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從偷做到歡喜做 阿嬤的願力行

從偷做到歡喜做 阿嬤的願力行

E-mail 列印
田字型別墅的房屋格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意盎然花園豪宅,四周植滿了各式的花花草草,象徵富貴的紅玫瑰花傳遞著淡淡香息,一顆大扶桑花正迎著秋風綻芳蕊,保有復古又不失真的古樸陳設,予人充滿無限想像空間,究竟 裡面住的是怎麼樣品味的主人?只見蓄著一頭發白短髮,逢人一臉笑瞇瞇,像歡喜菩薩般的女主人,從屋裡走出來熱切的招呼志工入座,不敢想像這樣的優雅環境,竟然可以跟做環保劃上等號,原來這裡就是環保菩薩羅劉菜蕊的住家。

◎踏出環保第一步

做環保至今已經-二十八年了,一說起環保兩個字,菜蕊阿嬤有滿滿的回收經:「早期是鄭富美師姊邀我做環保,第一步要如何做起?還有,人家會笑我耶!想當時要踏出家門出去撿回收,心裡有障礙,很怕街頭巷尾鄰居或是認識的人知道,想說就偷偷的撿吧,我想了一個辦法,讓人家認不出來。」說著說著,她拿起一頂採茶在戴的帽子,順勢戴在頭上,把臉緊緊包裹著,果然只露出兩顆眼睛,只是熟悉的身形,在眾目睽睽之下,還是很快被鄰居們認出來。

一些人不可置信的眼神,以為她子孫不孝沒給生活費,甚至有人開始耳語:「伊現在嘛,老人加減賺,就有零用錢啦!」出門時整排商店人家都出來看,面對流言流語,菜蕊阿嬤只好出面澄清,讓大家釋懷:「我是在撿回收沒錯,這種錢我不會要,是要載回去賣錢捐給慈濟,給師父(證嚴上人)運用來救人、幫助窮人,還有,聽師父講經有說到做環保這樣可以救地球喔!」

早期定點會有垃圾子母車供人放置,眼尖的菜蕊阿嬤發現子母車內滿滿的寶(回收物),顧不得嬌小的身形,她乾脆攀著子母車專注的尋寶,哪知道一不小心,整個身子跌進子母車裡,頭手還撞到邊坡,整個人滿臉紅腫回家,待家人發現時,她怕家人起煩惱心,只好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我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就是在屋裡來回走路,一不小心就跌倒撞成這樣啦!」愛惜物命的她還有一次,看到附近有人把一大堆的紙箱,就要放火燒掉,菜蕊阿嬤趕緊出面制止,才把這些紙箱救回來呢!

◎哭笑不得

知道菜蕊阿嬤會推車沿街撿回收,有店家會把可以回收的紙箱、瓶罐留著給她,長期彼此有了這一份默契,讓她每天一定得推車出去繞一圈,把回收物載回車庫整理,有時候鄰居也會自動送來讓她分類,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對方不懂,有人把家裡髒枕頭、整綑的掃帚、廁所裡的垃圾也拿來,令她哭笑不得:「這些人可能把我家當成垃圾堆,我認為是在幫我消業吧;但是也有人會來把我整理好的東西偷走,我知道是誰偷的,也不想追究,祝福這個人平安。」

分秒不空過的菜蕊阿嬤,看見很多人寧願在一起閒聊,讓她覺得這樣容易聊別人的是非,會造不好的業,不如唸佛或做環保。自90 年受菩薩戒的她,一心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人指點要去西方極樂世界,要多唸佛,所以她一天光唸(阿彌陀佛)四個字要大約七個小時:「我早上唸佛,因為我一定要去西方,下午做完回收及分類,再回佛堂繼續唸佛,繞佛二十一次。」禮佛虔誠的阿嬤說:「沒有穿海青的話,唸佛不算數!」

今年87歲的菜蕊阿嬤,育有三個孩子,各個在事業上都有一番成就,老大剛從台北勞保局長退休,事母至孝的大兒子還說今後退休,總算可以好好的陪母親了;目前和小兒子一起住的她,聊起人生漸入佳境,苦盡甘來的日子,讓她臉上立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想起以前家裡窮,去買米不給賒帳,店家把米又搶回去,孩子沒錢繳註冊費,還被人揶揄說女孩長大就要嫁人,不必讀很多書,怎麼家裡會這麼苦,這都是消業吧。現在做環保做得很歡喜,本來身體檢查糖分較高,現在檢查狀況很好,子孫一切也都很順利,小兒子要出門都會牽著我的手,只要想到這樣,人生就很有價值了。」

◎甘願做歡喜受

「唸佛的時候,我常向佛祖祈禱說讓我無病無災,今日還在做回收,明天往生,這樣明天人家就會來唸佛,等往生後才讓子孫知道,這樣他們才不會白跑一趟!」原來大家看阿嬤年事已高,紛紛勸她不要再做回收了,把身體顧好就好了,有智慧的阿嬤則認真的說出心中的願力:「我甘願做乎死,也不要病死。」儘管穿著護腰,雙膝退化,不時會陣陣抽痛,有智慧的菜蕊阿嬤,用堅定的眼神再度表示善解:「這也是在消業吧!」

或許菜蕊阿嬤可以悠閒的頤養天年,但是,她堅定的步伐數十年如一日,歲月的增長,讓她更驚覺要把握因緣,絲毫不減她做環保的心意,推著回收車的身影,依舊遊走在大街小巷中!

圖左 :人如其名的菜蕊阿嬤,一有閒暇時間,就種菜跟有緣人分享。[攝影者:楊孟仁]
圖右 :家中的車庫做為資源回收站,阿嬤每天都把這些回收物做分類。[攝影者:楊孟仁]

圖左 :每周星期日慈濟志工固定來菜蕊阿嬤的家載回收,附近鄰居(左)也會來幫忙整理。[攝影者:楊孟仁]
圖右 :菜蕊阿嬤把回收分類得非常詳細清楚,每一袋都要綑綁,讓志工們載回去都不用再整理了。[攝影者:楊孟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