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南投 習茶有成傳人文 滿室飄香

習茶有成傳人文 滿室飄香

E-mail 列印
「學習茶道可以美化人生、修養心性,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茶道,一起來修身養性;你就發現,自己改變了,也會帶給周遭的人幸福快樂!」8月13日,在埔里聯絡處的佛堂裡,今年完成茶道三年課程的黃瑞嬌上臺分享學習心 得,近一百二十位會眾一同體驗靜思茶道。

「愛好自己的心在感恩中付出,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悠揚的〈感恩尊重愛〉歌聲中,十一位茶人手捧茶壺,隨著旋律輕移蓮步進入會場,然後各自走向自己的茶席,與已坐定的「客人」相會。舉手投足間流露優雅氣質,吸引會眾的目光。

此次活動緣起於三年前的一場靜思茶道人文講座。同樣是今年完成三年課程的曾麗玲細說因緣:埔里是藝術小鎮,品茗人口多,但始終沒有「靜思茶道」師資,有鑑於此,彰化靜思茶道師資班希望能夠在埔里播下種子,因此在2015年舉辦了第一場靜思茶道人文講座,引起熱烈迴響,立刻有十位報名。三年課程在今年圓滿,接棒傳法脈。

「這次的講座,從流程規劃、場地布置、茶食準備等等,完全由我們十位同學包辦,也算是三年所學的成果展現。」承擔司儀的曾麗玲表示,活動目的希望藉此在埔里推廣靜思茶,也帶入靜思茶道人文;另一方面,仿效慈濟早期以茶會接引會眾,希望以茶道人文來帶動人間菩薩大招生。

行茶禮法 存好心喝好茶

九人圍坐的茶席,在深藍色桌巾上,鋪上以橘色為底、彩繪蓮花及「靜思淨斯」字樣的長幅茶席巾,其上擺飾松枝和蝶豆花的小品插花及兩顆松果,整體布置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視感,以及生生不息的意象。品杯和精緻茶食就在會眾的眼前。

「靜思茶道有別於坊間的茶道,在於它有精神內涵、有佛法、有上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茶人透過行茶禮法不斷地薰習自己的涵養,這也是茶人最大的收穫。」上臺分享靜思茶道「八禮法」的茶道師資吳碧琴道出靜思茶道的特色。

靜思茶道是「以茶入道,以道入茶」,追求茶、道合一。「八禮法」是以《無量義經》為中心思想,希望有心致力於靜思茶道的人,能夠內修外行,行在自覺覺他的菩薩道上。從展布茶席、泡茶過程到分茶,皆能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相呼應;再結合以感恩、尊重、愛「三心」來奉茶;以口說好話、心發好願、身行好事「三好」來飲茶,營造一個祥和的社會。

當吳碧琴解說「八禮法」之際,茶人就開始泡茶了,置茶入壺、注水,動作優雅,然後靜候茶湯。漸漸地,茶香四溢。吳碧琴便請全體大眾端起茶盞來喝三口好茶。人人細細品茗甘潤的茶湯,品嘗美味的茶食,滿足的幸福寫在臉上。

會眾劉靜子慢慢品味茶湯,感受到入喉回甘的滋味,心靈感到寧靜祥和。沉浸在人文氣息濃厚的氛圍裡,羅玲如也享受難得的心靈沉澱時光。

以茶為師 品茗回甘人生

接著,茶道師資游素貞以「近悅遠來結好緣」為題,介紹靜思茶道的精神與內涵,藉由習茶涵養冷靜思考的心,呈現「靜、定、柔、美」的外在氣質,即是靜思茶道的內涵。游素貞表示,在一個優雅的茶室中習茶,品茗茶香,可以達到「淨、敬、靜、鏡」的境界,亦即保持自己身心的乾「淨」,以恭「敬」心對待所有的人事物,還要時時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就能達到心如明「鏡」、不為外境所轉的境界。

「以茶會友,天長地久」,游素貞說人緣很重要,十位學員就是以茶來和人人結好緣。她以「顏、嚴、言、延」來說明結好緣的方法:即以和「顏」悅色待人,讓人覺得如沐春風,但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還要有「口」德,口說好話,就能將這分好因緣「延」續到來生。

「靜思」是慈濟人文的根本精神,游素貞提醒人人以冷靜的心、清淨的心來思考人事與人生方向,才能得到智慧,回歸清淨的本性。所以靜思茶道是藉由泡茶品茗,「喝心茶、傳心法」。

游素貞解說上人的開示「眾生似花,萬紫千紅眼前過;人生若茶,百般滋味在心頭。」人生如品茗,唯有懂得吃苦,才能體會回甘的滋味。她期勉眾人向茶學習:「茶葉製做過程要經過揉捻、烘焙等等過程,最後才能散發回甘的醇香,我們也要經得起歷練,堪得起考驗,生命醇厚,人生才會有回甘之美。」

課程豐富 形式循序漸進

「到底靜思茶道學些什麼?」了解靜思茶道的精神內涵之後,接著由茶道師資張鳳嬌作實務面的課程介紹。

靜思茶道規劃為三年的課程,有三種形式,第一年初級班為「家庭茶」,有關生活禮儀之教養,享受父慈子孝的天倫樂。張鳳嬌說:「初學者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就可以優雅地泡出一壺好茶,用一杯熱熱的茶將一家人凝聚在一起。」另外,還包括茶食的選配、插花、染布、花果茶等等的學習,都可以應用在家庭。

第二年進階班為「茶禮茶」,注重藝術美學之學養,包括如何泡茶、拿茶杯、傳遞茶盞、坐姿等習茶的威儀以及茶學的認識、茶會的舉辦等,讓學員更具禮儀和氣質。

第三年高級班為「靜思茶」,偏向宗教情操之修養,教導如何藉由茶來靜心,讓心靈更開闊。另外還有中國名茶、茶的文化、茶器認識、茶室的布置等課程。

張鳳嬌表示,彰化靜思茶道開課至今已有十五年,許多參加過的學員生活都有很多收穫,她歡迎大眾廣邀親朋好友一起來學習。

法喜分享 邀約親身體驗

活動最後,由多位完成茶道課程的學員上臺分享他們豐碩的收穫。

「五十幾歲才學會泡茶,第一次泡茶給先生喝,他很感動,現在孩子回來的時候也會泡一壺茶話家常,氣氛變得非常好。」學習靜思茶道的收穫,黃瑞嬌說不盡。「茶道的美感染了我,從學習茶室的布置、茶席的擺設當中,體悟到一種簡約的美,那種美帶來一種心靈寧靜。」在高級班課程,李阿利老師教導觀想「六度」,讓她體悟到茶道不僅是一種技藝,還要學會觀想自己的心,以茶水汲取法水,以法水洗滌塵埃。所以每當心情起伏時,她就會泡一壺茶,心一靜下來,俗慮盡消。

學習靜思茶道能夠改變自己,黃火明是最好的見證。七年前他代替朋友到鳳凰谷鳥園上一堂「茶道六講」的課,深受茶道老師的涵養所攝受,因此報名彰化靜思堂的茶道課程,學會了種好茶、喝好茶。從習茶中汲取上人的法髓,也讓他找到心的方向,漸漸改變自己的習性,還參加慈誠培訓,真正體悟到所謂的靜思茶道「喝心茶、傳心法」。三年課程結束他又繼續學習,因為他覺得學習茶道永無止境。

陳瑞貞是慈濟的會員,因志工陳景美的邀約同行。「茶道教室有音樂、有插花、有畫畫,畫裡又有靜思法語,有如人文雅室,好喜歡!」陳瑞貞每次上課都充滿歡喜,因為在那裡有許多善知識,學會茶道又可以和家人好友歡喜相聚,尤其第三年學習「六度」的觀想,培養定、靜的功夫,「很有內涵,非常受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她歡迎大家去體驗。

愉快體驗 期待埔里開課

參加這一場人文講座,會眾江美慧有一個新鮮的初體驗:「這麼正式的喝茶還是第一次,除了可以攝受到茶人的涵養,覺得自己也變得溫文儒雅起來。」聆聽學員心得分享,讓她感覺上茶道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王于枚平常也喜歡喝茶,但都是大口地喝,來到這裡她學會斯斯文文地喝茶。她語出讚賞:「師姊們很用心,布置得很漂亮,點心也很好吃,茶也很好喝,很想學,希望埔里也能夠開班。」

「靜思茶道講『靜思』,真的,唯有你的心靜下來,才能思慮清明,茶道有著深遠的意境。」狄鴻珠在課程中不僅用心聽,也認真作筆記,留下深刻的感受。聽說埔里或許有機會開設茶道課程,她很高興,「這樣可以讓很多人就近來學,不用再跑到彰化去,現在人心浮躁,很有需要。」

靜思茶道課程,茶學專業與慈濟人文兼具,循序漸進的引導學員深入茶道的世界,走入心靈成長的空間。用心喝,可以喝出有品味的人生。

三年所學,十位學員度己且度人,期盼藉由一杯茶緣,與大眾廣結更深的法緣,要讓茶香、法香、人文香,飄進人與人之間,營造一個富而好禮的祥和社會。

圖左 :8月13日,一百四十多位會眾及志工齊聚埔里聯絡處參加靜思茶道人文講座品茗茶香,享受假日午後一段心靈沉澱的時光。[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茶道師資吳碧琴分享靜思茶道「八禮法」,強調靜思茶道有精神內涵、有佛法、有上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茶人透過行茶禮法不斷地薰習自己的涵養,自我成長。[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人人端起茶盞品茗「三好茶」:心發好願、口說好話、身行好事,一口接一口,喝下滿心的歡喜。[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茶道師資游素貞分享「近悅遠來結好緣」,她期勉大眾人生如品茗,唯有懂得吃苦,才能體會回甘的滋味。[攝影者:吳吉代]

圖左 :靜思茶道師資張鳳嬌學習茶道已十五年,以茶會友廣結善緣。她也上臺簡介茶道的課程,邀請大眾來學習,決不虛此行。[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黃瑞嬌分享學習茶道可以增進家庭溫馨,也可以修養心性,讓自己、家人更幸福,她鼓勵會眾學習靜思茶道。[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志工奉上精心設計的茶食。品嘗烏龍茶時,搭配的是鹹蛋糕、生機果仁和茶凍;品茗小葉紅茶時則是綠豆糕,無不精緻可口。[攝影者:吳吉代]
圖右 :三年的茶道課程,陳瑞貞不僅學會優雅地泡一壺好茶,還結交許多善知識,更藉由觀想「六度」課程培養定靜的功夫,非常受用。她鼓勵會眾親身去體驗。[攝影者:潘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