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以醫院評鑑的規格做出坡

以醫院評鑑的規格做出坡

E-mail 列印
2017慈濟宗門營第二天的課程安排以行入精舍拉開序幕,清晨四點多天色仍暗, 學員們摸黑從花蓮靜思堂,浩蕩隊伍徒步往精舍邁進,六點多抵達精舍時,學員們雖是汗流浹背但是個個心生歡喜。學員要透過精舍的體驗課 程,不一樣的思緒,不一樣的心情來體會。

在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任職一年多的林橋崧,平日騎機車上班只是十到十五分鐘的路程,今天步行到精舍花了將近一百分鐘,平常沒注意到沿途的風光,在第一次步行走「師公路」回精舍,才發現這段路是有點距離的,而且沿路風景很漂亮,看得很細緻,中央山脈的美景盡收眼簾,走到精舍時剛好出現彩虹,好像在迎接我們一樣,感覺很法喜。

◎在志業體任職很有溫度

服務於花蓮慈院的余佳倫,平時樂於助人,被安排在女寮房出坡。站在高高的工作梯上認真地擦拭寮房外的鐵門,一遍又一遍,一扇又一扇。「怎爬得這麼高?」被問及的佳倫回答:「因為和我同組的年紀都比較大,所以我就爬上去」。她表示一早走師公路回精舍途中,看到彩虹覺得既興奮又開心,到精舍後被分發到清潔寮房二、三樓門窗,佳倫笑說平常自己家中都沒這麼認真,但是這出坡可是以醫院評鑑的規格在做的!

佳倫民國八十五年進入慈濟護專(現改為慈濟科技大學),畢業後繼續在慈科大二技進修,畢業後就留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至今十五年了。她感覺慈濟體系出來的不論醫師或護理師,對待病人及家屬都很溫馨。因此在志業體慈濟醫院任職感覺很有溫度,佳倫說:「有一次過年,剛好值班無法回家鄉,學姊帶我回去精舍吃團圓飯,那時就讓我感覺整個慈濟就像是一個家一樣。」

有了慈濟護專的教育及訓練,與病人互動時也都會以病人的情況為考量,幫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病人有插鼻胃管,會和團隊討論如何照顧這鼻胃管,因爲鼻胃管不是一直擺著,要從護理師方面去發想,並從病人主訴中去發現問題、幫病患解決問題。

「希望將來有機會也能夠做到職志合一」佳倫說,原本想和媽媽一起培訓的,沒想到媽媽跑得比自己還快已經先受證了,但是佳倫心中已經發了一個善願。

◎小小缺點不為意 長久積成大習氣

臺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的護理長陳美慧,認真地用抹布擦拭著鐵門,她表示雖然是小小隙縫但髒污不清,不但藏污納垢,累積久了,更會影響鐵門的運作。這就像我們小小的缺點,若不以為意,長久累積下來,也會變成大習氣的。

第四組的學員,在打掃寮房時是採取分工又接力的方式,一人站樓梯上擦拭高處,兩人扶穩樓梯,另一人負責換洗抹布,大家合心合力,連天花板上管線也都不放過。臺北慈院心臟科主任葉冠宏表示:「在各種不同的地方,不管是顯現於外,或者隱藏於內的,我們也都要注意,就好像我們修行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

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楊仁宏則是說:「把師兄、師姊幫我們打掃醫學中心的精神,拿來打掃精舍,把它變成模範精舍。」

◎洗廁所是在練功夫

「念清大博士班的時候,感恩上人送給我佛珠,有挫折的時候就看看上人的法像,感恩上人給我力量。」慈科大助理教授吳晉輝,是慈濟科技大學醫放系四技部的第一屆畢業學生。唸完博士班之後回來學校服務第二年,吳晉輝參加法脈營也是第二年,很幸運遇到從靜思堂走回來參加出坡,心理蠻法喜的。

出坡時,吳晉輝被安排在三樓浴廁刷洗廁所門板,清洗時,精舍師父德璔對大家說,這裡是淨房,要來大掃除,以百葉窗為主。吳晉輝認真清洗,他表示洗廁所是在練功夫,因為專注當下做這件事情,洗滌心裡的無名塵垢;前十年在外面念書,有很多的紛紛擾擾,回到志業體非常清淨。

從靜思堂走回精舍,吳晉輝在念大學一年級就開始走,邊走邊念心經,過程中腳一點點痛,但大家眾志成城,覺得很殊勝很特別,而且一路跟著師父的步伐走很踏實,特別是師父走得飛快,有如行如風的感覺,雖然一開始跟不太上,但漸漸調整自己的氣息,加上念經迴向,最後進精舍看到彩虹,覺得是上人給我們的祝福。

◎早起很辛苦 體會卻很深

行入精舍,因緣殊勝,但對平常睡到自然醒的學員洪梅芳來說,一開始聽到要走那麼遠的路程是很排斥,後來覺得既然要走就要靜下心來,因為這是難得的機會 就是要沉澱心靈。一步一腳印慢慢走,洪梅芳沒有跟人家講話,一邊走一邊看風景,就從原本三十三組超越到十七組,看到天色慢慢變亮,公雞在叫,蟲鳴鳥叫,覺得舒服,當看到精舍時很喜悅。本來覺得走路會很累,結果一點也不會,她說:「只要下定決心就可以完成,就看自己的心。」

慈院中醫醫生盧禾潾也分享:「最後走到精舍,想到師公上人走這一段路很多遍心境,當初創建醫院篳路藍縷很辛苦。」行入精舍雖然覺得早起很辛苦,但是體會卻很深,即使慈濟大學畢業時也沒那麼早起,他說這條路以前跑過,第一次用走,看的風景比較多,感受不一樣,最後還有彩虹迎接,心境豁然開朗的感覺。

這次營隊課程很精彩,第一次參加的盧禾潾表示, 這活動有貫穿慈濟精神的感覺。慈濟這條道路雖是指著同一個方向,但是從剛進去念後中醫到現在三十歲了,隨著年紀有不同體會,「例如:看病人時,人家叫我們大醫王,剛開始很惶恐承擔這個稱號,所以期許自已在技術上、人文和醫德上可以更精進,才對得起師公上人給我們的教育。」生活中無處不是修行,連出坡時學員們也都能從中體悟箇中道理。

圖左 :花蓮慈濟醫院余佳倫(右)分享,有了慈濟護專的教育及訓練,與病人互動時也都會以病人的情況為考量,幫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攝影者:劉秀觀]
圖右 :學員這次行入精舍體驗出坡,可是以醫院評鑑的規格在做的。[攝影者:李茗秉]

圖左 :臺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的護理長陳美慧,認為小小的缺點,若不以為意,長久累積下來,也會變成大習氣的。[攝影者:李茗秉]
圖右 :學員洪梅芳行入精舍,本來覺得走路會很累,結果一點也不會,她分享說:「只要下定決心就可以完成,就看自己的心。」[攝影者:呂孟玲]

圖左 :任職于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的學員盧禾潾也分享:「最後走到了精舍,想到師公上人走這一段路很多遍心境,當初創建醫院篳路藍縷很辛苦。」行入精舍雖然覺得早起很辛苦,但是體會卻很深。[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學員行入精舍浩蕩隊伍徒步往前邁進,六點多抵達精舍時,學員們雖是汗流浹背但是個個心生歡喜。[攝影者:江展楠]

圖左 :各志業體團隊及學員行入精舍後,於觀音殿排列整齊隊伍禮佛問訊。[攝影者:江展楠]
圖右 :行入精舍體驗,打掃寮房學員裡外上下專心擦拭。[攝影者:謝麗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