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教師成長營 注入新思維

教師成長營 注入新思維

E-mail 列印
2017年7月24至26日為期三天的「大愛幼教老師成長營」,於花蓮同心圓集會所展開。來自高雄、臺南、大林、新店,及花蓮等五所,五十八位「大愛幼兒園」的老師和園長,他們精進熱情、求知若渴,與豔陽相之呼應 。幼教老師姊此機緣深入學習,以「人文教育中的自由與約束」研習為主軸,凝聚人文教育共知、共識與共行。

◎雁行理論 開營勉示

德渙師父於開營勉示,開發寶藏,走好路,做好事。把孩子教好,就是最大的希望。希望大家不要把它當成上課,把它當成回家,才能看見自己,才能把自己放鬆自在學習,獲取寶藏,悠遊法海,法喜充滿。

德旭師父勉勵學員,為人師表,不只是「導師」,更要成為「導人師」,並以「雁行理論」喻教育團隊需要合作無間。沒有一隻雁子可以飛高和飛遠,牠需要同伴相互偕行,所以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團隊彼此鼓舞扶持,若人人目標一致,團結合作,會比個人更快圓滿完成。學校的教育團隊就須有「團隊合作、共享領導、互相激勵和互相扶持」。

蔡炳坤執行長於開營中,以「看見教育的力量」鼓勵從事教育工作者,要大家相信教育的力量,基礎教育能翻轉人生改變家庭,經由老師所帶領的每一個孩子,將來都有無限的可能。不要輕易忽略,於教育中不因個人情緒與原因,而負面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老師要做正確的引導,只要小小堅持,孩子可能就不一樣。

講師趙翊君以「當蒙特梭利遇到畢卡索」與學員分享,老師是藝術家,教學也是一種藝術,每位愛小朋友的老師,都可以成為活潑的老師。試著用自己愉快的情緒與感覺去感受孩子畫中含意,以畫、棋藝,與孩子對話,一起成長,一起彼此分享快樂和感動。孩子需要陪伴,父母、師長的「陪伴」是成長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是富有安全感。

教學目標,心要靜下來。講師李盈蘭,於課程中講述「寧靜的力量」以靜定與正念,訓練幼童正念教育,學習善解、包容,並以覺察、專注,學習與自己對話,找回自性,回歸本性。

教育是希望工程,教育的力量具潛移默化。慈濟志業的傳承,著重於人才的培養;而人才的養成與孩子的希望也著重在教育,可見其重要性。教育不只是教與受,也教育孩子們習受有法的生活管理,進而達到不必人管,即會自我管理的自愛目標。期許營隊的進修學員,以老師心、父母心、菩薩心來培育孩子,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別於一般的幼教之路

開啟孩子的鎖鑰是「教育」,所以教育不能等,提供教師交流分享時空,增進教學動能。

陪伴臺南大愛幼兒園已十六年的志工游孟雅,此次「2017大愛幼教老師成長研習營」擔任合心關懷和課務陪伴。游孟雅和團隊,希望將慈濟人文素養,傳達給來自北中南五所「大愛幼兒園」的老師和園長,並期許培育出一條有別於一般的幼教之路。因而課務組、人文真善美、生活組、總務機動組等,各團隊志工七十一位,提前於7月23日進駐。

前置作業,各功能組用心投入準備,五所「大愛幼兒園」園長提前一天回到花蓮與各功能組相見歡,研討營隊相關事宜及流程動線。德旭師父勉勵園長們,要感恩孩子放暑假,讓大家有假回來充電的機會。既來之,則安之,身心放輕鬆的將自己交給團隊,愉悅的入境修自己,將這三天所學的新知寶典帶回幼兒園,培育孩子學習「新知」,和帶孩子一起「力行」。

透過教育成長營,作一些教學經驗交流,五所幼兒園園長以取經行,參與營隊。臺北新店園長劉珊珊表示,慈濟與外界幼教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多加了人文的味道,期透過密集的豐富課程,老師更可以學習到慈濟人文如何跟專業做結合,及在幼教上,如何以人文專業化,或是專業人文化。劉珊珊期許大家透過營隊的訓練以穩扎穩打,及用堅定的步伐向前邁進。

工作十年的大林幼兒園園長李靜芳表示,每年都會以營隊的方式作為我們的「在職訓練」,不僅教學相長,也能將好東西吸收,讓我們學起來,提升專業和素養。期透過每一年的共聚在一堂,讓大愛幼兒園,也以相同的方向理念,作共知、共識、共行。

臺灣第一所慈濟幼兒園已十六年了,秉持上人的人文教育,擔任三年的臺南園長劉紹鈴表示,德旭師父每次排的課程動靜皆宜,很喜歡這個職場,讓人文教育落實在課堂裡。每次的大愛幼教老師成長營,老師與自己都很有默契,都先將心靈的水先倒空,然後再汲取法水與新知裝滿於寶庫。

◎多元功能 合力圓滿

承擔功能組之一的人文真善美團隊,不僅執掌人文紀錄,也化身協助機動組,搬桌椅、佈置人文真善美工作場地。美編志工周家薇表示,此次課卡不同於以往營隊的設計風格,從收到課表就非常興奮,因參加對象及課程內容,是與自己從事二十六年的工作息息相關。憑著對幼教工作的熱忱,在找尋素材到製作過程中,都想呈現幼教老師的專業,及富有人文又不失活潑的氛圍,於製作中彷彿與幼教夥伴們一起加油打氣,學習成長:「很感恩參與文宣品及課卡的前置製作。」

機動組李明忠,連續往返載運三卡車的甜甜椅、圓桌、白板、屏風等器具,團隊志工則合力搬運以推車,到同心圓集會所各功能定點。李明忠十多年來,承擔人文教育營隊的機動組,不只學習感恩心,更在德旭師父教導下,增強韌力與毅力,而讓他最入心的一句話是「甘願做、歡喜受」。

承擔生活組的林德文,俐落地將蘆薈切除尖角,及二邊帶刺的部分,接著以刀背取下果肉。林德文說:「能被需要是一種幸福。」林德文承擔幼教老師生活營已多年了,運用蘆薈製作涼飲,是在三年前多國董事會,當初構思是以蘆薈的特質,製作涼飲招待海外家人,如今只要有營隊活動,都會特製此品讓家人消暑解渴。

營隊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組,他們猶如庶務管家。臺南區有十九位志工承擔生活組,二十二日就進駐營隊。承擔寮房工作,安排庶務志工謝美珍表示,除了清洗同心圓集會所研習定點四周和地板,志工也分組擦拭寮房裡外,和整理鋪裝一百三十七床被套,期能給大愛幼教的老師們,和志工有個舒適的環境休息養神。

生活組志工李雲月,把握付出的機會,帶著女兒陳亭安一起參與,她說:「我年紀慢慢大了,慈濟志業需要有下一代的人來傳承,所以希望女兒能和我走同樣對的路。」女兒李亭安說:「慈濟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每個人都對我很好,有時間我都會跟媽媽媽一起出來做志工。」

圖左 :德旭師父勉勵園長們,要感恩孩子放暑假,讓大家有假回來充電的機會,既來之,則安之,身心放輕鬆的將自己交給團隊,愉悅的入境修自己。[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德渙師父於開營勉示「開發寶藏,走好路,做好事。把孩子教好,就是最大的希望。希望大家不要把它當成上課,把它當成回家。[攝影者:簡嘉池]

圖左 :來自台北(左起)、台南(新任)、花蓮、高雄、台南(卸任)及大林五所幼兒園園長,攜手為研習營隊凝聚人文教育共知、共識與共行。[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擔任合心關懷和課務陪伴的游孟雅,希望將慈濟人文素養,傳達給來自北中南五所「大愛幼兒園」的老師和園長,並期許培育出一條有別於一般的幼教之路。[攝影者:江昆璘]

圖左 :蔡炳坤執行長於開營中,以「看見教育的力量」鼓勵從事教育工作者,要大家相信教育的力量,每一個孩子,將來都有無限的可能。[攝影者:吳雪慧]
圖右 :承擔生活組的林德文(前)說:「能被需要是一種幸福。」運用蘆薈製作涼飲,讓家人消暑解渴。[攝影者:簡嘉池]

圖左 :承擔寮房工作,安排庶務志工謝美珍表示,除了清洗同心圓集會所研習定點四周和地板,志工也分組擦拭寮房裡裡外外和整鋪裝床被套。[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六十八歲柯玉英和六十五歲吳奕謹二人合作無間,俐落地將棉被裝入被套裡。[攝影者:簡嘉池]
圖左 :李明忠(後白褲)十多年來,承擔人文教育營隊的機動組,不只學習感恩心,更在德旭師父教導下,增強韌力與毅力,而讓他最入心的一句話是「甘願做、歡喜受」。[攝影者:簡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