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三軌輔制一流愛 教育獨有

三軌輔制一流愛 教育獨有

E-mail 列印
在慈濟有一群人,用爸爸媽媽的愛心去陪伴慈濟教育志業學子成長,這個團隊稱為「慈誠懿德會」,是慈濟教育志業特色,也是教育史上史無前例創舉。

為使新任慈懿會成員了解慈大三軌輔導特色,及培養家族默契與凝聚班 級共識,特於南區、中區、北區與東區,舉辦106學年度新任慈懿會研習暨相見歡活動。北區在7月22日下午一點,在於臺北東區聯絡處舉行,今年大一新任慈誠懿德爸爸媽媽約二百二十位參與,其中三分之一人員是初次承擔任,場面溫馨。

◎ 獨有三軌輔導制度

歡迎新進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後,慈濟大學人文處劉議鍾組長、田淑琴及林芷佑,分別說明慈懿會的功能與角色及慈大新知等。

慈誠爸爸、懿德媽媽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傳承「慈濟人文」精神給學生,慈誠懿德扮演的是「輔佐」角色,協助輔導孩子生活禮儀、道德倫理,在他們心理、情緒困擾時,適時關懷、傾聽,形成一種獨特的輔導方式。

慈懿會成員的目標是成為學子情感的依靠、生活教育的引導、利他服務的人品典範,以及生涯發展的經驗傳承、型塑健全成熟的品德。成員的角色從關懷者、陪伴者、引導者、到傾聽者,形成一個愛的循環。

甫從慈大畢業,目前在慈大人文處擔任職工的林芷佑說,過去接受慈誠懿德爸爸媽媽的關心、關愛,現在轉換身分服務他人後,將曾接收到的關心、關愛轉成一股動力,就職後的每一天,無論接觸任何人事物,那股愛的動力會激勵自己思考,如何讓慈誠懿德爸爸媽媽擁有更多的動力,去帶動更多孩子做「愛的循環」,期許日後能讓更多人看見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在背後為學子愛的付出。

◎ 慈懿父母心

雙向交流時間,擔任多屆慈大慈誠爸爸的張律聰,首次陪伴物理治療學系(簡稱:物治系)大一新生,他提出希望日後能有其他帶過物治系孩子的爸爸媽媽,做經驗上的交流,俾利甫接觸物治系新任爸爸媽媽,能對該系及系上孩子有較多的認識。人文處田淑琴感恩張律聰的建議,並回應日後擬安排跨年級、跨系所,帶班爸爸媽媽經驗傳承的互動。

此外,慈懿日是慈濟大學正式的活動,等同班會,學生皆需出席參加。田淑琴回覆張律聰的提問建議,若慈懿日與其他校內活動撞期,學務處或人文處會居中溝通協調,將慈懿日與其他活動時間錯開,讓慈誠懿德爸爸媽媽與孩子們有聚會的機會。

張玉萍在社區參與慈少班逾三年多,今年初次擔任懿德媽媽,她陳述在社區慈少班,逐年看著慈青陪伴慈少班的孩子後,感覺似乎存有斷層。期許藉由陪伴慈大的孩子,能夠接引慈大孩子接觸並參與教育功能團隊,進而有承擔的使命。初次擔任懿德媽媽的張玉萍,也自許能盡好懿德媽媽的本分,稱職做好一位陪伴慈大孩子的媽媽。

巫俊東十六年前開始擔任慈濟大學的慈誠爸爸,迄今已承擔第五屆,向來在慈濟教育功能團隊中投入,從慈少班、兒童班乃至慈大慈誠懿德,做得很歡喜。他自言隨著陪伴不同屆的孩子,感覺有滿滿的收穫,心境變得更為年輕。巫俊東表示「上人給予使命,就有責任承擔。」新年度是新的開始,會以過去陪伴其他孩子的經驗來陪伴此屆大一新生,一起共同學習與成長。

◎ 有行動的愛

班級經營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為什麼科系會這樣的經營?班級經營的典範許志賢爸爸,以十年的帶班經驗及智慧,向眾分享如何以「誠」、「情」,他以幽默風趣的帶領風格,與慈大孩子建立起亦師亦友的互動關係。

許志賢在警界服務三十年,工作向來忙碌,在社區亦承擔多項功能,因此四十歲時,以「插花」心情加入慈懿會;後來受到慈懿會資深志工的真誠與熱情所感動,十年來未曾離開過慈懿會,慈懿日更只缺席過三次。

「每次的相聚都是不一樣的因緣,每次的相聚也都是愛的存款。」許志賢鼓勵大家要用心經營與孩子的互動,因為一學期中,一次與孩子的相聚最多只有三小時,一學期共有四次相聚機會,一年也相聚時間只有二十四個小時,四年也不過九十六個小時。

他傳授心得,大一時要如農夫般播種,付出時間及愛心,讓彼此能從陌生到熟悉,從稱呼「家爸」、「家媽」到自然叫出「爸爸」、「媽媽」;大二開始,良好互動關係發芽;大三時昇華;大四時自然就會開花結果。

曾有一位馬來西亞籍的醫學系學生,在授袍時上臺分享。大一時,因為離鄉背井而產生沒有家的感覺,他在一次班聚時分享「想家」的心情,讓坐在臺下的許志賢也不捨,難過地陪著流眼淚,所以心中下個決定,一定要讓孩子在臺灣有「家的感覺」。許志賢一路用心照顧,並適時給予該生協助。

大六授袍的前一天,該生的爸爸、媽媽及妹妹,從馬來西亞來臺並參加班聚。孩子的媽媽紅著眼眶告訴許志賢,感恩慈濟讓她的孩子在臺灣多了一個家,還多了三位媽媽及一位爸爸愛他。「當你付出多少,就會獲得多少。」深受感動的許志賢述說至此,立刻當眾發願要再繼續做第二個十年。

慈濟大學慈懿會總幹事林勝勝與眾期勉:「慈濟志業愈來愈龐大,慈懿會二十三年來的成長,感恩人文處及九百多位慈懿會成員陪伴與投入。慈懿會在外要注意自我形象,調和聲色,恆順人心,更要持續精進,保持熱情,因為『物腐而後蟲生,志退而後業纏。』」

慈誠懿德守護教育志業,讓青年學子多份爸爸、媽媽愛的關懷,也多一分亦師亦友感情,未來會陪伴他們度過年少輕狂的歲月,培育成具備慈、悲、喜、捨胸懷的現代青年。

圖左 :慈濟志工林勝勝與眾期勉,慈懿會在外要注意自我形象,調和聲色,恆順人心,更要持續精進,保持熱情,因為「物腐而後蟲生,志退而後業纏。」[攝影者:陳元一]
圖右 :甫從慈大畢業,目前在慈大人文處擔任職工的林芷佑,把曾接收的關心、關愛轉成動力,要期讓更多人看見慈誠懿德爸爸媽媽愛的付出。[攝影者:陳元一]

圖左 :班級經營典範許志賢,以十年的帶班經驗及智慧,向眾分享如何以「誠」、「情」。[攝影者:陳元一]
圖右 :志工張玉萍在社區參與慈少班逾三年多,今年初次擔任懿德媽媽,期許藉由陪伴慈大的孩子,接引參與教育功能團隊。[攝影者:陳元一]
圖左 :7月22日下午一點於臺北東區聯絡處,舉辦106學年度新任慈懿會研習暨相見歡活動。有二百二十位新任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參與活動。[攝影者:陳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