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傳承法脈精神 慈善是根基

傳承法脈精神 慈善是根基

E-mail 列印
「訪視是進入慈善的第一道門,很期待人人受證後不只是進入功能組,雖然不同的功能負責不同的專業,但是任何功能都要有機會投入訪視。」講師在「人人慈善」分組研討課程中,分享上人的法脈精神。

◎人人慈善 救人 如救己

今年第一梯次首場的「2017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於花蓮靜思堂舉行。今天(11/14)是開營的第三天,下午學員分站學習,在智慧迴廊以「人人慈善」為分組研討主題。

迴廊上坐滿學員,大家分組圍成圈圈,讓原本狹長的智慧迴廊頓顯擁擠,面對窄小空間人人縮小自己,一點也不影響學員求法若渴的心情。

螢幕上出現「竹筒歲月-五毛錢也能救人」幾個大字,講師問:「為什麼上人要用五毛錢……。」臺下有人回答:「讓人比較容易做得到。」後方有學員接著回應:「每天發善念。」突然又冒出一句:「一念救人的心,就是救自己的心。」講師幽默回饋:「要說的都被你們說完了,叫我說什麼?」頓時引來全體哄堂笑聲。

談到「為何需要親自訪視」議題,上人曾慈示:「慈善是慈濟志業的根基,慈善工作要達到:『直接、重點、務實』就必須借重訪視。」又提到「訪視關懷三部曲」講師特別強調,訪視中要注意傾聽,以「感恩、尊重、愛」對待個案。課程中講師生動活潑分享實務案例,同時不斷和學員雙向互動,讓笑聲和掌聲不斷,也留下深刻印象。

◎實現目標 佛法人間化

第八十四組,來自泰國北方彭世洛府的鄧珮芸Prontipa Thungken,課程中總是低頭勤作筆記,有雙明亮大眼皮膚黝黑的她是位護理人員,是位虔誠佛教徒的她深信佛法,明白布施、修行的道理。當進入慈濟,吸收上人的法之後,鄧珮芸有了不一樣的體悟:「慈濟可以把佛法和目標結合在一起,不僅度自己還可以度別人,幫助更多人,帶大家走過苦難。」她認為慈濟所做的事,皆是為佛教、為眾生,覺得自己走這條路是對的。

因為在醫院工作,鄧珮芸Prontipa Thungken比較少參與訪視,但在醫院服務的她說:「用真心、誠懇的心以及感恩、尊重、愛來溫暖照顧貧困的人,用付出無所求的愛來照顧病人。」並發願:「在人醫會這個區塊,要做得更好、帶更多人出來,更要緊跟上人腳步走菩薩道。」

◎曾是感恩戶 自我翻轉人生

分組研討時間,第一組的學員黃富昌笑容滿面和組員熱絡討論;來自馬來西亞檳城大三角的他,本是慈濟的感恩戶,曾長期接受慈濟人關懷。於2000年,因照顧在慈濟醫院洗腎的媽媽,受到慈濟志工鼓勵而開始參與志工活動。目前他在社區承擔訪視和人文真善美功能,他說:「在社區做訪視都參考訪視手冊來進行。」

在「人人慈善」的課程中,讓他學到對於個案要用心深入去了解,他說:「我們大部分是說給案主聽,很少頃聽案主的心聲,現在知道要多傾聽才能更了解他們真正需求。」

第一次來到臺灣他很開心,在訪視過程中也讓他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他承認過去脾氣不好,一點小事不如意就很容易生氣,但是自從薰法香及參加活動後,漸漸脾氣收斂許多。他曾聽上人開示:「對的人,也可以向不對的人說對不起。」這讓他更了解上人的法及上人要走的路,他堅定地說:「跟著上人的腳步走就對了!」

黃富昌期許自己,在社區要把環保和訪視做得更好,對於社區人力不足,他要更努力菩薩招生,讓大愛廣傳。

一場人人慈善研討,讓學員更了解慈濟法脈精神以慈善為根基,雖法無定法,但方向和目標要明確,如一顆大樹需要陽光、空氣、水一般。陪伴案家需要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志工實踐佛法身體力行,讓大愛精神滿人間。

圖左 :來自泰國北方彭世洛府的鄧珮芸Prontipa Thungken(圖中),課程中總是低著頭勤作筆記,她是護理人員也是虔誠的佛教徒。進入慈濟後,鄧珮芸有了不一樣的體悟:「慈濟可以把佛法和目標結合在一起,不僅度自己還可以度別人,幫助更多人,帶大家走過苦難。」[攝影者:梁永志]
圖右 :泰國學員鄧珮芸Prontipa Thungken分享:「用真心、誠懇的心以及感恩、尊重、愛來溫暖照顧貧困的人,用付出無所求的愛來照顧病人。」並發願:「在人醫會這個區塊,要做得更好、帶更多人出來,更要緊跟上人腳步走菩薩道。」[攝影者:梁永志]

圖左 :在「人人慈善」的課程中安排了分享交流時間,學員把握機會請益,由講師團隊親切解惑並分享經驗。[攝影者:梁永志]
圖右 :馬來西亞學員黃富昌分享在「人人慈善」的課程中,讓他學到對於個案要用心深入去了解。他說:「我們大部分是說給案主聽,很少頃聽案主的心聲,現在知道要多傾聽才能更了解他們真正需求。」[攝影者:梁永志]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黃富昌(圖右),尚未受證即承擔訪視即人文臻善美功能。他期許自己,在社區要把環保和訪視做得更好,對於社區人力不足,他要更努力菩薩招生,讓大愛廣傳。[攝影者:梁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