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面對現實 開創優勢人生

面對現實 開創優勢人生

E-mail 列印
「天啊!我玩遊戲只是為了要逃避現實,現在卻是要『面對現實』才能走出虛擬世界……」。〈勇闖大魔域〉兒童劇第一集〈幻境迷宮〉,主角最後感嘆著。2017年10月22日來自臺中市南區、南屯、西屯及烏日四十五位 國中生,在三十五位家長的陪伴下,一起面對內心的恐懼,走出虛擬世界,迎向真實人生;並透過「天空的院子」及小鎮開發經驗,啟發親子思考創造更多人生的機會。

◎ 看見內心的恐懼

「天啊!我玩遊戲只是為了要逃避現實,現在卻是要『面對現實』才能走出虛幻世界……」。足不出戶、沉迷電玩世界、自我放棄的宅男「大風」,得到遊戲公司的邀請,體驗超真實遊戲的科技。卻隨時出現「成功」、「專心」、「人際關係」……等煩惱,看見自己內心的恐懼。

慈濟臺中兒童劇團根據佛典「八正道」,繼〈魔法灶神〉之後,接續編製〈勇闖大魔域〉兒童劇。當天親子成長班放映第一集——幻境迷宮。

劇中飾演「大風」慈青學長的吳崇德,曾參與劇本討論,當天親臨現場與親子互動。學員粘俊豪表示,在劇中看到宅男不想讀書,沉迷於電玩遊戲,知道有同學也玩線上遊戲。當他讀書很累時偶而也玩。吳崇德告訴現場的家長及孩子,看完後必須有想法及心得,想想平常為什麼會擔心、害怕?期許大家要對症下藥。

「專注在電玩上是甚麼行為?」志工王若琪老師首先提出問題,和親子們討論著劇情。說明進入幻境迷宮,專注電玩暫時避開現實的生活,即使美夢成真仍然有煩惱。王老師繼而引述佛典苦、集、滅、道「四聖諦」,由察覺煩惱感受苦,收集導致煩惱的原因,尋找解決的目標,消除煩惱的方法等步驟。也提出〈三十七助道品‧八正道〉的「正見」,學習認識因果,明瞭是非,並勇於面對困難,將煩惱化為成長的養分。

戲劇引導後,王老師播放短片,敘述一隻雛鳥原本無法跟上成鳥的步伐覓食,但是牠自行到沙灘前,學習招潮蟹覓食的方法。隨著海浪的起伏,嘗試困難的勇氣,學習各種方法,終究覓回很多食物與夥伴們分享。

◎ 面對煩惱 找解決方法

家長黃淑真由影片中,了解各種煩惱是內心的恐懼,需要面對,在生活中找尋方法,而且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她期勉孩子們「只要有心,必定能想到克服恐懼的方法。」淑真也自我反省,看到孩子玩手機,會很生氣地制止孩子「不能再玩了!」,經過劇後引導分析,知道這是一種「逃避的行為」,也擔憂做了嚴厲的制止,是否能明瞭孩子逃避恐懼的心?思索應該怎麼與孩子對話?怎麼協助孩子?一連串的問題,讓她在課程中上了寶貴的一課。

家長李文斌,陪伴就讀國二的獨子,參加親子成長班。家裡雖然很少看電視,但是孩子的周遭同學,堂、表兄弟姊妹,多少都會上網玩線上遊戲。他原本擔心孩子會不會受到排擠或隔閡,漸漸地讓他覺得自己選擇是對的,因為孩子不會如劇場中所說的有「逃避」的情形,反而在成長班,讓他適度地釋放壓力。

李文斌由劇後引導,放映雛鳥嘗試覓食的影片,從中他發現雛鳥雖然遇到各種困難,成鳥卻從不干涉,在安全範圍內,讓牠自由發展成長。身為家長的他,認為也是一種學習,無需過度保護孩子,更不用擔心孩子會因不玩電動會而受到排擠。

◎ 宿、食、學 小鎮文化

生長在南投水里的何培鈞,大學畢業服兵役後,即自行創業,至今十二年。期間修復一百多年的老舊三合院成為「天空的院子」民宿,又將廢棄要敲毀的客運站整修為「竹青庭」餐廳,推動小鎮文化,他稱為「宿、食、學」產業。當天應邀分享他創業經過。

1979年出生的何培鈞,大學二年級時,因為愛好攝影,在竹山海拔八百公尺的山林裡,發現佔地九百多坪的三合院廢墟。就讀長榮醫務管理學系的他,大三時決心不再繼續升學,「想到山上找文化。」開始跨校、跨系選修建築、休閒、餐飲……。

何培鈞跑遍十六間銀行,研讀「如何跟銀行借貸」,終於借到一千五百萬,買下九百多坪的建地。找來念醫科卻夢想當建築家的表哥古孟偉,住在破舊的老宅院裡整整一年,從一片破瓦開始修起,自己刨木料、洗磚塊,讓整座古厝煥然重生。

「如果是你,想宣傳一間民宿,你會怎麼做?」何培鈞反問了現場的親子。「『天空的院子』開業的第一個月,我只賺了八千元,但是貸款要交六萬。」民宿開業了,表哥重回醫師生涯,民宿只有他一個人,想法簡單、單純,卻幾乎一無所知。當接到銀行的查封通知時,曾痛苦得想過上百種死法。當時腦中突然靈光一現,他計算著——每個月只要賣出十二間房間,就能繳得起六萬元銀行貸款,驟然覺得壓力降低。

何培鈞寫了超過二十封的信寄給各公司,打電話、寄Email、登門拜訪。公司老闆詢及「有電視嗎?可以唱卡拉OK嗎?能打麻將嗎?」這些都是民宿不提供的項目。他花了一周思考,再寫信給各觀光文化局長,試圖找出經營之道。

當時南投文化局長回覆,要親自上山來看。後來被文化局包下一晚,帶來加拿大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來住。那個夜晚,馬修連恩看過整修一年的影片介紹,驚喜「民宿原來是廢墟!」當晚樂團在廣場舉辦音樂會,為民宿祝福。深夜唱片公司敲響何培鈞的房門,「馬修說:我想發表一張『天空的院子』同名專輯。」後來同名專輯獲得金曲獎,何培鈞的「天空的院子」開始發酵,成為媒體報導的寵兒,同時吸引大量朝聖者入住,改變了他的人生。

「天空的院子」成功還清銀行貸款,收入穩定。開業七年後,才有一個附近的居民也回鄉修古厝。竹山小鎮的人口在五年內大量減少,從八萬人減至五萬人。鎮上沒有工作機會,加上消費行為的改變,臺灣各地的小鎮開始出現危機。

何培鈞用商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他創立小鎮文創公司,租下兩間透天厝,提供年輕人以專長免費換宿。一年內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超過六百名青年來到小鎮,用雙手創造更多可能。從地圖、竹編到紀錄片,都是產自年輕人的創意。沒落的鄉鎮,奇蹟似的創造出新的文化觀念。目前「天空的院子」民宿內,所提供的棉被、肥皂、蔬果等,皆產自竹山在地,並用環保素材打造在地關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 了解自己 確定目標

在何培鈞與親子談論他為理想打造社區的過程,讓學員林芳瑜感到歡喜,她表示雖然在社會課本中,知道有關「社區營造」的知識,卻能夠聆聽到實際的例子。另外,芳瑜也體會到,社區營造不一定需要建造高級的飯店,而是結合在地的物產,發展社區的藝術與人文。

家長黃淑真聽過南投「天空的院子」主人何培鈞,敘述經營的過程,她非常的讚歎。回想當年,她也是「乖乖念書,把成績弄好,就有發揮空間」的想法,卻沒想到,目前環境不如以往,已經不是只要念書就能成功的時代。當天的主題——正見,啟發淑真「傾聽自己內在聲音」的重要,尋找真正想要的目標。

淑真慶幸現在的孩子很幸福,在親子成長班中,有各種的課程啟發,有機會看到、想到自己的目標。她期勉孩子們,學習何培鈞的精神與理想,圓心中的夢。淑真也大膽地代表家長向孩子們保證——家長都是愛你們的,不會不支持你們,前提是要清楚自己的理想與目標。

半天精彩豐富的課程,除了有驚奇的〈幻境迷宮〉戲劇,看見內心的恐懼與煩惱,了解前因後果,尋求解決方法外,又有年輕人創業成功的經驗分享,啟發親子如何在科技發展快速的時代,清楚個人劣勢、優勢與機會、命運的抉擇,創造更多人生的機會。

圖左 :親子及工作人員,聆聽「天空的院子」民宿主人何培鈞,分享他創業的經歷。[攝影者:張美齡]
圖右 :活動結束前,親子及工作人員,長跪唱頌〈祈禱〉祈求天下無災難。[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勇闖大魔域〉兒童劇中飾演「大風」慈青學長的吳崇德,親臨現場與親子互動。[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志工王若琪老師,在〈勇闖大魔域〉兒童劇放映後,為親子們劇後引導,說明「四聖諦」及「八正道」的要義。[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志工王若琪老師(左),走入席間,透過雙向溝通,明瞭學員的想法。[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天空的院子」民宿主人何培鈞,分享他創業及小鎮開發經驗與想法。[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學員林芳瑜(左)上台分享,她歡喜聆聽有關「社區營造」的實際例子;也體會社區營造結合在地物產,發展社區的藝術與人文。[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家長黃淑真代表家長,期勉孩子們,學習何培鈞的精神與理想,圓心中的夢。[攝影者:許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