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以愛相伴 是生命最好的資糧

以愛相伴 是生命最好的資糧

E-mail 列印
透過「用生命走入志業,用志業潤漬生命」為研討主題,2017年法脈精進研習營第二天課程,10月21四下午先由四大志業分四個場地座談研討,針對各志業同仁心靈故事或面對志業如何克服挑戰,以及永續發展的目標及 推動。經過上一堂課的研討後,將近八百位學員們再回到講經堂來,經由四大志業分別派代表進行研討之發表,如何發展永續及目標實踐的推動。

◎醫療有愛 發揮無限大

首先由醫療志業體林俊龍執行長分享,林院長針對六分院因地區屬性、人口數、民俗各有不同發展,而分別一一進行說明。以台北慈院為都會區,且因趙有誠院長所推廣的願景「愛,是人間最好的藥」,那份愛與尊重,也是醫院最強的推手,且台北慈院師兄姊投入志業遠比其他志業還多。

依照趙院長所提出來的調查,發現待床率太高,經過分析原因很多是因為付不起病房差額,就無法入院,經過遊戲規則修訂一下,以疾病嚴重者為優先順序入住院,如此以來待床率相對減低。除了身體的病需要醫治外,心理的病也需要醫治,而台北慈院帶領新進同仁進行居家關懷打掃,對病患無微不至的佈置與關懷,有人質疑會因此增加離職率嚇跑年輕的新人,事實不然,卻反而因此找到護理專業的初衷,更認同志業體的理念,堅守於崗位更用心於工作,此為台北慈院非常突出的地方。

台灣中部慈院地處於群強環伺,有中榮、中國、中山、彰化基督院、秀傳等醫院之間,如何走出生存之道也是其考驗,但以台中慈院從啟業半年的健保的核減率降低到13%-26%,慈誠委員的就醫率也增加很多,六年內由8%提升到13%。表示我們中區的師兄姊,對他們的支持還是在穩定成長,要開始提槍向前跑。

而大林慈濟醫院則立志要做醫學中心,發願做醫學的典範,經過院方調查此區域二百萬人口內,沒有一家醫學中心,但此區的人口相對收入比較低,且病情較重,病重在十幾家醫學中心內排名第三僅次於台大、長庚,這是大林面臨的資源問題,但仍堅持做到守護健康、生命、愛的期許,做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懷,社教、衛教長期照護老人失智,就是大林過去所做的努力,深耕社區有目共睹。

花蓮慈院最近通過醫學中心的評鑑,品質提昇人才培育,創新研發邁向國際,達到上人所給予的期許樹立典範,法親關懷方面從委員號三百號碼內,關懷至剩三十位,雖然年紀已凋零但仍然持續在做。而捍衛偏鄉努力的關山玉里醫護人員,同仁們到收容所關懷及在監獄宣導衛教,努力恆持毅力守護健康傳遞愛。六家醫院在不同地方所做的努力,醫療為至高無上的專業,唯有醫療有了愛之後,才能在醫病間發揮到最大。

◎淨化人心 推五大友善

慈善志業由基金會副主任王運敬師兄代表分享,他首先以簡報分享一句話做開場「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來說明近年來全世界災難頻傳,一切由人心不古所造,此也是上人最為憂心。因應未來災難做準備,如何即時運用資訊系統的建立,來迅速發揮在救災運作,感恩慈發處、宗教處、基金會即時透過電腦呈現,結合國防大學來協助慈濟賑災指揮系統的建立,如何做到全球性的調度,用手機連線也可在每個地方連上系統的運作,發揮到快速的救援的目標。

而NGO慈善團體重視的五大公益關係人;會員、職工、志工、政府、社會大眾。他引用顏執行長的發言「日後我們要友善五大公益關係人,也要請公傳處對媒體做適當的監控,針對偏差的報導要馬上做更正,報真導正。」而未來永續的發展,除了人才的培養外,組織的健全也是推動的方針。

◎孕育英才 五跨域學習

教育志業由羅文瑞校長代表分享,開場以簡報「面對未來、自我挑戰,為愛相聚、志業永續」為主軸,來說明教育志業的努力方針。「教者,教而化之,教育決定國民的素質,人才決定國家的競爭力」羅校長首先以此來說明教育的重要。

教育志業孕育英才是很重要,二十一世紀的人才,要具備學習創新的能力,積極培養學生基礎必須有人文品格、服務、就業、創新、跨界、領導及國際力,但不變的是品格教育,人品典範及文史流芳。

未來人生的變奏曲,面對時代的變遷,教育面臨少子化的嚴峻考驗,所以必須推動終身學習、推動跨領域的學習,培育學生有創新能力,獨立的思考、資訊溝通,生活適應的能力。針對這些改變競爭,推動五種跨領域的學習。
一、跨領域,專題合作與課程設計。二、跨文化,學習與培養人才語言訓練
三、跨時空,線上教學與共時授課。四、跨產業,產學合作融入課程。
五、跨國際,交換學生,結合慈濟全球實業家由海外實習就業。

◎職志合一 有心就有力

「大愛台是做給甚麼人看?」大愛電視台副總監蕭毅君問著現場學員,現場卻鴉雀無聲。

「是做給人看的」霎時全場笑了出來。蕭副總監分享,自己在做慈濟過程中很佩服證嚴法師,指示大愛台是做給人看的,要引發人人的慈悲心、善心去實行菩薩道;多分享一則壞的新聞,就是再造業,多分享一次好的新聞,就是造善業。

雖然此次人文志業中心報名學員只有四十六位,但全都是自動自發而來,這也是人文志業最大的特色。蕭副總監分享自己二次參與國際賑災的記錄勤務,以及最近正在做印順導師的高僧傳節目所承受的壓力,受到上人的鼓勵,壓力是進步的動力,上人希望他開的支票能及早兌現,而他而言,在很自然的作業過程中,就投入了生命中。

對的事情,做就對了。蕭副總監以自己所做之事來說見證「用生命走入志業、以志業潤漬生命」他以行動來表示不需喊口號,今日來了四十幾位,回去互動分享後,進而再變成五十、七十位,那份有心的願力,就會變得越有動力,同時也是佛弟子應要做的事。

圖左 :因應未來災難做準備,迅速發揮賑災指揮系統的建立,做到全球性的調度,迅速資訊串連,發揮到快速的救援為目標。[攝影者:江展楠]
圖右 :慈科大羅文瑞校長分享,以「面對未來、自我挑戰,為愛相聚、志業永續」為主軸,來說明教育志業的努力方針[攝影者:江展楠]

圖左 :大愛電視台副總監蕭毅君以行動來證明,只要有心的願力,就會變得越有動力,在很自然的作業過程中,就投入了生命中。[攝影者:江展楠]
圖右 :2017年法脈精進研習營,透過「用生命走入志業,用志業潤漬生命」為研討主題,經由四大志業分別派代表進行研討之發表,如何發展永續及目標實踐的推動。[攝影者:李月真]
圖左 :教育志業由羅文瑞校長代表分享,開場以簡報「面對未來、自我挑戰,為愛相聚、志業永續」為主軸,來說明教育志業的努力方針。[攝影者:李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