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送愛任務 傳承與教授手藝

送愛任務 傳承與教授手藝

E-mail 列印
手藝需要學習,也需要傳承;馬六甲賴碧雲老師帶著蔡秀桂老師、楊愛玲老師等師資團隊,不只開班授課也時常到學校、各社團義務教學,讓更多成人和小孩愛上手工DIY。賴碧雲視這為「送愛任務」,讓學生從學習中成長, 心靈感富足。

賴碧雲等人自2007年開始在慈濟社教中心授課,2017年第二學期開設鉤針、串珠及小學兒童手工三項課程,眾師資都是義務來授課。

◎雖有缺陷 樂於學習

2017年9月20日星期三晚上接近八點,學員林佳誼姍姍步入茶道課室,參加慈濟社教串珠班課程。此刻,蔡秀桂教同學們做麋鹿和雪橇,再將之前做好的聖誕老人合在一起,提早敲響聖誕跫音。

林佳誼和其他人一樣,找到位子坐下,很自然就拿出調色盤,將助教提供的珠子,依形狀和體積大小作分類。她靠手的觸感,再將珠子靠向右眼確認。在閱讀做法說明書時,她的視線和紙張只差一公分距離;在尋找所需珠子時,她的臉龐非常接近調色盤。

沒錯,林佳誼是位弱視女生,左眼完全看不見。她表示,過去一位乾媽,經常用珠子串出漂亮的小動物、書包、皮包等,她看了很喜歡,身邊親人知道了,介紹她到慈濟社教中心串珠班學習。林佳誼見課程地點就在自己曾經溫習功課的靜思書軒毗鄰,她安心了,媽媽也放心了。

四五年前加入,每年兩個學期,林佳誼不曾錯過直到現在。她無法做太小顆的珠子,直徑零點四厘米的珠子是她的極限,要串閃亮的水晶珠子會顯得有些吃力,但是因為喜歡,她想辦法克服,將太小的珠子用手機拍起放大,或分多次休息再做。即使得多次拆解重做,她都不急不徐,詢問老師或同學助教。約一星期完成的作品,展示給朋友看,朋友有興趣詢問,她會送給他們,量多則會供給請購。

二十三歲的林佳誼,原本社交圈子並不廣,來到慈濟社教中心,找到安心學習的地方,加上同學老師呵護,她很努力學習,作品越做越好。過去內向含蓄的自己,慢慢學習放開,與身邊朋友開始有話題,笑容漸漸浮現;也會主動分享說,喜歡課堂上隨班志工分享的靜思語好話。前年(2015年),林佳誼做了右眼白內障手術,右眼視力有改善,不需家人陪伴進課室,即使有時候得戴上老花眼鏡,她已心滿意足。

「弱視並不會成為佳誼的弱點,若不仔細觀察,會發現她與正常人無異,甚至被她的努力所感動。」串珠班蔡秀桂老師肯定林佳誼自發性學習力強,不自我局限,在家會網購不同款式的珠子,去臺灣旅行也會抱著大大小小的珠子回來學習。林佳誼雖有缺陷,卻是美麗又自信。

◎紮穩基礎 創新求變

林佳誼遇上困惑時,蔡秀桂老師是最好的詢問對象;蔡老師和班上所有的學生感情也很好,班上同學百分之八十都是舊生,從多年前來社教參加串珠班至今,她說:「每一學期傳授的作品都不一樣,如果我沒有推出新的東西,社教的學員會流失得很快。」

每一年,蔡老師都到臺灣去學習新的串珠技巧,再回來傳授給學員,甚至自己研發新作品。每一次,她都會先提供大小顆珠子,讓喜愛大小成品的學員做選擇,「重要的是,先學會看圖及懂得做法和技巧。」她說。

串珠變化多端,可樸實、可閃亮;可實用、也可供送禮裝飾用途。蔡秀桂邊展示部分學員的串珠成品,邊說:「串珠可以練就一個人的耐心,而且在選擇、分類珠子時,可看出一個人是溫和還是急性子。」而她,喜歡腦力激盪,看著自己在群組中展示的成品,學員從基礎中演變出不同的成品,是她最開心的事。

蔡秀桂希望透過課程,幫助慈濟社教中心留住學員的心,一方面是抓緊能讓自己做志工付出的機會,另一方面是被慈濟感動了。她說:「我曾經兩次到臺灣靜思精舍,被精舍師父們疼惜物命、奉獻己力服務他人,卻又自力更生的精神所感動。」

回到馬六甲,蔡秀桂想要效法這股付出的精神,因此在社教她義務教學,奉獻己力也服務他人。同時教導學員,用價格比較便宜的珠子,同樣可以做出漂亮的成品,及一段時間以後,同樣的珠子再變化出新的花樣,「這是我疼惜物命的方式」蔡老師說。

◎教學相長 雙贏局面

每星期一教鉤針班的楊愛玲,在慈濟社教中心曾經是賴碧雲老師的學生,數年後被提拔成為師資。楊愛玲認為來慈濟社教中心教課,是製造雙贏局面:「很多人想要助人,卻沒時間、沒機會,現在有這樣的方式,讓慈濟社教中心有老師來傳授技藝,老師們可以善用自己專長授課,同時累積教學經驗,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的問題,研究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都是在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經驗。」

楊愛玲舉例,鉤針班曾有一位學生是左撇子,鉤針製出來的成品和一般學員的相反,她想辦法幫助這位學生;當在鉤線時要先設想如何從順時轉成逆時方式,實在考驗她的解說和示範功力。最後這位學生成功完成所有作品,還接著參加第二學期的鉤針班。

賴碧雲老師視手工DIY為第二生命,傳承手藝,在社會打開學習手工風氣,也在為老師教學鋪路。最初,她在慈濟社教中心只開一項課程,現在社教中心開設的三項課程,各師資可以獨立主導。

串珠班蔡秀桂感恩有機會接觸慈濟,也是因為賴碧雲牽引的關係。她說:「剛開始我教串珠班,賴碧雲老師並沒有放手讓我一個人去做,反而回過頭來當助教,看我如何與學生交流,哪一些重點需要傳達?如何去編排課程等等。陪伴一年才放手。」

傳承手藝、帶老師來做志工,嘉惠更多人,學生也從學習中不斷成長,心靈感到富足。賴碧雲老師把這視為「送愛任務」,她說:「上人常常教我們把愛傳出去,只是送愛的方法很多。分享手藝,就是一種送愛的方式。」

圖左 :賴碧雲老師(左)和師資團隊自2007年3月,就在馬六甲慈濟社教中心授課。[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蔡秀桂曾經兩次到臺灣靜思精舍,被精舍師父們疼惜物命、奉獻己力、服務他人,卻又自力更生的精神感動,回到馬六甲,她效法這股精神,以不收費的方式教學,奉獻己力之餘也服務他人,同時教導學員。[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林佳誼(左)遇上困惑時,蔡秀桂老師是最好的詢問對象。[攝影者:饒于莉]
圖右 :林佳誼製作的作品。[攝影者:饒于莉]
圖左 :每星期一教鉤針班的楊愛玲老師(右二),在慈濟社教中心曾經是賴碧雲老師的學生,數年後成為師資,開班授課。[攝影者:羅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