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培育良相為目標

E-mail 列印
慈濟大學慈誠懿德會的志工(懿德爸媽),每個月的慈懿日,都要到校本部上教育訓練課程。106學年十月份的慈懿日(10/27)開始,同時在校本部、人社院,兩個校區進行教育訓練課程。

人文處邀請人社院院長、 東方語文學系、社會工作學系、英美語文學系、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的系主任、老師,以及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簡介系所概況、學習領域、獎助學金、學生未來出路等等,並透過雙向溝通,讓懿德爸媽了解所承擔的學系內涵,和孩子們互動時可以更貼切。

◎培育良相為目標

面臨少子化招生困難、學生不足,是每個學校共同課題。所以,不僅要把學生教好,更必須的是要有創新、特色,讓大眾印象深刻。人社院林安梧院長懇切地說:慈濟大學有沒有辦法做到,每一個系都有其特色?讓學校聲望產生良好績效,這就是我們要奮鬥的方向。

「人社院有非常優秀的老師,但是優秀的學生卻不多。」林院長很感慨。他形容:教育就像燒材火一樣,老師是火種,火種點著了,要有一些好木材續燃,其他比較濕、比較硬的木材才能燃燒起來。如果點了火種,沒有一些乾材先燃燒的話,就算火種燃盡,還是無法點燃所有木材,就很可惜。所以,林院長期望:「爭取更多優秀學生,才有機會達到上人希望培育更多良醫、良相的期許。」

良醫的培養不容易,良相的培育更困難。「『相』不一定是指宰相,凡是真正輔佐、參與社會工作的人都是『相』;相夫教子也是『相』,總統府、大學系所的秘書、秘書長,也是『相』,主管把分內事做好也是『相』,參與人間事務,輔佐成事都是『相』。」臺灣未來會更需要、更重視這樣的人才。林院長表示,人社院未來一定是以良相的培育為目標,所以人文的教育永遠不能缺。

◎難以取代的人文

螢幕上出現的不是簡報,而是東方語文學系張政偉主任,為「大學問」網站寫的專欄題目「東方語文學系到底在學什麼?」受邀撰稿時,張主任問主編:「為什麼不找政治大學或高雄大學?」主編回答:「因為慈濟大學辦學很認真,你們東方語文學系的網頁準備得很充分、比較全面,認識其他大學後,我們做了這個規劃,請您撰寫。」

現在,全國大學的語文學系,都有一個困境,什麼樣的語文才是學生需要的?我們希望學生有什麼樣的語文?長久以來英文是主要語文,難道世界上除了英文,沒有其他的外國語言嗎?以臺灣為例,主要語文是中文,日文和我們有地緣關係、有歷史關係,日文也很重要,這是慈大東方語文學系選擇中文與日文的考量。

張政偉主任說:語文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是思想的憑藉,如果語言不夠優質,思考也不會太優質,因為所有的思考都是靠語言。所以要讓小朋友有思辨力,第一部就是語言,語言沒有進行優化,是沒有思考能力的。因此,東方語文學系創立的目的,是希望藉由語言的訓練,讓學生有優質的思辯能力,這是我們的核心,所以系裏規定中文組要修日文、日文組要修中文的學分。

日文組方面,希望除了學習語言,還能對日本的文化有深入瞭解,未來求職比較順遂。語言類的出路比想像的要廣闊,容易找到工作,通常薪水比較低。但是有優異的語言能力,就有能力在幾年內考上公職,擔任公務人員、公營事業的人員。張主任常鼓勵學生:把語言能力轉化為思辨能力,甚至轉化成更實際的運用能力,獲得穩定工作、較高薪水,是做得到的。

張主任幽默地說:以我們的年紀背五十音是很痛苦的事,很多中文組學生對於背五十也非常反感,可是畢業時的意見回饋表,都表示一定要學日文,而且回校要求學弟妹重視日文學習。為什麼?因為未來可能有用。

慈濟在海外成立很多華語學校,需要很多華語老師,他們最信賴的就是慈濟大學培養的老師,所以語文學系畢業生的工作機會是很多的。很多的工作也許會被機器取代,但是人文跟語言是比較難被取代,雖然這些科系看起來比較弱勢,但是存在的時間會超出你我的想像,所以對於東方語言學系還是有信心的。張主任妙喻:日文就像懿德爸媽的角色一樣,學生在校時抱怨一大堆,畢業後回饋卻很感動;常聽到他們說:我好想念懿德爸爸媽媽。

◎無庸置疑的條件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的特色,是全國唯一,舉世無雙;學程中主修兩門專業學習:人類發展、心理學。學校給予最清幽的校園環境、最豐沛的學習資源、最廣泛的服務機會,課程設計及安排職場接軌,老師對教育的堅持與用心,這些都是無庸置疑的。

雖然有這樣的特色,但也面臨困境,有前途但是缺學生;除了少子化的衝擊,最大的問題在於,不了解這個科系的職涯發展有多廣闊?就學生畢業後的發展,陳婉蘭主任說明可以選擇的方向:臨床或諮商心理師助理、調查研究、教誨師、觀護人、公司機構管理部門;非營利機構、文化事業、社區發展的專員等等。也有系友透過高考,進入公部門行政體系服務,還有不少系友進入國、高中擔任輔導老師。

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是一個單獨的研究所,沒有大學部;規模很小,但成立快二十年了,也是與慈濟最有關連的研究所。蘆蕙馨所長表示:我們大概沒有辦法提供就業的願景,但是對自己的生命,和很多的領域都可以運用,如張政偉主任所說,將來是一個AI世代,AI世代有很多的行業都會被取代,但是語文、人文智慧是不會被取代的;其實還有心理諮商人員和宗教人員,所以宗教所是有存在的必要。」

◎自我改變的動力

三年級的鍾岩宏同學上台見證,在社會工作學系的學習和收獲,賴月蜜主任問:「岩宏同學,你為什麼會來慈濟讀社工系?」鍾岩宏坦言:「高中畢業選學校時,其實沒有聽過慈濟大學,但當時很確定想讀社工系;填寫志願卡時,私立社工系是第三選,才看到慈濟大學的社工系,剛好分數落在慈濟社工系。」

鍾岩宏的學習心得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學科,一年級學心理學、社會學;二年級上學期的會談技巧,就是從學中做,老師讓我們同學之間互相會談,去瞭解對方的需求,然後去幫助他,思考自己的困難在哪裡?

大二下學期,進入個案實務,就是和社工師會談;社工師以實際個案當教材,真的非常的挫折,因為社工師選用很悲慘的、很特別的個案,還有同學被嚇得哭著離開……鍾岩宏認為:這也是一種歷練。說到社工系的特色,鍾岩宏笑了:「只要進入社工系,學長姊就會拉著你去做志工;從大一開始,就在家扶中心當志工,家扶中心希望以大學生的典範,影響個案回歸到想念書。」

賴月蜜主任補充說明:除了從理論基礎,社工系最大的特色是提升專業的實務操作,就是岩宏說的會談技巧。社會工作很多時候都是與人溝通,不是漫無目的、無意義的聊天,最重要的是透過會談,傳達一股讓當事人有自我改變的動力。

◎雙向溝通

聽完各學系的現況後,懿德爸媽提問:學生想要參加社團活動,但是社團都在校本部;學生餐廳的菜色、品質?學生的質與量都下降,是不是透過獎學金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

人社院的活動不少,社工系就辦了很多系上的活動,年底將和人發心系聯合舉辦晚會。鍾岩宏說:「最重要的是學生自己的動力在哪裡?想參與的是什麼?」至於學餐,他覺得:「也不差,便宜又方便,主要是考驗自己的吃苦和耐壓力。」

張主任請懿德爸媽放心:學生質量的問題,可以不用考慮,慈濟應該要招收所有的學生,學校注重的是學生進來以後,成長多少?主要是讓他提昇。一直都有獎學金制度,也已籌備國際學院,招收國際學生。

孩子不斷的學習,大人更需終身學習,才能幫助孩子度過學習的迷茫。透過院長、各系所主任、老師的說明,讓懿德爸媽了解所承擔的學系內涵,和孩子們互動時更貼切,更能適時提供關懷和建議。

圖左 :人社院林安梧院長說明:學校致力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規劃與平台。[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螢幕上出現的不是簡報,而是東方語文學系張政偉主任,為「大學問」網站寫的專欄題目「東方語文學系到底在學什麼?」[攝影者:張嫦娥]

圖左 :蘆蕙馨所長說: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是一個單獨的研究所,沒有大學部;規模很小,但成立快二十年了,也是與慈濟最有關連的研究所。AI世代有很多的行業都會被取代,但是語文、人文智慧,還有心理諮商人員和宗教人是不會被取代的。[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人文處邀請人社院社工系賴月蜜主任(左二)、陳婉蘭主任(右二),以及宗教與人文研究所蘆蕙馨所長(右),簡介系所概況。[攝影者:張嫦娥]

圖左 :陳婉蘭主任:雖然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有特色,但也面臨困境,有前途但是缺學生;除了少子化的衝擊,最大的問題在於,不了解這個科系的職涯發展有多廣闊?[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透過院長、各系所主任、老師的說明,讓懿德爸媽了解所承擔的學系內涵,和孩子們互動時更貼切,更適時提供關懷和建議。[攝影者:張嫦娥]

圖左 :賴月蜜主任帶領三年級的鍾岩宏同學,上台見證在社會工作學系的學習和收獲。[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林谷靜老師說明英美語文學系的特色,課程規畫以語言能力為基礎,語文學術為重心,輔以實用專業英語,增加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學生學習特色,生師比為13:1,海外交流學習與服務活動,英語戲劇公演,多項社團活動等等。[攝影者:張嫦娥]
圖左 :張政偉主任請懿德爸媽放心:學生質量的問題,可以不用考慮,慈濟應該要招收所有的學生,學校注重的是學生進來以後,成長多少?主要是讓他提昇。[攝影者:張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