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濟四大志業 肩負教育使命

慈濟四大志業 肩負教育使命

E-mail 列印
每個人打從呱呱落地那一刻,就開始接受家庭的「教」與「育」。從嬰幼兒芽芽學語,「教育」伴隨每個人成長,並開啟智慧。人類的希望在「教育」,「教育」也成為人人終身學習的方向。

8月6日的週末假期,新北市慈 濟三重志業園區舉辦慈濟人「精進日」,共六百五十人齊聚一堂。課務組邀請慈濟教育體系講師,分享慈濟「四大志業」與「教育」是緊緊相扣的關聯性,讓與會的所有慈濟人了解身負的責任及使命。

◎無處不是課堂 人人是教育家

慈濟教育體系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簡東河說明,慈濟四大志業與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是慈濟的核心。慈善──教富濟貧、濟貧教富;醫療 ──以人為本、以病為師;教育 ──教之以德、育之以禮;人文──宣導人品典範,文史流芳。簡主任表示,訪貧、醫院、學校、環保站,皆是慈濟教育的課堂,無處不是道場;所以每位慈濟志工,無不是隨時在接受教育,也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

簡主任進一步指出,慈濟教育體系以「慈、悲、喜、捨」為宗旨,培育「尊重生命,以人為本」,懷抱濟世助人的理念,實踐服務的精神。慈濟小學注重學「生」──生活教育,以建立「人格教育」與「生活教育」之基礎;中學發展學「思」──思考,以教導學生,知道人生正確方向。大學追求學「問」──問道,以教育學生,明白自己的本分與使命,以「愛」為核心的「全人教育」,拓展國際視野。

培訓學員吳麗華認為,每個年齡層都需要不同的教育。就如現在,慈濟在社區舉辦的樂齡學堂,讓長者重新找回當學生的學習樂趣與動力,激盪了暮年更多的生命火花。吳麗華覺得在培訓這段期間,就如自己重新再受教育,也讓她了解到教育無所不在,任何境界都是生命旅程獨一無二的教育,要學習如何在當下啟發智慧與成長。

◎品德生活教育 奠定孩子未來

「上人曾說,臺灣不需要多一所學校,但需要一所重視品德教育與生活教育的學校。」慈濟小學老師王佩茹表示,樹要從小種起,根才會扎得深、扎得穩,就如慈濟校園內的每棵樹,都是從最小的樹苗種起,根扎得深,就經得起風吹雨打。老師如園丁,在孩子幼兒時期開始種下純善的種子,隨時關懷幼苗的成長狀況,給予澆水、施肥、修剪、支撐……培養它長得又高又壯,成為可以庇蔭別人的大樹。

王老師譬喻,品格教育不像是感冒,不是當孩子的行為有偏差時,給於特效藥,吃一吃就會好!慈濟學校全面扎實的品格教育,從境教、言教、制教、身教著手,「環境」就是無聲的說法。如一進慈濟校園,就看到俱有特殊人文氣息、內方外圓的「靜思長廊」,旨意教導孩子做人處事要懂得內方外圓;而兩旁扶疏的松柏,期望孩子能如松柏高尚的氣節;培養孩子德香,如校園裡處處的桂花盈香。

品格教育、人文教育,決定孩子未來的競爭力,人文課程是慧命的功臣。慈濟人文課程的學習,從幼兒園生活教育開始,一直到到大學,希望從慈濟學校走出去的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清流、國家的棟樑、世界的標竿。

「從王佩茹老師的分享,了解到慈濟教育體系,著重於孩子的品德教育與生活教育,是目前很多孩子所欠缺的。」慈濟志工林美雅表示,從幼兒園自我照顧的生活教育,培養孩子獨立與感恩;到國小一二年級的包容教育,讓孩子遇到同儕碰撞磨擦時,懂得包容、善解,化解紛爭;以及到三四年級時,可以設身處地、同理心換位思考;五六年級應根機而教的智慧啟發,皆是為孩子打造「品格教育」、「人文教育」的良善基礎。

◎淨化心靈 從讀書開始

「大家來上課,讀書喔!」每週三晚上在新北市新北產業園區,一群由扶輪社、獅子會、實業家與其夫人,在慈濟志工蘇敏惠邀約而組成的讀書會,已持續三年了,主要是希望帶給實業家們,在工作之餘能有不同的心靈饗宴。

「每個星期三是我最期待的時刻,那是我最有正當的理由,放下所有俗事,重拾書本再讀書,猷如回到學生時代,受教育單純心。」任職於銀行的張碧滿表示,自從2016年10月參加新北產業園區讀書會之後,就沒有間斷過。

張碧滿說,她小時候跟著母親到各大寺廟拜拜祈求平安,心裏總是疑惑人生在世,有沒有所謂前世與來生?對於佛法裡的一些辭彙仍然有諸多不解,什麼是「真空妙有」?什麼是「苦集滅道」? 張碧滿回想一開始接觸《三十七助道品》十二覺支,從懵懵懂懂,漸漸懂得勤修戒、定、慧,透徹「四聖諦」的真理。原來一切疑惑在讀書會中,自然可以找到答案,這才是她要追尋的人生智慧。

人心淨化在於「品德教育」,社會祥和在於「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天下無災難在於「環保教育」與「生態教育」。「教育」與生活息息相關,「教育」活絡人的心靈與智慧。

圖左 :8月6日,慈濟三重志業園區舉辦慈濟人「精進日」,慈濟教育體系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簡東河說明,慈濟四大志業與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是慈濟的核心。[攝影者:黃德祥]
圖右 :吳麗華(右二)表示,在培訓期間,猶如重新再受教育,也讓她了解到教育無所不在,任何境界都是自己生命旅程獨一無二的教育,要學習如何在當下啟發智慧與成長。[攝影者:洪乃文]

圖左 :慈濟小學老師王佩茹譬喻,品格教育不像是感冒,不是當孩子的行為有偏差時,給於特效藥,一吃就會好,必須從幼教扎根![攝影者:黃德祥]
圖右 :慈濟志工林美雅(右二)表示,慈濟教育體系著重於孩子的品德教育與生活教育之養成,是目前很多孩子所欠缺的。[攝影者:洪乃文]

圖左 :任職於銀行的張碧滿說:「期待的時刻,那是我最有正當的理由,放下所有俗事,重拾書本再讀書,猶如回到學生時代,受教育單純心。」[攝影者:黃培修]
圖右 :慈濟志工蘇敏惠邀約而組成的新北產業園區讀書會,學員是一群由扶輪社、獅子會、實業家與其夫人,主要是希望帶給實業家們,在工作之餘能有不同的心靈饗宴。[攝影者:黃培修]
圖左 :慈少功能組鼓隊演繹,呈現不同的人文氣質,就是扎根社區,教育有成的最佳典範。[攝影者:黃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