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效法募千枝竹筒來助人

效法募千枝竹筒來助人

E-mail 列印
2017年7月23日炎熱的午後,臺南新營共修處舉辦七月份的「見習志工研習課程」。綠意盎然的園區受高溫籠罩,被烤得熱烘烘的,濕濕黏黏的衣著貼著身體,讓人直呼「熱呀、有夠熱!」儘管如此,卻影響不了樂於學習 的心。學員和志工近九十人,歡喜聆聽長年投入「國際賑災」的資深志工張文郎分享「有愛溝通無障礙」;及陳清蔭師姊六年來推廣竹筒歲月「力行講一千次」的亮麗成績。兩位講師精彩的生命故事,帶動現場愛心共振,效法認領竹筒助人。

◎尊重生命 慈濟人無處不在

委員編號2586的張文郎師兄,二十六年前與妻子一起成為證嚴法師的弟子。當時子女年幼,年輕的他忙於創業。因感佩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悲心宏願,每當災難發生時,有妻子做堅強後盾,使他可以義無反顧穿梭在國際間救災關懷。娓娓道起了國際賑災因緣:「在1991年大陸華東水災,災情十分慘重。美國有許多華人信任慈濟,將善款捐給美國分會;但臺灣卻有不少民眾反對救助對岸。敏感的政治因素加上不諒解的聲浪,考驗著 上人的抉擇。」

張文郎訴說當年的窘況,沒人沒淺,委員不到三千人,而花蓮正在建設慈院及靜思堂。「上人仍心繫著苦難眾生,以無比的毅力排除眾議,堅持到對岸賑災。一路來,國際賑災的推動過程可說是心血斑斑、艱辛困難,但也應證臺灣的愛心存底滿滿。」從跨越兩岸歷史風雲至今,慈濟送愛遍及全球五大洲,已經援助超過九十四國。關懷項目有別,但「尊重生命」的理念,始終如一。聆聽種種賑災過程與經驗,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學員們專注聆聽作筆記。

每一次整裝出國前,上人總是殷殷叮嚀,要以慈悲、謙卑的使命感去關懷膚慰,秉持五大原則「重點、直接、尊重、務實、及時」,給災民最需要的實質幫助。「慈濟人是自願去幫助人,跟當地政府交涉、請求支援時,我們全力幫災民爭取,展現我們的誠與情。」一方有難、十方馳援,這些年來所經歷的美善故事說不盡。讓他深刻體悟「有愛溝通就無障礙」的真諦。

張文郎鼓勵大家要多觀賞大愛臺、多參與社區付出。「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將上人的教誨用於生活中,遇逆境時必能產生智慧化解困境。」

學員中有位年輕的幼教老師金家郁:「原以為慈濟志工到海外賑災,機票、食宿等會有補助;聽聞慈濟人自費自假,付出無所求的精神,真的好感動!」半年前開始參與社區親子成長班的「金金」老師,真誠發了一個好願:「往後只要時間允許,我會盡力投入人群中付出。我愛慈濟,更敬愛慈濟精神!」

◎臉皮厚一點 不怕被拒絕

嬌小擁有一雙大眼睛,137公分高的志工陳清蔭,在人群中並不引人注意,但講起話來語驚四座:「二十幾年前的我,婚後只知道三條路:菜市場、夫家的店面、回家的路。」終日忙著做生意及顧孩子的生活,她沒有怨言,唯一苦惱的是先生的惡習:抽菸、喝酒、嚼檳榔、對朋友闊綽、對家人出口成「髒」的習性,導致夫妻天天吵架。「我們從星期一吵到星期五,假日也照樣吵。狀況激烈時殃及左鄰右舍,因為我個子這麼小,他們怕我會被先生打死。」

回首過往的紛爭,到如今夫妻同行菩薩道,陳清蔭滿懷感恩:「雖然先生脾氣很不好,講話很大聲,但是他有一個優點就是不打妻小,並且很疼愛三個小孩。」相信先生本性是善良的,陳清蔭從改變自己做起,最後終於感動了先生。

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造福、響應竹筒歲月,六年前,她立下「力行講一千次」的願。運用巧思的她,想出了一套好點子,製作了「糧食撲滿、水撲滿、電撲滿、米撲滿、素食撲滿、環保撲滿、其它撲滿」等七支舉牌,開始推廣。「上午到傳統市場,傍晚到黃昏市場,晚上若有夜市時,再到夜市宣導。」

臉皮厚一點,不怕被拒絕!穿著慈濟制服的她,不管走到哪裡,就是說慈濟、邀人做好事。與陳清蔭同來的社區志工陳素雲見證:「三年前,在我生命最低潮的時候,剛好認識了清蔭師姊,由衷感恩她邀我認養竹筒。我選了素食撲滿後,開始從鍋邊素漸漸進展到完全茹素,並且天天觀賞大愛臺。後來又參與慈濟活動,整個人變得更開朗。」發願明年要報名培訓委員的陳素雲,眾人給予滿滿祝福。

◎從自身做起 有心就不難

大家都想了解「力行講一千次」的因緣,陳清蔭說願力來自一句話的震撼:「2011年觀賞《鑑真大和尚》時,在暗暗的電影院中,正當被劇情感動淚流不止時,螢幕不斷浮現『懃心流布』這句話,我抄了下來,事後對照 上人的開示。意思是度人要有方法,除了自我殷勤不懈,還要不斷的向人說法及接引。」學員周味珍聽了後,讚歎這樣的勇氣與精神,今後也要多多向人分享及邀約。

一般人覺得經文深奧難懂,而陳清蔭單純勇猛的心,正應證《無量義經集選》所云:「一句一偈能得聞,百千萬億能通達。」透過她身體力行,幫大家上了「信、解、行、證」寶貴的一節課。六年下來,講一千次的數字早已圓滿,但她覺得對的事要一直做下去。當她告訴大家,回收竹筒所累積的善款,高達一百三十幾萬的好成績,現場響起歡欣鼓舞的掌聲。她謙虛回應:「不要小看自己喔,有心就不難!」

◎推己及人 現場熱絡響應

今年三月曾在臺南靜思堂聆聽陳清蔭分享的志工黃麗娟,發願要推廣五百支竹筒。做的滿心歡喜的她:「目前送出去約一百支了,還要繼續努力;希望大家都來響應,發揮竹筒歲月最大的功能。」

用心流傳正法、引導正信的陳清蔭,還帶來四本筆記供大家參考,裡頭詳細記載著她與鄉親的互動。「我會不定時打電話追蹤,關心對方有持續發好願、投撲滿嗎?也找機會邀約他來參加慈濟,希望能成為永久會員。」說話語調緩緩的她,問大家:「你們相信一塊錢有功德嗎?」眾人回應「有!」她又問:「願意每天投一塊錢幫助苦難人的,請舉手。」放眼望去,所有的人都舉起手。

「莫輕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讓陳清蔭受用的話,她叮嚀大家要牢記。從現場熱烈認養竹筒的情境,象徵著日後開花結果、一生無量的美麗約定。

圖左 :聆聽張文郎師兄細說賑災過程與經驗,彷彿穿越時光隧道,眾人專注聆聽作筆記。[攝影者:蘇祥安]
圖右 :用心流傳正法、引導正信的陳清蔭師姊,帶來四本筆記供大家參考,裡頭詳細記載著她與鄉親的互動。學員間輪流傳閱,參考學習她的方法。[攝影者:蔡淑娟]

圖左 :從2017年三月發願要推廣五百支竹筒的志工黃麗娟(左),做的滿心歡喜。「目前送出去約一百支了,還要繼續努力;希望大家都來響應,發揮竹筒歲月最大的功能。」[攝影者:蔡淑娟]
圖右 :學員周味珍(右二) 聽了講師陳清蔭發願「講一千次」的因緣後,讚歎這樣的勇氣與精神,今後也要多多向人分享及邀約。[攝影者:蔡淑娟]

圖左 :慈濟歌選〈拉車向前行〉帶動熱絡氣氛,慈濟一家人不分先來後到,進了慈濟門,就同心協力為天下事付出。[攝影者:蔡淑娟]
圖右 :社區志工陳素雲(左)見證:「三年前,我開始認養素食撲滿,從鍋邊素漸漸進展到完全茹素,並且天天觀賞大愛臺。後來又參與慈濟活動,整個人變得更開朗。」[攝影者:蔡淑娟]
圖左 :課程結束後,學員個個歡喜將竹筒帶回家。相信是日後開花結果、一生無量的美麗約定。[攝影者:蔡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