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講再多遍 不如親手做一遍

講再多遍 不如親手做一遍

E-mail 列印
10月28日早上八點半,來自臺南慈濟中學高一學生共86位,在四位老師的帶領下歡喜來到崇善環保教育站,準備上一堂「垃圾」環境教育課程。學生們個個充滿朝氣和青春活力,環保站裡處處洋溢著活潑的氣息,認真學習 的態度令人讚賞!期望環境保護的種子能在每一個學生心中萌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共同守護這片珍貴的大地。

◎環保說千萬遍 不如動手做一遍

「垃圾、垃圾,呣通黑白倒,垃圾、垃圾,乎人真煩咾,鄉親啊鄉親!大家鬥陣來,大家相招做環保……」環保體驗之前,首先由環保志工帶來一首可愛的臺語手語歌表演〈人人做環保〉,用輕鬆的方式來傳達做環保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環保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三五」是指什麼呢?環保講師呂銘振詳作說明:「一」是指打開水龍頭時,水量要控制在一根筷子的粗細;「三」是指三餐要吃素,讓身體、環境皆環保;「五」就是要帶五寶——環保碗、環保杯、環保筷、手帕、購物袋。

呂銘振指出,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以往不好的、不正確的觀念,當觀念改變,行動就會跟著改變。希望學生們體驗學習之後,能夠停止破壞大自然,讓大地恢復嶄新的面貌。

王聖賢老師說:「學校每週一次的『生命教育』課程都會有不同的議題。在環保的議題中,我們希望孩子能了解環保如何作分類,更希望孩子能養成環保回收的習慣,讓『環保回收』不再是口號。在回收的過程中,體會『清淨在源頭』的重要,並將資源回收再利用來延續物命。」

王老師指出,公共場所設立回收桶通常只做「一般垃圾」和「可回收」兩大類,但孩子們透過教育,從課堂上多次的影片教學,之後再配合實作,在教室裡就可分到五大類,而今來到環保站做體驗,就能將垃圾更細分到多達二十幾種,即便看再多的影片、說千萬遍,不如讓他們親手做一遍來得有效率。

寧凱婕老師非常重視環保議題,更落實在生活中,而影響她最深的就是媽媽。寧老師說:「媽媽是社區的環保志工,她常把在環保站所學到的回收概念帶回家,一一落實在生活上。就連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塑膠袋,她也會把它清洗乾淨、晾乾,並摺疊好才送到環保站。」也因為受到媽媽做環保、努力不懈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所感召,讓她萌生選擇在慈濟中學擔任教職。

寧老師表示:「慈濟的孩子普遍都有環保觀念,學校附近的商家都對慈中的孩子讚許有嘉!但有時也會因一時的疏忽忘了自備環保餐具,希望同學來到環保站體驗之後,見到這麼多的垃圾,能夠感同身受環保志工做回收的辛苦,並無時無刻提醒自己,環保必須由己身做起。」

◎甘之如飴服務 發揮更大影響力

從慈濟國中直升高中部的尤立棊同學,在國中已擔任過三年的環保股長,升上高中時,他依然繼續承擔這份工作。雖然他每天中午都要為同學們服務,將教室內所分出來的五大類回收箱,再送往回收場,但是他卻甘之如飴,做得很歡喜!同樣的,他也把分類概念和習慣帶回家裡,並帶動父母一起做,就如飲料杯、餐盒都會清洗乾淨再回收,徹底做到「清淨在源頭」。

這回他在環保站塑膠袋的回收區獲得最多,明白塑膠袋不只是分乾淨、不乾淨,更要將塑膠袋細分軟花(OPE)、軟白、硬花(OPP)、硬白、不能回收的(PVC),如此多的塑膠袋造成環境很大的污染,當務之急,就是要將塑膠袋重複使用,循序漸進地減量,從少用到不用。

郭柏緯同學之前已來過環保站做體驗,讓他收穫不少,更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現場看到很多東西都沒有清洗過,又髒、又臭的,處理起來很麻煩。他深刻體會到,回收之前一定要先清洗乾淨,以免造成別人的困擾。

回去之後,除了跟家人、朋友、同學宣導之外,到底還可以發揮什麼功能?柏緯認為,可將環保題材拿來作為小論文比賽的主題,讓環保議題受到更多人的重視;如果獲得評審青睞,甚至得名,小論文內容就會被放在網路上,也就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

第一次來到環保站做體驗的黃榆芳同學,在大回收區裡認真找尋類似的回收物品,然後放入手中的小籃子裡;等籃子裝滿之後,她又鎖定另一類的回收物品……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她學會如何把回收物品分得更仔細,每完成一項,她都感覺很有成就感。從環保講師的解說中,她能更清楚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讓她覺得很新奇!例如寶特瓶回收之後可織成毛毯,讓她更懂得要愛物、惜物、護資源。

◎創意多延物命 將無用化為大用

林辰宇同學是班上的環保股長,讀國中時,他已當過一年,做得非常得心應手;等上了高中,他依然懷著歡喜心再次承擔。在此環保站半日的體驗中,他收穫很多!尤其跟同學一起共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也拉近彼此的情誼,令他感覺非常開心!

在DIY站裡看到許多被丟棄的「打包帶」,經過志工的創意、巧思和巧手,搖身一變成為勞作材料,可以編織成一隻隻可愛的小魚,不僅可供欣賞把玩,還可充當書籤。林辰宇認為,打包帶做成的「小魚書籤」,確實做到資源回收再利用,這給他很大的省思,生活中只要能多點創意,就能化無用為大用。

外表看似心情浮躁的陳淨彥同學,在環保體驗中讓他的心「靜定」不少,他認真地詢問環保志工如何將塑膠袋作細分類,聽完解說,他才知道塑膠袋的分類還真的不簡單!

在物命再造DIY,陳淨彥認真學習做書籤,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一般人可能會把「打包帶」當成垃圾丟掉,而垃圾如果能夠回收再利用,就可以再度變成有用的新東西,真的非常棒!

而他最大的體會是:「環保應從生活中做起。」當看到這麼多的垃圾,他很有概念地說:「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備環保餐盒,出門買東西時,就要自備購物袋。」

慈中老師經常會帶著學生分批來到「崇善環保教育站」實做體驗,真正為學生們上了一堂「垃圾」環境教育課程。透過志工的講解與實做,課程結束後,學生們紛紛舉手宣示:「我們都會做到『清淨在源頭』,並將資源分類的知識和技能實踐在生活中,帶動身邊的家人一起做環保、愛護地球。」學生們皆能體認環保的重要性,願意為守護大地盡一己之力,令師長們感到無比欣慰!

圖左 :郭柏緯同學(左)認為,如果將環保題材拿來作小論文比賽的主題,小論文內容就會有機會被放在網路上,也就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寧凱婕老師希望同學們體驗之後,能夠感同身受環保志工做回收的辛苦,無時無刻提醒自己,環保必須由己身做起。[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第一次來做體驗的黃榆芳同學(右),來此學會如何把垃圾分類得更仔細。每完成一項回收,她都感覺很有成就感。[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尤立棊同學(前排中)在塑膠袋回收區收穫最多,當務之急,就是要將塑膠袋重複使用,循序漸近減量,從少用到不用。[攝影者:奚美文]

圖左 :陳淨彥同學最大的體會是,環保要從生活中做起。平常就要自備環保餐盒、購物袋;要丟棄的餐盒也要清洗乾淨再回收。[攝影者:楊碧蓮]
圖右 :呂銘振指出,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不好的觀念,當觀念改變,行動就會跟著改變。希望學生們體驗學習之後能停止破壞大自然,讓大地恢復嶄新的面貌。[攝影者:李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