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惜福愛物巧藝坊

惜福愛物巧藝坊

E-mail 列印
2017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二梯次即將於明日溫馨展開。濛濛細雨中,志工們踴躍來到,處處洋溢溫馨與喜樂的園區。

濕漉漉的地上殘留細雨蹤跡,志工呂秋霞陪同營隊指導的德旭師父步出戶外, 轉個小彎,步上水泥階梯傳入門內,寬敞的空間裡幾台平車牌成四列,約二十幾位志工踩著電動踏板,機台上往前推進的布材像精進的志工一樣,步步前進。一方木製工作檯邊,幾位志工在旁縫著小小旗袍面紙袋,另一邊為了讓包包的背帶較容易縫合,志工埋頭以刀片將棉質層逐一去除。

「師父好!」隨著志工的問好聲,來到巧藝坊,看到板橋區地區志工將堆置物品的倉庫;整理成為縫製創作布藝品的空間,德旭師父直誇:「大家真有巧思,兩個多月有這樣的成績,將來會更好。」德旭師父邊走邊看,桌上擺滿巧藝坊志工利用回收過時的、零碎的布料,完成的各式精緻手藝品,看了令人喜歡。

◎都是獨一無二

拿起一片片畫著精美書畫的杯墊,呂秋霞邊說﹕「這是會眾送來的西裝布,經過巧藝坊志工用心做成,再由書畫志工的巧筆畫出美麗脫俗的圖案,可以用來裝水杯,喝水時又可當杯墊用。」 德旭師父邊欣賞邊跨讚地說:「好細緻,每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真是有巧思啊!兩個多月就有這麼多作品。」

顏色鮮豔的小包包,原來是回收的窗簾布做成,收納小物品非常實用;秋霞表示,利用回收的布頭、布尾,再造物命發揮它們的良能,延長物命、回收再利用的概念,讓大家明白惜福再造福就是積福氣。牆上掛著一件件小旗袍面紙袋,吸引德旭師父的目光,隨手取過一件來端詳:「這要正面掛上才漂亮,但這個拉鍊在後面,那面紙放進去後要怎取出呢?」志工趕忙說:「師父,這要從底下抽出拉!」惹來在場的人一片笑聲。溫馨的氛圍中,德旭師父建議可以短一點,才不會佔太多空間。

◎小小巧藝坊 樂融融

巧藝坊中,來自臺中的志工林秀蘭,專心地以回收布材車縫成裝水杯的袋子。高齡七十的她臉上掛著光彩亮麗的笑容,早年她縫製衣服維生,因此擁有縫紉好技巧。約在1991年的時候,因緣接觸慈濟卻在2004年才受證委員,因此認識他的人都膩稱她是一顆「難孵的蛋」。之後,她在臺中東大志業園區做環保,發現有不少回收布料可再利用,從此在此區塊用心創作。

板橋區志工劉素琴也在當地,告訴林秀蘭:板橋園區要成立巧藝坊,十一月海外慈濟人要來臺受證,請她北上幫忙,日前她帶著幾位志工一起來。林秀蘭認為:「已經老了,要把自己會的傳承給大家。」現在板橋巧藝坊已有幾十位志工投入,讓她非常欣慰。

看到展示的作品,把無用變成有用的資源,林秀蘭希望大家明白:延續物命也是一種環保,能知福惜福再造福則謂為心靈環保,大家從中體悟再而力行是我最衷心的希望。

志工李瑾萍車著、車著,突然間縫紉機不動了,原來是「咬線」了,她馬上呼叫承擔其他勤務的賴文林前來,他來了之後又是拆,又是敲,最後由線軸上抽出一小團線:「問題就是這坨啦!好了,沒問題了!」馬上響起一陣掌聲:「師兄是巧藝坊的救星啦!」志工們不但愛惜物命,而且是哪裡有需要就出現在哪裡。

原來囤積物品的空間,變成惜福愛物的福地,德旭師父欣喜祝福大家,臨走前對著秀蘭說:「真的感恩你啊!老菩薩。」林秀蘭的聲音不覺中高亢起來:「師父,有空歡迎來臺中唷!」小小的巧藝坊裡,一片和樂融融。

圖左 :板橋巧藝坊寬敞的空間裡,十幾台平車牌成四列,約二十幾位志工踩著電動踏板,機台上往前推進的布材,像精進的志工步步前進。[攝影者:陳先元]
圖右 :為了讓包包的背帶較容易縫扎,志工埋頭將棉質層以刀片逐一去除。(右)李怡慧 (左)吳虹萱[攝影者:陳先元]

圖左 :巧藝坊裡,木製桌上擺著已近完工的小旗袍面紙袋,志工用心整理並逢上盤扣。[攝影者:陳先元]
圖右 :才成立兩個個多月,板橋巧藝坊約二十幾位志工,忙著製作由回收布材做的精美結緣品。[攝影者:陳先元]
圖左 :認為自己經老了,林秀蘭要把自己會的傳承給大家,現在板橋巧藝坊也有幾十位志工投入。[攝影者:陳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