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人間菩提如良藥 比吃安眠藥有效

人間菩提如良藥 比吃安眠藥有效

E-mail 列印
「上人三百六十五天都在講,我每天都聽,是他的十五分鐘把我救過來的,讓我放下很多很多,我覺得他的話比我講更受用,比我吃安眠藥更有效。」慈少班家長鄭麗珍哽咽地說出,埋在心裡兩年的話。

一個月一次的慈少親 子班活動日,原來只是早上半天的課程,11月26日因為戶外教學,時間調整為一整天。三十一位同學,在二十五位隊輔及課務人員的陪伴下,前往臺中西區參觀「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家賴純純的「仙境」特展。

◎邁向藝術之旅

「仙境」作品,分別《閃亮的愛》、《島嶼海洋》、《心》、《佇春》、《青春美樂地》等六項。一堂「邁向藝術之旅」的課程,不只要讓孩子們用心、用眼、動動腦發揮敏銳度,慈濟教聯會老師們用心陪伴引導,希望每一堂課都能讓同學們有所獲得,集合時由林翠娟及劉淑媛老師分別為大家叮嚀。

希望孩子們將所看所得帶回分享,劉淑媛老師特別對孩子們強調:「來這裡不是觀光,而是來觀察和學習;看到的就是輸入,回去分享就是輸出。」老師希望人人要有近看也要有遠觀,才會有所收穫及成長,而不是看完就結束,腦海中跟來之前一樣空無一物。

隊伍中最醒目的兩位同學,一位是頭上一路帶著外套帽子的陳冠銘,當他看到《心》系列作品時,忽然想阿公。他說,每天下課後還要趕著晚上的補習班,下課回到家阿公都上床休息了,能跟他講話聊天互動的機會並不多,有一天阿公忽然不舒服,結果一病不起,往生後讓他很難過,看到展覽館牆上的每一顆《心》都代表著他對阿公的思念。

多麼細心又勇於分享的陳冠銘懂事讓人心疼,相較穿著粉紅背心的國中一年級陳詩涵同學,確實是媽媽鄭麗珍口中:「話不多、不喜歡上臺、不喜歡分享、更拒絕面對鏡頭。」跟其他十八位家長留在分會的鄭麗珍說,女兒的個性就是這樣,從小學三年級(加入兒童班)到現在已經四年,雖然不喜歡跟人互動,但是她比一般的孩子做得還要好,而且態度真誠。

身材瘦細的陳詩涵,媽媽稱讚她:「我小孩在別人家面前蠻討人喜愛的,老師對她的評價很不錯;她懂得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鄭麗珍之所以鼓勵女兒參加親子課程,不外就是希望她一路走正道。鄭麗珍以身示教:「如果我自己都不來,小孩子會說您都不去,幹嘛我要去!」不管再忙、再有重要的事情,慈少親子班這一天,媽媽一定排除萬難,從不缺席陪伴女兒一起受教。

自從陪伴孩子參加親子課程後,鄭麗珍感受:「自己的成長要比小孩子還要多,環境讓人潛移默化;跟著好人學好觀念。」喜歡聽證嚴上人靜思語的她,多麼期望身邊所有人都不要成為壞人。

提到前幾年,鄭麗珍曾經一段長時間心情低落,睡也睡不著,白天跟黑夜一樣,想東想西,常是閉著眼睛到天亮。有一天她忽然看到大愛臺<人間菩提>節目,上人的開示,聽到上人提到類似,「身體好時,多造一些福;環境允許時,要多結一些好緣, 不要浪費時間,自然會過得很踏實。」這樣鼓勵的一些話。

◎十五分如良藥

一天兩天……最後每天晚上鎖定大愛臺聽上人在<人間菩提>說的話,鄭麗珍哽咽地說:「上人三百六十五天都在講,我每天都聽,是他的十五分鐘把我救過來的,讓我放下很多很多,我覺得他的話比我父母跟我講更受用,比我吃安眠藥更有效。」持續二年的時間,上人教會她放下一切的不愉快,心境也慢慢平靜,每天晚上可以安穩睡到天亮。

家庭變故後的鄭麗珍放下了,再也不去多談往事,一心愛上人愛慈濟,她說:「它(慈濟志工)是我的終極目標,不管我的年齡層到那裡,終究是我的目標,值得我去做。」唯一要做好的,教養好女兒,不讓她成為社會未來的負擔。

鄭麗珍說起自己認識慈濟的因緣,是二十六年前在大陸中央電視臺播報新聞中的一個畫面,「每個人都穿同樣的藍天白雲制服,而且在大型發放現場的臺上比手語,臺下坐好多人,那個畫面讓我一直放在心裡,覺得世界上還有這一種人,他們是從臺灣來。」臺灣在哪裡,離大陸有多遠,鄭麗珍不知道,也沒有聽過。

直到從大陸嫁來臺灣,到店家買東西,從店家的牆壁、冰箱上看到《靜思語》,每一句都讓她喜歡,原來個性急、脾氣容易暴躁,夫妻間常常不到幾句話,就發生不投機的情況。看到柔柔的《靜思語》,似乎都很貼近她的心境,慢慢地受到影響,連先生都說:「妳講話越來越小聲了。」 從此慈濟是她嚮往親近的地方。

四年前會將女兒送到親子班,鄭麗珍再話起因緣,那時候是她人生最低潮的階段,一個人走到住家附近臺中市龍井區的「東海夜市」逛,看到志工拿著「慈濟在尋找一個人」的牌子,她好奇地問:「妳在找什麼人?」

「我們要辦骨捐驗血建檔活動……」志工解釋宣導的目的後,心情消極的鄭麗珍心想,「倘若自己還能夠讓人家用的話就給,反正留著也是留著!」一個好的念頭起,當天到臺中公園骨捐現場,於解說區聽完志工徐慧芳一番話,鄭麗珍不只捲起袖子,讓醫護人員抽下她寶貴的血量,從此加入慈濟的長期會員,直到女兒參加親子班,至今與慈濟的因緣沒間斷過。

◎堅持做自己

三年前,妹妹跟媽媽專程從大陸到臺灣旅遊一方面探親,鄭麗珍對著他們說:「風景我們大陸都很漂亮了,不要再去拍阿里山那些沒意思,我帶你們去看一個臺灣風景很美的地方。」

就這樣未婚的妹妹鄭春彩與媽媽,在鄭麗珍的安排下,第一次走進慈濟臺中分會而認識慈濟,看到莊嚴寧靜的道場,母女三人都有同樣的歡喜心,同時與志工郭翠花相識後,在她的鼓勵下鄭春彩想成為志工的心更是由衷的欣慰。

透過郭翠花的推薦和協助,輾轉將鄭春彩與廣東惠州志工聯繫後,從此有志工帶領著她投入慈濟勤務,進而見習培訓於2017年11月21日在三重讓上人授證慈濟委員。專程到三重靜思堂觀禮的姊姊鄭麗珍,看到妹妹穿上旗袍莊嚴又漂亮心裡羨慕,期望自己早日步上後塵。

一份「堅持」讓鄭麗珍在慈濟找到依靠;同樣也給承擔隊輔的許淑華體悟深刻,她說:「來這裡是因為孩子的關係,之後覺得其實不是我帶孩子改變,而是孩子來改變我。也讓我知道親子關係,原來是兩方面都有所錯誤,會一直留在這裡,就是因為跟孩子在一起是一個快樂。」

「在這裡真的是孩子帶給我歡樂,不是我帶給孩子歡樂。」初發心被孩子啟發後的許淑華,七年來堅持在「兒童慈少親子班」收穫很多,她感恩孩子帶給她歡樂與無爭的心境,進而投入社區見習、培訓。即將受證的她願意把所有孩子當自己的孩子看待呵護,期望更多家長跟她一樣被感動,成為永遠的慈濟志工,而不是有需要才協助的義工。

一份因緣、一份情,自己改變才能影響其他的人,不只鄭麗珍改變縮小音量,急躁的個性,也因為要成為女兒的善知識而變的慈顏悅色;許淑華也認同要與孩子成為朋友,而不是說一就是一的嚴肅母親,因為慈濟而改變,因為改變而將自己擺進慈濟裡。

圖左 :慈少同學們,從民權靜思堂沿著綠園道徒步走向「國立臺灣美術館」。[攝影者:林淑懷]
圖右 :教聯會老師劉淑媛在國美館展覽館入口門前對孩子們叮嚀:「來這裡不是觀光,而是來觀察和學習;看到的就是輸入,回去能分享就是輸出。」她不希望看完就結束,跟來之前一樣腦海中空無一物。[攝影者:林淑懷]

圖左 :賴純純「仙境」系列展,作為慈少11月26日戶外教學課程主題。[攝影者:林淑懷]
圖右 :國美館導覽程玉冰老師,在「島嶼海國」系列中為學生們介紹,眼前的作品有如臺灣地圖的縮小版,動植物生存的空間,若人類沒有好好愛惜,容易自我毀滅。[攝影者:林淑懷]

圖左 :王陳世翔同學(中)及翁晟瑞同學(右)參訪中用手機拍下所見,兩個人即將資料傳輸到電腦與大家做分享。[攝影者:林淑懷]
圖右 :11月26日慈少班活動日,三十一位同學,在二十五位隊輔及課務人員的陪伴下,前往「國立臺灣美術館」進行一堂「邁向藝術之旅」的戶外教學課程。[攝影者:江惠君]

圖左 :慈少家長們極力為孩子們準備餐點,希望前往「國立臺灣美術館」參訪回程能補足體力。[攝影者:江惠君]
圖右 :參觀過國美館後,慈少同學不辜負老師所望,上臺分享「wonder land(神奇的土地)」。[攝影者:江惠君]
圖左 :一路帶著外套帽子的陳冠銘(中),當他看到《心》系列作品時,想起往生的阿公,他告訴志工:「展覽館牆上的每一顆《心》都代表著我對阿公的思念。」講完後孩子低下頭沉思了一會兒,很叫人疼愛。[攝影者:江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