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身後能大捨 無用化大用

身後能大捨 無用化大用

E-mail 列印
清晨(2017年11月15日)學員們聆聽《靜思晨語》後,用完簡單的早齋,七點前陸續進到講經堂準備與上人聯線「志工早會」。螢幕上播著〈立體琉璃同心圓〉歌曲,歌詞除了中文還有英文字幕,讓大家都能跟唱,也在 熟悉的旋律中靜心正坐,在沈澱身心的當下,一起看著大螢幕上的大愛新聞。

◎相信師父 改變人生方向

六點五十五分,靜思精舍五位師父帶領全體學員長跪唱誦〈祈禱〉,接著的「志工早會」上人依然慈悲地期待著天下平安、人人福慧並行,上人叮嚀弟子們智慧和修福一定要平行,要把智慧的燈點燃。上人每天把握時間看天下事,藉新聞事件對應佛法闡述道理給弟子明瞭,今天針對新聞中一則民宅火災事件提醒大家:與人相處尤其是左右芳鄰,平常建立良好關係是很重要的。

慈濟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內外合一般叫做弘觀天下,也稱為心包太虛,以天為蓋以地為載。上人提到菲律賓、墨西哥、聖馬丁等災難,有善心的人都發揮了愛心,所以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要用愛的能量去付出。

上人舉非洲志工對街友關懷進而接引成為志工為例,勉勵大家:「心靈的淨化很重要,因為他們相信因果、相信師父,所以改變了人生方向。宗教的理念,他們還是信仰他們自己的宗教,方向是慈濟路的方向,也就是利益眾生。能看到他們改變人生的方向,真是很安慰,做對的事、做就對了!」

◎大捨之愛 化無用為大用

聽完上人開示,學員們開始行動分成兩個大隊,一大隊整隊回精舍巡禮,另一大隊則在短暫身心寬暢後回到講經堂,繼續由慈濟大學曾國藩副校長分享「大捨之愛」。

曾副校長概略介紹東部海岸風光及聯外交通狀況,及上人到花蓮落腳的因緣,並說明上人1966年創立慈濟功德會時,先是成立小診所,發現嚴重病情患者必需外送大醫院,有著很大的環境阻礙。而在1982年時打算蓋醫院,1986年醫院落成,以護理系起家創立護專,以醫學系的角度創立慈濟大學。

曾副校長用圖表說明醫學教育(解剖教學)的矛盾,對未來醫師的期望,慈濟是期許要有熱誠與愛、理性與感性、同理性,早期的教學方式是冷酷的,遺體僅為教學的標本、去儀式化,於是對教學遺體產生情感上的脫離。

從簡報中學員看到慈濟開放性的做法:推動遺體捐贈、師生與家屬互動、重要的典禮(啟用和火化)邀請家屬參加,就是讓往者靈安,生者心安。並推動人文關懷的遺體捐贈,學生透過家訪安家屬的心,在與家屬互動中了解到大體老師對學生的期許。「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要化無用為大用。」大體老師都把上人的話記在心裡並力行出來。

大捨之愛課程後段,曾副校長播放無語良師感恩追思典禮行誼回顧,影片中無語良師的大捨之愛讓每位學員感動、不捨。家屬不捨之情的眼淚,蘊釀著學員們的真情,不只女學員們也讓男學員們掉下感動的男兒淚。

看著螢幕上無語良師莊嚴的送靈典禮,曾副校長說一年有九次大體老師的啟用與送靈典禮,王本榮校長幾乎不缺席參與送無語良師最後一程。曾副校長幽默地說:「有人可以用金錢請到王校長和精舍師父來送自己最後一程嗎?那是不可能的!送靈典禮也呈現出大體老師的榮耀。」

馬來西亞學員林明貴說看了影片很感動,他在馬來西亞有簽了器官捐贈卡,認真考慮要捐贈大體,不過要先跟家裡老小溝通好,畢竟到時候……自己做不了主。

圖左 :「志工早會」上人依然慈悲地期待著天下平安、人人福慧並行,上人叮嚀弟子們智慧和修福一定要平行,要把智慧的燈點燃。[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表示,慈濟大學推動大體捐贈,大體來源有百分之七十是慈濟志工、家屬、還有精舍常住師父,常住師父親人等。[攝影者:鄭家貴]

圖左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分享到無語良師生前捐贈大體的心願,學生透過家訪安家屬的心,在與家屬互動中了解到大體老師對學生的期許。[攝影者:鄭家貴]
圖右 :大捨之愛課程中,曾國藩主任播放無語良師感恩追思典禮行誼回顧,影片中每一位無語良師的大捨之愛令臺下學員感動不已。[攝影者:鄭家貴]
圖左 :馬來西亞學員林明貴說看了影片很感動,他在馬來西亞有簽了器官捐贈卡,認真考慮要捐贈大體,不過要先跟家人溝通好。[攝影者:鄭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