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環保站的「姻緣」 夫妻聯袂受證

環保站的「姻緣」 夫妻聯袂受證

E-mail 列印
來自新加坡學員李魁勉和陳美燕於2014年在慈濟環保站相識,進而相知、相惜,於2017年年初共結連理。同時攜手培訓委員、慈誠,參與2017年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

幸福的笑容時時在李魁勉和陳 美燕這對夫妻臉上洋溢著,在開營時,來自十六個國家的慈濟家人齊聚在臺中分會,當司儀介紹到的各個國別家人時,各自拿著「募素芽」發願卡片貼在自己國家的地圖上,看到大家熱烈的拍手祝福,陳美燕表示:「眼前這一幕就如是『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鋪路護大地』的最佳寫照。」

陳美燕回憶著自己第一次接觸慈濟是在十七年前了,那時她正在馬來西亞攻讀大學法律系,當時她的一位室友邀約她去擔任一場慈青活動的司儀,就這麼一個短暫的因緣,只穿了一天的慈青制服,之後隨著課業繁忙中斷了。直到六年前到新加坡任職律師,有一天突發心想:「在事業穩定之餘,我還能在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當這個念頭一起,當下腦海中就出現了『慈濟』這兩個字。就馬上打電話到新加坡慈濟分會詢問如何當志工,而接電話那位志工立即邀約我去參加隔天的一個茶會。」因此開啟了陳美燕投入慈濟的因緣。

為了想多了解社區的環保點是如何運作,陳美燕因此認識了李魁勉,巧的是他當時是她的協力隊長,之後開始有比較多的機會在慈濟活動上接觸,一段時日後,透過彼此分享對人生價值的看法,也知道這個協力隊長除了熱心助人,對父母也很孝順,而且發現兩人的思想理念很相近,「他承擔協力功能,時常要調動人力出勤務,我則是那個出席率最高最樂於配合的好組員。」

2017年對他們倆來說是豐碩的一年,不但完成兩個人的終生大事,更相約同時受證慈誠、委員,共同承擔慈濟志業。陳美燕感恩做慈濟為他們締造福緣。「平日我們還會經常聊起剛認識的他和那時候的我,他謹言慎行,我善於辯才,如果不是同有一顆善念進到慈濟來,我們應該是不會有交集。」

在社區裡經常被傳著一段佳話,說李魁勉進慈濟十年一直很精進,但為什麼遲遲不想培訓,原來是在等陳美燕,他們很感恩法親的疼愛和祝福。

在社區裡魁勉承擔互愛環保幹事,陳美燕則承擔互愛活動幹事。他們各自在團隊發揮功能,回到家都會彼此分享、相互鼓勵。

2011年因為水懺,李魁勉抱著能為家人祈福的心念誠心齋戒,父親知道他開始吃素非常反對,也不認同兒子做慈濟,「在他的觀念裡,吃素不營養,另外就是擔心他這個唯一的兒子,會不會跑去出家,牽動著整個家族的議論紛紛,直到三年前,我將在慈濟認識的陳美燕師姊介紹給家人,父親對這位慈濟的準媳婦非常滿意,改變了他過去排斥慈濟和吃素的觀念,在結婚時以素宴來為我們祝福。」

緣於美燕的專業是一名律師,平常執業繁忙,經常要出差,但並不影響她承擔活動組功能在社區的志業運作,她總是把志業的時間排第一,其次再安排需要出差的行程,如此積極的投入,她表示:要把之前沒做的那一段空白,現在積極的補回來。

受證是承擔的開始,承擔的過程勢必受到考驗,她說: 「人與人之間最難修的就是調和聲色,有時自己覺得已經盡心盡力了,還是會遇到被人指責的時候,就會感受到很氣餒,依照我過去在職場上的個性,勢必據理以爭 ,可是這一年培訓,在上人的靜思法語裡學習,理直氣要柔,一開始真的不容易!」

這時候李魁勉就會為她加油打氣分享正能量,提醒遇到不順意的人要用感恩的心感恩他是來加速成就自己往上提升的助力,同時也當是一面鏡子,照著自己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時候,時時提醒用同理心去待他人, 當心中常懷感恩,自己煩惱就能轉為菩提, 轉念當下就能感受到自己有收穫。」

陳美燕除了感恩先生是她的善知識。最讓她喜悅的是,能度親娘做慈濟。「媽媽也在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做見習志工,這對不能經常陪伴在她身邊的我,是最能放心和高興的事。」

「上人創造慈濟,一路走來五十多年的艱辛重擔,感受到上人身體那麼瘦弱,都能為佛教為眾生做那麼多事,德行感化全球眾多的人要追隨他,所以每當在慈濟路上遇到瓶頸時,就會想到上人的難行能行的堅持,所以當去年我的身體雖然生病的時候,還是堅持出來做慈濟,不敢稍有懈怠。」

現任教於補習班的電腦和數學老師的李魁勉聽著她分享和自己的這段好因緣,覺得自己能得此知心伴侶同心同師同志業,滿心歡喜地接著分享:「之前就是純粹想做義工, 並沒有想說要受證,婚後因為太太的鼓勵,於是就陪伴她一起培訓和受證。」

李魁勉分享緣於2004年南亞海嘯,2005年初當時新加坡有一家報社,號召義工群前去協助包裝賑災救援的物資,就是在那場活動認識了臺灣的慈濟志工葉武雄師兄,他也是參與這場賑災的義工,事情告一段落後,就回台灣去了。

2006年,葉武雄師兄回到新加坡來,並主動聯絡了他,並說:「有一個地方一直都有義工的事可以做,他沒特地對我介紹慈濟,而當時我還不認識慈濟, 我只是喜歡做義工,哪裡需要幫忙,我就去。心態上是有所求的,我會紀錄自己付出多少時間,所以我稱那時的自己是義工。」

全心投入環保志業是2009年,那時剛好我失業,心想也好,就利用這段時間來沉澱一下重新思考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走?

靜思堂的後面就是環保站,近八個月的時間,李魁勉幾乎天天去做環保,在那個當下體會到,每件事都有它的功能和價值。例如環保站回收回的塑膠袋,都是從酒店收回來堆積如堆、骯髒惡臭的塑膠袋,很少人願意做這部分的工作,而他的工作就是盡量將其中可重覆使用的部分分類出來。

李魁勉表示,其實自己是一個很怕髒的人,一開始是看到只有一位志工獨自在做這一部分,於是就主動的投入幫忙。「當我們把它弄乾淨、折疊起來,讓大家重覆再利用,能克服怕髒的障礙就只為了一個理由,越沒有人要做的,自己就應該身體力行帶頭做,這就是環保幹事應有的承擔。」

「做志工是不比較、不計較的。每個人因緣不同,修行是為了尋回單純善良的自性,對於身邊的法親更應用鼓勵和陪伴的心相待共同成長,也是上人對弟子最大的期待。只要在慈濟的一天,我們都會克盡職守,恆持初心。」夫妻倆一同發心立願。
圖左 :李魁勉師兄分享緣於2004年南亞海嘯,協助包裝賑災救援的物資接觸慈濟,直至2009年投入環保的工作,在環保站結識陳美燕。[攝影者:簡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