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紹承師志 愛的薪傳

紹承師志 愛的薪傳

E-mail 列印
11月19日破曉時分,大地一片寧靜。臺中分會即湧入二百六十二位來自中彰投港苗區學員,參加2017年度的慈誠委員精神理念課程,最後一堂的圓緣。主題為「愛的薪傳」從三月以來,學員除了上課吸取法義之外,一方 面也投入於訪視關懷、環保、醫療志工等等,除了忙於志業,家業跟事業更要兼顧。忙得充實的他們,一早個個神采奕奕,歡喜參加圓緣課程。

◎精實課程 扎穩學員心志

「不管怎樣的生命力,都在每一個人身上,生命力是創造出來的。」第一堂課資深志工許銘華即以生命力為破題,分享「見證在地的生命力。」他說:「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做慈濟事,不能單靠某一個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會影響到其他的人,如果用心,就可以創造出「生命力」。

慈濟從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開國際賑災的序幕,許銘華以其參與中國大陸賑災、發放的照片,搭配「人間菩薩行」歌曲,與學員分享他的感動,「如果我們給時間更多的生命,生命也會給我們更多的時間。」再美好的事物,如果沒有親身經歷,也僅只是「聽別人說」,因此,他也期勉大家,受證後要勇於承擔,「進慈濟,不要直線進,直線出;入寶山而空手回。」

「你有勇氣嗎?這很重要。」許銘華曾經承擔慈濟中區慈誠分隊分隊長,早期中區幅員廣大,分隊長必須要到各個聯絡處關懷,因此,北到苗栗,南到雲林縣,都有他走過的足跡,他說:「走過生命的每一個曾經,也許是一段話、一幅圖,但也都會誘起心靈中最真誠的感動。」

許銘華以相片,說我所做、做我所說。坐在台下的學員魏玉縣眼神專注,抄著重點,這是她一貫的動作,從教職退休,六年前加入人文真善美的文字志工,她以筆見證在地的生命力。她說,就如中區的文字團隊,撰寫子藏的故事人物,都是很資深的志工,這些資深志工在慈濟的歷史都留下很深的足跡。

過去開疆闢土的事跡都不清楚,透過採訪紀錄,才了解到前人用愛鋪路,後進的志工要更用心更努力,讓這條路可以繼續延伸下去。剛剛從許銘華的分享中:我們不要直線進去又直線出來,入寶山一定不能空手而回;是給我們很深很深的期許。

接著司儀丁蕙敏慎重介紹,講師為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大家如雷掌聲,並紛紛豎起耳朵恭聽。

高大溫文儒雅的何主任,當天因為阿基里斯腱發炎,不能久站,他坐上椅子挺直腰,幽默地說:「這樣的高度比較與大家平齊,容我坐著跟大家分享。」

坐姿調正後,何主任即以「慈濟宗門 利他利己」為題論述。我們知道學佛有很多的法門,禪宗強調的是禪坐,在生活當中,特別是以靜坐來體悟。密宗是用持咒來覺悟。很多人說「淨土」一心念佛,往生西方。這些都是很好的法門。而佛教與這些法門都不太一樣,佛教是以利他到覺悟。

何主任磁性的嗓音娓娓道出「慈濟立宗的根本是利他到究竟覺悟。」在圓滿一切眾生的過程中,自得圓滿。「為什麼要利他?」他提到,世間萬物都是互相依存的,只有每個人都好,自己才會好,「所以,『利他』等於是『利己』。」一般企業經常談起的「領導力」;他說,「領導力」其實講的也就是「利他」,再從「利他」到「覺悟」,而「自覺」、「覺他」到「自性圓滿」是一個過程,不斷的給予別人,自己自然能得到。

有人請教印順導師,佛教能不能以一句話來蓋過。印順導師說:「緣起性空」一切都是因緣造就的,沒有哪一個是恆常不變的,萬物的自性是空的,空是含有一些妙有的空。一切緣起,大家坐在這裡,也是各種因緣促成,才能一起做志工,把握因緣還無所求對不對?這是「性空。」

何主任再言:印順導師曾教勉,「菩薩未能度己,已能度他」,自己還沒覺悟卻能度他人,靠的就是佛法,佛法帶我們到彼岸。有一回他跟上人請法《無量義經》,它有兩個法,一個是「先修清淨行」,一個是有習氣也可以度眾生。這樣對不對?船夫也能渡人,乘客上岸,自己也上岸了。「我們是凡夫帶著習氣的菩薩,我們成就他人,自己也成就了,即自覺覺他。」所以上人說,菩薩道上先救他人,再救自己,利他為上,體現付出無所求,進入涅槃的境界。

在人群中修清淨法,利他是修很多方法,眾生性欲無量,所以法無量。這個人原有的習性,懂得度他,「法布施」就增長自己的慧命。以眾生為師,眾生都是一部部大藏經,不只是度化他,還要歡喜的接受。

就如資深的志工教導新進志工,態度很柔軟。布施後,自己要受十戒,因為要無相布施,將欲望降到最低,不能貪瞋癡,不然會落入陷阱,自我就現形了,要自我縮小對不對?狂風暴雨也要如如不動,因為這些是是而非越講越模糊。連侮辱我們的都要度他,真正做到圓融無礙,你就禪定了。

何主任長期跟隨上人,以其體會表示,「慈濟的宗教情懷,是要擁抱他人。」慈濟人是歡喜菩薩,都願意盡量跟每一個人建立愛的關係,更而甚者,慈濟人是無所求,「以眾生為師,以苦難處為修行道場。」愈是天災人禍的地方,慈濟人愈是花更多時間陪伴苦難人。而「付出無所求」即是契入涅槃,因為,「付出」需要智慧,而「無所求」更是清淨無染。

何主任一個多小時講述「慈濟宗門 利他利己」嚴肅的話題卻非常實用,令在場個個皆提起精神聆聽。

◎ 紹承師志 愛的薪傳

資深志工林雪珠致力於推動骨髓捐贈二十五年來,從未退轉心志,因為她在「骨捐」過程中,找到生命利用的價值,把愛傳播出去。她以「佛心師志」為題,表示「當上人的弟子何其有幸!要走菩薩道不難,但如果只是進慈濟做過客,就很難。」

那麼,要如何做慈濟呢?林雪珠說,「信根堅定,就能不為所動。」有心的人找方法,無心的人找藉口,做慈濟二十幾年,她總是這樣勉勵自己,「要把自己當成爬山的人,甘願做,歡喜受,遇到障礙要小心跨越。」常常檢視自己是不是上人的好弟子。

她最後期勉大家,在上人眼中,沒有不是的弟子;心不純淨,是非就多,既然願意當慈濟人,就沒有選擇工作的權利,「要幫上人承擔,不要給上人負擔。」

學員經一年的深耕社區及課程學習,是越見容光煥發。當天有請學員分享「信願行」分享。學員李佳華說:做了十五年的慈濟,感動多、法喜多、體悟也多。一直以來她只想做一位歡喜的社區志工,任憑身旁的人如何召喚,她還是如如不動。直到2016年,她看大愛台上人哽咽開示:「佛陀涅槃是八十歲,而我也八十歲了,不知能不能將這部經講完。」
聽到這兒,李佳華放聲大哭,馬上跪了下來發願要出來培訓,成為上人的第一代弟子,因為她怕來不及。上人講的來不及,是因為天氣在告急,「可是我的來不及是怕失去上人,怕沒辦法成為上人的第一代弟子。」

李佳華在台上哽咽表示:這幾年家裡遭逢變故,親人相繼離世,還好有法親陪伴,才能度過生命低潮。她說:「圓緣不是畢業,受證才是承擔的開始。她已開始思考,希望能承擔起音控的工作。」

「愛的薪傳」是邀請培訓關懷團隊、資深推薦人、社區四合一組隊跟學員作互動,在年度的課程及做志工力行中,是否還有疑惑的地方?」隊輔長王國淵說明:志工行於菩薩道上,大家要「以愛傳承,代代相傳」。尤其是在社區也是要以愛作為出發點,將愛傳遞下去。

圖左 :高大溫文儒雅的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以「慈濟宗門 利他利己」為題論述。[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愛的薪傳」是邀請培訓關懷團隊、資深推薦人、社區四合一組隊跟學員作互動。[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資深志工許銘華分享「見證在地的生命力」。他說,如果我們可以給時間生命的話,生命也會給我們更多的時間。作為勉勵。[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后里區和氣(右起)隊長蕭燕慧、活動幹事塗淑敏及骨捐幹事賴裕玲、組長郭淑敏,分享在社區深耕的經驗和做法。[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要如何做慈濟呢?資深志工林雪珠說,「信根堅定,就能不為所動。」[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李佳華在台上哽咽表示:這幾年親人相繼離世。還好有法親陪伴,才能度過生命低潮。她說:圓緣不是畢業,受證才是承擔的開始。[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黃碧珠在尋根前幾天因車禍手受傷,又再尋根前一天被狗咬到。因而無法參加尋根之旅,讓她非常難過。她感恩有法親與同學的鼓勵。[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來自彰化田尾區的李勤美,身為教聯會。因慈濟風波,她投入志工行列,自利利他。[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學員帶著竹筒回娘家,一塊塊銅板匯聚愛的能量。[攝影者:許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