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他山之石 讓承擔有助力

他山之石 讓承擔有助力

E-mail 列印
歲月悠悠,一年將至尾聲,回顧2017年的夏秋以來,全球災難頻傳,暴風、強雨、地震、野火、洪水,讓無數人一夕之間失去家園,無語問蒼天。

證嚴上人以「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鋪路護大地」勉勵慈濟人,當為環境 保護的迫切性加快腳步,更積極地投身環保教育,帶頭做起,影響更多人為地球永續生命一起努力。

2017年慈濟環境教育師資培訓研習進階課程,於12月16日至17日在臺南靜思堂舉辦;來自全臺各區的二十四位學員,合心關懷團隊、講師群、工作人員及課務近三十餘人。

為期兩天的豐富課程,包含大堂課「生態之城」、「搖籃到搖籃」、「簡報架構解析」、「提升環保宣導能量」等。其他時段則將學員分為三組進行,上臺演練分享內容,再由講師講評指導,過程中每位學員努力吸收新知,熱烈交流經驗分享,誓願履行環境教育講師的責任與使命。

◎ 未來是生態之城或垃圾世界

慈濟基金會環保推廣組組長柳宗言分享的主題「生態之城」,內容是描述人類該如何面臨各項暖化危機,其中垃圾處理問題最迫在眉梢。影片中專家學者針對2050年都會生活做出預測模型,研發因應未來世界驚人垃圾,有四種尖端科技的處理方法,希望學員透過影片的傳達認知後,探討其中優缺點,再分成四組來進行論點強化,最後每組派出一位上臺分享所支持論點的論述。

不造成環境二次汙染的「新環保科技」,眾人紛紛提出觀點、相互激盪,除了震撼環保新科技的可能性,也感受到短短幾十年後,地球媽媽將承載的負擔是如此的巨大可怕。原來除了資源回收,生活中還有各式各樣的垃圾,如廚餘、排泄物等都是人類的大災難,成為「環境難民」並非危言聳聽,而透過科技有效化險為夷,引起眾人熱切討論。

第一組學員選擇「垃圾填海」方法,可助益動物有新的棲息地態,他們認為是值得推薦的作法。第二組學員贊同「電漿發電」。他們分析電漿產生的電能比平常發電的電能高出五倍,回收金屬後,恢復分子狀態可處理有毒垃圾,運送垃圾的管道也因減少車輛排放二氧化碳,少了人事費用支出。

第三組贊許「生物碳肥」處理,認同的學員以為這是最棒的環保科技,能解決廚餘問題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氣候暖化,改善空氣品質,減少化肥使用減緩土地酸化,回歸大自然永續生息,而且還能增加農作物產量,改善糧荒問題,對造成環境汙染的危險性是非常低的。第四組贊成「污水熱能供暖」是符合新環保科技。認為熱能來源為廢棄物,以無用之物轉成有益的熱能且永不枯竭,並可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

柳宗言師兄鼓勵大家發言,互為善知識;整堂課下來笑聲不斷,相互質疑論點,也讚歎對手的智慧;最後影片中,由專家證實解決環境問題的最新科技為「生物碳肥」,它是不會遺害地球的創新科技概念,第三組學員開心地為自己喝采。

◎搖籃到搖籃 讓大地生生不息

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研究神經科學的講師林正雄博士,是希望慈濟做了二十七年的環保回收,希望能再有所突破,做到「搖籃到搖籃」的目標,提升環保效能成果。「很多團體質疑慈濟回收的物品只是一時的資源,像寶特瓶做成紡織品後,有一天還是會丟棄,這樣的科技研發只是讓物命延緩丟棄的時間點,若不能永續循環使用,就沒有真正解決垃圾問題。」

受到上人當面鼓舞的他,用心在技術面突破瓶頸,為達到上人的要求,背負研發使命壓力不小,但只要想到,整體環保意識提升,社會環境改善,減少廢棄物產生,就覺得一切值得。他說:「有著敏感肌膚的上人,總是親自試用研發製成的護腰等製品,在沒有冷氣的精舍試用了三天,放心滿意了,團隊才敢著手製造。」上人慈憫眾生的胸襟,是督促他不斷向前努力的最大力量。

為幫助燒燙傷患者恢復身體機能,研發涼感壓力衣;為嘉惠醫護人員、環保志工及民眾,研發護腰、紓壓襪等。林正雄博士一顆疼惜大地與謙卑的柔軟心,讓聆聽者非常感動。

學員譚品攸:「每一次的上課都收穫很多,很感動上人一直走在科技的尖端。今天柳宗言師兄分享科學家的研究影片,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師兄解說循環經濟;兩位講師傳達不產生廢棄物、零垃圾才是未來的趨勢。」慈濟在環保的區塊做得淋漓盡致,真的讓人很震撼。

課程間,她不斷在思索一個問題「要如何與接觸的孩子、學生分享這樣的議題?」譚品攸是一位深耕校園的大愛媽媽,也是臺南第三聯區慈少班班主任,深覺學生是大良福田,會將所學習到的落實在生活中,並帶給身邊的孩子們,因為環保真的很重要,是人生的大智慧。

◎提升環保宣導能量

「說我所做,做我所說。」邱淑姿因為五年前的罹癌,而深感癌症與環境污染息息相關,並且在切除腫瘤的治療過程中,體悟病痛之苦,於此因緣下,她發願並期望能夠有機會,完成一千場環保分享,有願就有力,果然在四年間,她走入校園、深入社區,也圓滿了自己的心願。

邱淑姿常常提醒自己,人生無常,要把握時間付出。在一次的追蹤檢查中,邱淑姿的胃又發炎,她忐忑著是否癌又復發了?於是她趕緊立遺囑,交代家人自己要做器官捐贈,並且在臺中慈濟醫院的佛陀問病圖前,再次發願圓滿另一千場的環保分享。

「活著不是理所當然。」邱淑姿有感地說,為她切除腫瘤的吳永康醫師在今年(2017年)因病往生,而身為病人的她,還活著。罹癌後,邱淑姿常常想著三件事:一、這輩子,我做了什麼?二、未來有限的生命,我要做什麼?三、我可以放心我的下輩子嗎?

於是邱淑姿,以父母親給予的身體,抱持著菩薩遊戲人間的精神,勇猛精進地參與慈濟的各種活動,為父母累積福報。並且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以修福。她更進一步地分享,要有正能量,心中就要有法,而晨鐘起,薰法香便是持慧的不二法門。

圓滿千場後,截至2017年的12月17日,邱淑姿又完成了19場的環保分享、推廣人次達11000人,並且邀約聯署世界蔬醒日人次達1238人。

即使經驗豐富,邱淑姿依然虛心學習,精益求精,而這也正是每一個學員給自己的期許。

「立足台灣,放眼國際,帶動人人為地球永續一起努力⋯⋯」課程結束了,承擔的腳步永不止息。

圖左 :台南區環保幹事林勇師兄不畏寒冷天氣,貼心前往台南高鐵站迎接學員。[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王月治師姊講評:今天來上課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擷取彼此的優點,讓教學成果能加乘成長。[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講師柳宗元師兄指出地球急速變遷,人類要更積極減塑減碳,垃圾再減量,能源不虛耗。[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學員分組討論時間,如何以高科技轉換成再生能源(生物碳肥)相互討論優與劣。[攝影者:鐘耀賢]

圖左 :來自全臺各地的學員,熱烈討論如何應對2050年人類未來的生態之城。[攝影者:鐘耀賢]
圖右 :邀請邱淑姿左和陳哲霖右參加慈濟@臺南粉絲頁即時播。[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生態之城互動研討,講師和學員腦力激盪,討論未來的世界哪一種方法,最能減碳節能。[攝影者:鐘耀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