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安樂行 無憂「綢」

安樂行 無憂「綢」

E-mail 列印
2017年北區第九場受證暨歲末祝福感恩會,於1月17日在新店靜思堂熱烈展開。今年應邀分享的人品典範,是臺北市文山區的黃林綢師姊,她溫暖又感性的分享,感動了在場的許多人。但在她和熙的笑容下,卻藏著一段不 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透過長時間的訪談,我們陪著師姊一起緩緩走入時光長廊。

指著2017年6月底上海行的紀念相簿,黃林綢細數封面的成員:「這是第二個女兒曉華,這是三兒子,這是在大陸那個……」一家人開心比YA,當中笑容最燦爛的,是他們的老母親,也是今年八十六歲、慈濟志工暱稱的「阿綢師姊」。

◎吃苦當作吃補

1932年出生於士林雙溪的林綢,因家貧自幼被送至黃家當童養媳,長大後嫁給黃家獨子。兩人育有五子三女,家計負擔沉重,先生是煤礦工人,她則外出幫人洗衣服、打掃,孩子就靠公婆幫忙或是年長的帶年幼的。歲月悠悠過去,她不曾抱怨,覺得生命裡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即使先生在中年時往生,她也不曾對命運埋怨;二兒子因肺病過世,她也說:不能傷心,因為與其被病痛拖磨不如就此解脫,應該要給予祝福。

侍奉公婆、教養子女,年歲漸長,也該退休頤養天年,但雇主器重她,屢辭屢被挽留,六十多歲了依然工作不輟。直到么兒黃顯順退伍後到花蓮發展,載送牛奶途中遭大卡車衝撞,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急救,命是保住了,卻成了植物人。接獲通知,她馬上趕到花蓮:「我就跟著阿順在醫院住了好幾個月,我一輩子都沒住過醫院,第一次住在醫院,就是去照顧兒子。」

親友勸她放棄或是將兒子接回臺北,但她堅持要等孩子有起色。期間剛好上人到慈院關懷,阿綢永遠記得當時的情景:「上人到病房看我們阿順,上人拍拍我的肩膀說:『你不要太煩惱。』;看了上人就很歡喜,我也一直記這句話『你不要太煩惱』。」

上人拍她肩膀的畫面和慈悲的膚慰,成為支持她的重要力量,她放下煩憂,勇敢接受逆境。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從收音機聽到上人的柔和法音,從此她固定頻道,每天收聽,走到哪就把收音機帶到哪,只為不漏失句句入心的法語。愈聽愈歡喜的她和朋友分享,朋友告訴她:「這位師父就是證嚴法師」,也邀她一起捐款做好事。雖然收入有限,心存善念的她就此每月捐款,直到報名培訓,她開始廣募會員。

◎轉念 造就多彩人生

「若不是阿順,我不知何時才會走進來做慈濟;是他庇蔭我,讓我提早辭去工作。」阿順病況漸趨穩定,雖然不能動彈,但意識已日漸清楚,因此母子回到臺北。受限於醫療規定每隔一段時間須轉院,他們輾轉於各大醫院間治療及復健;最後,醫生建議他們回到深坑山上居住。

惦記著算命師說的阿順要有「大門風水才留得住」,從小阿綢就幫兒子植福,還以他的名義捐了一張病床,她說:不知是不是好心有好報的緣故,竟然有機會住進一位難求的護理之家,免去轉院之苦。「阿順能到護理之家是福報,沒有拖累我。」阿綢感恩醫護的細心照顧,讓她不必像以前,二十四小時都必須陪在兒子身邊,半步都出不了門,委實是不幸中的大幸。

但勞動慣的阿綢還是風雨無阻,每一天驅車到醫院看兒子,其他的時間就是全心投入志工。雖然年紀有點長,可是卻什麼勤務都接,如靜思堂的香積或福田,無論是撿菜、洗菜、切菜,擦桌拖地或是擺放、整理碗盤,樣樣都難不倒她。很愛做志工的阿綢,儘管有時因錯過公車,得從住家走二十幾分鐘到深坑街上搭公車,她也毫無怨言。

家人擔心老人家奔波,要她待在家裡享福,跟她說:「媽媽你可以不要那麼忙,不要接那麼多勤務,讓年輕人去做就好了。」但是,她覺得:「做慈濟很好,免煮就有得吃,師兄、師姊比你們更會照顧我。」她反問:「在家裡要做什麼?」兒子說:「看電視。」阿綢回他:「看電視,看久眼睛會壞掉。」兒子又說:「那在家坐。」她的回答令人叫絕:「一直坐著看(牆)壁,那片牆壁會給我看倒去。」

「師兄、師姊都很和氣,所以我做每件事都很歡喜,可能是年紀大的關係,粗重的人家都不給我做,一直搶著做。」幾位資深志工因為多年互動發現,阿綢很怕人家不給她工作做,但她在投入過程中有有許多趣事發生,如:隨手把手機和抹布放進冰箱,遍尋不著。她常常笑說:我找東西的時間比做事的時間還多。可別以為她老糊塗了,無論是淡水或萬華,她熟門熟路,定時去看街頭藝人或樂團表演,生活精彩又充實。

◎日日安樂行

總是三、四點就起床,整理家務、做早餐,得空整理樓下的菜園,阿綢感覺日子過得很充實,常跟人說自己很好命、很快樂。喜歡凡事自理的她,有著不受拘束的真性情,喜歡趴趴走,不到夜深捨不得回家,不願因自己的作息耽誤家人的時間。她也深諳婆媳相處之道,懂得做一個可愛的老人,給予家人充分的尊重與自由;無論是兒女還是女婿、媳婦對她無比敬重,由著她自在獨居。

早年生活的磨練,養成她獨立堅強的個性,「遇到事情就要去面對,不然要怎麼辦?碰到事情我不會怨嘆,可能是從小就歹命慣了,比較堅強,現在反而覺得自己很好命,八十多歲了不需要家人照顧,就覺得很自由、很好命。」阿綢坦然地說。

木柵環保教育站裡,只見她撕著回收紙類,俐落地區分雜紙或白紙,時而與環保志工說笑,她爽朗有力的笑聲也感染了大家,是環保站不可或缺的「一寶」。她由衷地說:「很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我們這些老人消磨時間,擱ㄟ凍愛地球;在家裡太無聊,馬上就癡呆了。」

她常勉勵後輩:「老雖老,還有人比我更老,人家九十歲、一百歲滿滿是,也都還在做。我還能走能吃能睡,跟他們比起來還算是年輕的,不做太可惜。」雖然身形佝僂,手腳依然矯健,常令人忘了她的年紀。

行程滿檔的阿綢,除了出國或到花蓮當志工,還有一個行程是她一定要做的,就是到護理之家探視么兒阿順。五十四歲的兒子,靈魂被困在動彈不得的身軀裡,總是以燦爛的笑容、揮得高高的右手,熱切的歡迎老母親到來。

看著躺在病床上的阿順,她不免擔心母子相伴的日子還有多少,但長期投入志工的阿綢,隨即轉念告訴自己:不要想那麼多,隨順因緣,輕安自在、歡喜地過每一天。兒子的遭遇,讓阿綢深切地體會人生的無常,也因此讓她踏上慈濟之路,她感恩地說:「做慈濟很好,阿順庇蔭我做慈濟,我覺得很好。」

圖左 :「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無量大悲,救苦眾生。」隨順因緣,輕安自在、歡歡喜喜地過每一天的阿綢,要做人間菩薩,為眾生付出到最後。[攝影者:王淑貞]
圖右 :阿綢自理生活,不想麻煩兒女,既快樂又充實。[攝影者:王淑貞]

圖左 :阿綢自己種菜自己吃,不怕颱風菜價貴。[攝影者:王淑貞]
圖右 :阿綢俐落地區分雜紙或白紙,時而與環保志工說笑,慈祥和藹的笑容,爽朗有力的笑聲,是環保站不可或缺的「一寶」。[攝影者:王淑貞]

圖左 :么兒顯順的意識仍很清楚,阿綢每天風雨無阻前往探視。[攝影者:王淑貞]
圖右 :阿綢認為是阿順庇蔭她加入慈濟,因為有醫院的照顧,她可以在探視他之餘投入志工的福田。[攝影者:王淑貞]

圖左 :2017年6月黃林綢與兒女歡喜出遊的紀念相本。[攝影者:王淑貞]
圖右 :參加樂齡課程前先送自製的炒米粉給華山基金會深坑天使站。[攝影者:徐曉娟]
圖左 :樂齡學習中心的學員歡喜地跟阿綢互動。[攝影者:徐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