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擔使命 慈青圓滿心願

擔使命 慈青圓滿心願

E-mail 列印
於12月7日新受證慈誠委員陳達生、李庭畯,雖然生長在不同時空背景,卻有想幫助人的相同理念,大學時期,兩人都曾經擔任過「慈青社」社長,用身體力行來帶領社員,行善的腳步不停歇,原本就情同兄弟,受證後成為法 親,可謂親上加親。

◎訪視隨行 長養慈悲心

「準備好了沒?我們要出發去看老爺爺了。」達生的媽媽是位慈濟志工,關懷個案時,總是帶著達生和他的妹妹,當時達生才國小四年級。

走進昏暗的屋內,一位老爺爺坐在椅子上,媽媽向前殷勤地問候著,但始終不見爺爺回應。只見爺爺比手畫腳,達生看不懂、也不明白,心中充滿疑惑!

後來,他漸漸明白獨居的老爺爺是聾啞人士,因為沒有親人的陪伴,長年生活在黑暗的角落裡,志工的關懷溫暖了老爺爺的心。

從每週一次訪視個案的關懷行動中,達生親眼目睹媽媽柔和的身行,同時看到志工的關懷不是一時的,而是長期的陪伴。

◎慈青行列 付出觀自心

考上大學後,達生遠離家鄉就讀臺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在社團招生博覽會上毫不遲疑加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社團(簡稱慈青社)。

他把握每一次學習的機會,積極參與手語練習、做環保、到養老院關懷長者,還經常帶領慈青同學到環保教育站,為社區親子班學員宣導「環保5省功夫」大招式——省水、省電、省油、省時、省錢,同學們穿戴面罩、披風,帥氣地扮起「環保天使」,希望將正確的環保概念傳達給每位學員,喚起更多人對大地的敬重。

多年來,藉由活動的參與,讓他體會到必須有更多的年輕人投入環保,用青春活力來溫暖身邊的人,發揮良能做好事。

◎心存正念 廣布善種子

入伍後,達生一心一意希望有機會能回慈濟志業體服務,兵役結束前兩個月,慈青學姊通知他,臺南慈濟高中招募職工,他把握因緣也順利通過面試,退伍後,他隨即進入慈中人文室工作,滿懷感恩與歡喜!

初入人文室,達生的工作是負責學生們每個學期的志工服務事項,經常帶著年輕學子走出校園做環保、淨灘、掃街、養老院關懷……等,而他樂在其中,多麼希望孩子們也能從服務別人當中得到歡喜。

工作兩年來,面對身邊的人事物,達生體會到「未經人事磨練,磨不出柔軟心」,唯有懂得放下執著,才能與人共融,更了解「慈濟人文精神教育」,是為了要啟發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愛愛人,而慈濟的理念是在行善,淨化人心的工作需要更多人共同來承擔,這讓他更確定自己的使命,必須趕快參加培訓,雖然時間很有限,但他要把握機會。

喜歡拿照相機的達生不是拍路上的風景,而是將鏡頭放在最美的心地風光,為慈濟留存美善的足跡。學習承擔「人文真善美」是他的興趣、也是他的使命,能拍下志工歡喜付出的身影,對他來說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因為從小到大,他一路跟著媽媽的腳步做慈濟,步步都很踏實。

參與經藏演繹,經文「是諸眾生真善知識」讓達生有所體悟地說:「以前迷茫時,身邊總會有善知識引領;受證後成為靜思弟子,就要轉換心境與角色,當別人的善知識,釋放正能量、廣布善種子,希望能成為庇蔭眾生的大樹。」

達生單純的心念來自媽媽的一句話:「以平常心看待每一件事。」受證才是承擔責任的開始,所以他要緊緊跟隨上人的腳步,步步踏實走慈濟路,深耕校園、傳達慈濟善的理念。誠如上人說的,受證是發心立願行菩薩道的開始,不能放逸、要勤精進。

◎慈濟因緣 轉換新契機

2012年6月剛從高中畢業的李庭畯,為了填寫志願表而跟媽媽意見不合,「為什麼我要聽妳的?」懷著滿肚子的氣,跨上機車衝出家門。

騎著、騎著,突然間他被一棟雄偉的建築物吸引住,在好奇心的趨使下,他停下車來想一探究竟,走近一看,原來是慈濟的「臺南靜思堂」。

其實他對「慈濟」並不陌生,記得讀高三時,曾經在學校禮堂看過反毒宣傳影片〈逆子〉,描述因為吸食毒品鋃鐺入獄的黃瑞芳,之後因受到慈濟人的關愛與感化,才得以改變他的人生,脫胎換骨成為慈濟志工。也曾經看過大愛劇場〈一閃一閃亮晶晶〉,敘述曾裕真老師與學生之間溫馨互動的故事……令他對「慈濟」的印象特別深刻!

「弟弟,你是來參觀的、還是來參加活動?快進來坐坐、喝杯茶!」志工熱情的招呼讓首次進來靜思堂的庭畯備感窩心。

「媽媽希望我讀夜校,白天去工作;而我希望能讀日校,體驗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庭畯一五、一十說出跟媽媽意見不合的心事,剛好有位值班的志心耐心傾聽並溫柔地開導他,終於讓他心開意解。

那年暑假,庭畯決定就讀東方科技大學動畫設計系。臨上大學之前,志工建議他到大學社團博覽會上找「慈青社」。剛入學時,他有報名參加了,卻發現「慈青社」多半只有在社團辦公室辦社課,很少可以找到更多的相關資訊,而且當時的人數只有五個人,兩位資深的慈青和三位新加入的社員,幾乎面臨關門的窘境。

有一次,庭畯報名參加「慈濟大專青年心靈成長營」及「幹部薪傳營」,地點就在花蓮靜思堂。那一次在營隊生活中,他有許多的感動,從充實的課程規劃了解到證嚴上人創辦慈濟的故事,而透過團康活動,讓小隊成員的感情更為融洽。在他認為,有這麼好的慈青社團,一定要推廣出去,讓更多的同學有機會一起來參加。

◎拯救社團 跨出一大步

「人生很多時候只要心念一轉,逆境也能成為順境,拐彎也是另一種前進的方式。」大三時,庭畯當上了社長,他心想,有必要改變以往召募新生的方式,活動內容的設計要活潑一點才能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

於是,他在社團博覽會上特地租了一套「布偶裝」來吸引路人注目,並把一學期來的社團課程、活動內容做成書籤或小卡片一一發送出去。果真出乎意料,那一次的招生成果豐碩,總共招到二十二位新成員。

學校規定每個學期、每個社團至少要有十六堂課,庭畯必須絞盡腦汁去構想每一堂課的內容,他將在花蓮辦營隊的經驗,重新整合過來籌辦社團的課程及活動內容,讓社團的課程變得更有趣、更生動,也讓社員更能了解慈濟的精神,「只要社員心裡頭有了感動,自然就會留下來。」庭畯信心十足。

此外,他也計畫讓「慈青社」走出社團辦公室、走出校園參加社區辦的活動,比如像:好話一條街(貼靜思語)、安養院關懷長者、環保站做分類,每一項活動都讓學員體會付出的喜樂!

還記得第一次前往安養院關懷長者時,印入他眼簾的是,一整排插著鼻胃管的爺爺、奶奶,當下的庭畯心頭一震,他除了感到心疼與不捨,還深刻體會到,應該要珍惜健康的身體來幫助他們,並且要把握與家人相聚的機會,所以他只要有放假就會常常回家陪家人。

同時,他也積極尋求與校外合辦活動的機會。不久前,有一場由東方科技大學、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高苑科技大學合辦的淨灘活動,報名參加的人除了慈濟志工、慈青社員之外,還有七十多位「慈青社」以外的同學,參與人數高達一百多人。

從那次的淨灘活動,新進的二十二位社員都深受感動,那一年的暑假,東方科技大學報名回花蓮參加「心靈成長營」的人數有六位,是高雄區報名人數最多的一間學校,「慈青社」的知名度因此更響亮。

◎世代相傳 學佛的度量

庭畯從大學畢業已有一年多了,參與慈青這些年來,上人對慈青說的話言猶在耳,讓他記憶猶新。他始終無法忘記當年回花蓮的感動,上人說:「以前每年慈青畢業人數都有好幾百人,但畢業後繼續參加培訓的少之又少,希望大家畢業後,不能就此與慈濟斷了線,慈濟的因緣、慈濟的精神,要代代薪傳下去。」此話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中,也是促使他想要參加培訓的念頭。

「能捨一切諸難捨,頭目髓腦悉施人……」站在演繹臺上,庭畯步伐堅定,他了解此句經文的意涵是:「佛陀為了救度眾生,倒駕慈航,布施頭目髓腦在所不惜,期望自己也能有佛陀這般的度量。」

當受證時刻來臨,庭畯緩步靠近上人的那一刻,內心無比激動!目睹上人慈祥的面容,已八十高齡還得承擔天下這麼多的重責大任,令他心疼與不捨!發願一定要做個有正知、正信、正見的慈濟傳法人,承擔如來家業、傳承靜思法脈。

「當上人為我們別上委員證,我們才正式成為上人的靜思弟子!」陳達生、李庭畯終於等到企盼已久的這一刻,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期盼年輕人都能跟他們一樣,懂得珍惜擁有、把握當下勤付出。

圖左 :陳達生(左)與李庭畯(右)情如兄弟,參加社區歲末祝福〈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終曲〉彩排,希望透過演繹傳達正法。[攝影者:劉緁琳]
圖右 :學生時代的陳達生(右三)帥氣地扮起「環保天使」,為親子班學員宣導「環保5省功夫」招式,希望將正確的環保概念傳遞出去。[攝影者:王蕙禎]

圖左 :陳達生(中)參與經藏演繹,發心立願要擔起天下米籮的使命。[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李庭畯(中)參與《無量義經》演繹,希望能將經文中「普令一切發菩提心」經由身體力行來影響身邊的人。[攝影者:王蕙禎]
圖左 :陳達生(中)、李庭畯(右)高舉骨捐宣導的海報,在人群中找尋配對的希望。[攝影者:陳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