,造福社會大眾。

標準化病人招募茶會中高醫師表示,擴大舉辦招幕茶會主要是未來醫學教育,需要應用標準化病人的機會是愈來愈高,而現階段的標準化病人志工的年齡層偏高,擔心將來會有斷層現象,所以,此次擴大舉辦招募,期能招募更多的青壯年,新生代加入,讓標準化病人在醫學的教育任務,得以延續傳承下,確保教育能培育更好更多的醫護人才。

慈濟志工走入醫療體系擔任標準化的「病人」,利己增長智慧、培養福田,幫助醫師探索生命的奧妙,成就醫護學生看病經驗與實務能力的養成,讓慈濟醫療志業更加落實「人本醫療,尊重生命」的宗旨。

圖左 :承擔標準化病人志工李志男(左一)於茶會中分享經驗。任務來了,就要放下身段,全力演出。[攝影者:林浩盟]
圖右 :對於影片播出標準化病人飾演對戲劇情,潑辣頤指氣使的戲劇情境,令現場各個捧腹大笑,笑聲四起。志工李宛蓁經驗分享「為了成就醫學生成為良醫,我是犧牲形象,賣力演出。」[攝影者:林浩盟]

圖左 :報名加入標準化病人的劉奕和(前左一),自稱新鮮人。他表示加入慈濟醫療體系,承擔標準化病人,除了可成為醫護學生的老師,也可從中學習到醫療病理的常識。[攝影者:林浩盟]
圖右 :高聖博醫師(前中)表示,擴大舉辦招幕茶會主要是未來醫學教育,需要應用標準化病人的機會是愈來愈高,而現階段的年齡層偏高,期能招募青壯年新生代加入,培育更好更多的醫護人才。[攝影者:林浩盟]

圖左 :比喻訓練過程猶如種植一棵種子,經過培育萌芽,再慢慢長成巨樹,開枝散葉。經驗豐富的七十六歲官文俊承擔標準化病人已十一年了。[攝影者:林浩盟]
圖右 :標準化病人招募茶會,新生陸續報到。[攝影者:吳珍香]

圖左 :聆聽高聖博醫師解說標準化病人的重要性後,人人把握當下填表報名培訓。[攝影者:吳珍香]
圖右 :簡錦華(黑衣)表示,已簽署大體捐贈,要當一位「無語良師」,但需要有因緣,所以得知承擔標準化病人就是一位「良語良師」,因而把握當下機會,報名承擔「良語良師」。[攝影者:賴慧娟]
圖左 :高聖博醫師感恩一群付出無所求的慈濟志工,用身體當成醫學教具完全奉獻,猶如一位諄諄教誨的老師。[攝影者:賴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