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承擔就會有收穫

E-mail 列印
今年是慈濟慈青 25 周年,12月24日全球慈青日於歡喜的氣氛中圓緣之後,「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精進研習營」緊接著登場。

此次幹部營學員,來自全球十二個國家,相對來說翻譯組的工作顯得重要。由澳洲來到臺灣 的宋易霖;也是第一次承擔翻譯組功能。他分享,在八歲時跟著家人由臺灣移民澳洲之後,就讀慈濟人文學校,後來有機會認識慈青學長姊因而步入慈濟。

已經二十四歲的他,目前研修國際貿易與法律兩個學位,今年已完成國際貿易學程,明年也將完成法律科系的學習。他表示,雖然會比較困難,但希望將來當上律師,會克服困難盡全力達成目標。除了課業,他也在父親朋友開設的鎖匙店上班。「國外學習的方式比較自由,鎖匠業的工作有較彈性,平常可以利用時間看書,還可以多存點錢。」宋易霖懂得如何做好妥善的規劃,運用時間。

2013年剛上大學時加入慈青,學姊拉著他參加慈濟的活動,記得第一次參加是老人院活動恰巧是復活節,當時他帶著許多道具,有位學姊就引導他上臺表演,讓他感覺慈濟像個大家庭,讓他備感溫暖,尤其是這次回到臺灣更是感受到滿滿的愛。

話雖如此,但總會有遇到挫折的時候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因為時間的緊迫,無法出現在慈青,因為兩邊都太忙了,令他備感挫折。遇到低潮時刻,他會選擇多閱讀慈濟的刊物,吸收正面能量,加上學姊的陪伴與經驗分享,讓他可以平靜地克服困難,做好做該做的事情。他強調周邊的人給予面對事情的動力,所以只要想要做的事情,一定可以完成的。

說起學姊對他的關愛,母親節的時候,他不但送花給媽媽,也送花給學姊,因為他覺得學姊的關懷就像母愛一般,學姊如媽媽一般的溫柔。自認因個性關係,做事情甚為挑剔,而因為學姊耐心的陪伴,總是給他思考;是否該改變做事方法。他體會也懂得:當別人給你愛的時候,是很大的動力。

他再表示,面對父母有一些事反而說不出口,也難以和朋友訴說,因為個性與家人互動不熱絡,學長、學姊默默支持引導的愛,彌補了這個缺口。因此,改變了個性。他開心地提起昨天和母親用 line 傳訊息時,母親告訴他「我以你為榮」。他激動地說:「我真的很想把現在所做的事情,和支持我的人分享喜樂。」

前年發生無明網事件,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沒有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說了負面的話語。原本去年全球慈青日就要回來,因父親受到無明網事件影響,對慈濟有些誤解,他父親說:「做慈濟是好事沒錯,可是好像也沒必要非要到臺灣不可。」所以取消返臺行程。宋易霖認為,媒體的報導需要去做實質的了解。他慚愧地表示,或許是自己修行不夠、智慧不足,才沒有辦法說服爸爸。

經過了一年,易霖明白了要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若是自己的本分沒有做好的話,沒有立場要求別人。他有感而言:「比如現在還是學生身分的我,若書沒有讀好怎麼有立場說要來台灣呢。」

初次承擔翻譯組功能,易霖抱著學習的心態。他有所感觸地說:事前工作已然了解課程的豐富;加上學長姊有很多的經驗,透過此次的營隊,可以汲取學習學長學姊的精神,有可聽課兩方面都可學習,所以肯定會有很大的收穫。此刻,他展開無比喜樂的笑容,迎接明日所要展開的課程。
圖左 :宋易霖分享,學姊的陪伴與經驗分享,讓他可以平靜地克服困難,做好做該做的事情。[攝影者:黃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