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人間有情愛接力 共伴護地心清淨

人間有情愛接力 共伴護地心清淨

E-mail 列印
「家」究竟是什麼溫度呢?每個人或許都曾有編織完美夢想的時刻,「從兩個人牽手的小天地開始經營,愛的誓約讓夢想起飛,再來就是生幾個寶貝,好讓家庭升溫……」當一個不小心,家的夢想頓時變調、甚至幻滅,無憂無慮 漸漸被煩惱和焦慮取代,一顆失去方向的「心」該何去何從呢?

四個女人與一群志工的故事,讓您感受慈濟大家庭如何愛的陪伴,並重溫「家」的溫暖。

◎露天環保 雨中即景

「咱二人,做陣攑著一支小雨傘,雨愈大,我來照顧你,你來照顧我……(臺語)」寒冷的天,下著綿綿細雨,志工邱惠敏下了班,身穿雨衣、戴著安全帽,和撐著小傘的陳蘇銘珠哼著臺語歌曲〈一支小雨傘〉,逗得一旁的林阿桃笑得合不攏嘴。

社區八棟大樓的民眾,總有人忘記雨天勿拿回收物下來,夜燈下的環保點,早已集中一包包的回收物。

看著雨滴直直落下,臺南市南區新建路夜間環保點,因露天無遮雨棚的緣故,無法進行分類。社區環保志工林阿桃,捨不得定點負責人邱惠敏獨自在雨中等候環保車來載運,於是仍然冒雨前去幫忙。

下著雨的夜晚,路燈顯得格外溫暖。「小雨,淅瀝瀝地下個不停……」邱惠敏邊哼著歌、邊做環保,還一邊搞笑的模樣,總逗得阿桃開心的笑,三人將一包包的回收物裝入大砂袋中。

阿桃總想著,環保一天不做,環境就會被汙染,平日腳再怎麼痛,也仍告訴自己不可浪費時間,因為人生無常。

過去,阿桃曾經賣過衣服,愛漂亮加上職業需求,她曾過度使用塑膠袋、浪費物資;自從接觸環保她才明白,要愛護地球,才能讓子孫未來有好的居住環境。

「來了,來了!」三個人熱情地向開環保車來載回收物的師兄揮著手,阿桃對這些慈濟志工特別欽佩,親自走進慈濟這塊大福田,她才知道有這麼多人在為這片土地付出。

◎環保志工 愚公移山

1943年出生的林阿桃,原本住在高雄,先生中風往生後,她帶著年紀尚小的孩子來到臺南。結識了會開車的好朋友,一起到市場、夜市擺攤賣衣服,得以養育兩個兒子長大。

一次整理家中衣服,拿到路口的洗車場,詢問老闆需不需要?老闆很歡喜地收下,也因這個愛惜資源的舉動,慈濟志工蔡依玲來到她家拜訪,邀請她:「是否可以一起去做環保?」轉眼間,林阿桃已投入環保工作多年。

「美華,幫我一下!」林阿桃輕拍美華的肩膀,倆人合力將整理過的回收物大布袋綁緊「來,我們一起用力,綁緊一點,才不會跑出來!」這時,蔡依玲又將身後一大袋回收的塑膠袋打開,倒在大家面前。

蔡依玲是個說話很快,做事也很快的志工。總是帶著熱情,與這些社區環保老菩薩建立良好感情,對這些老菩薩的個性如數家珍。這群不會騎車、年紀大又很愛做慈濟的老菩薩,搭她的車到環保站做分類,已有十多年之久。

每個星期二早上,只要一走進頂美環保站,一群志工就像站在塑膠山底下,渺小得幾乎被塑膠袋給淹沒。蔡依玲說:「不要看他們年紀大,環保站若沒有他們,事情恐怕做不完。」

蓬鬆又佔空間的塑膠袋,賣起來沒多少錢,分類卻須嚴謹把關,必須將各種材質分類整理、去除雜物,買家才會收購。

「環保志工們就像愚公移山般,一日復一日,就是要把這些塑膠袋一一分類,才能讓垃圾變成有用的資源。」蔡依玲認為,一個頂美環保站就有如此多的塑膠袋回收量,可想而知,若沒把這些東西集中回收,可能小小的臺灣早已被垃圾掩埋。

◎口說好話 歡喜付出

戴著白帽低著頭,志工魏美華正忙著將回收的塑膠袋分出PP、PE類,她做環保已經十二年。1939年出生的魏美華,代步工具是「11號」公車,她的兩條腿,若要到定點集合,她總是提早步行出門。

魏美華的先生五十幾歲時,因心肌梗塞,短短三天就往生。雖回想起來悲傷,但是做環保,讓她常保歡喜心,什麼事都不會亂想,一心專注當下,只想趕緊把事情完成。

心直口快的個性,加上重聽耳疾,導致魏美華話雖不多,卻經常被誤解,也很容易發脾氣。她很感恩個性柔順的楊素花,總會輕輕地帶她口說好話,她認為素花是個有修持的善知識。

林阿桃也笑稱自己未接觸慈濟時,脾氣相當不好,不但常生氣,也會教訓孫子。過去賣衣服時,每每跟合夥人起口角。做環保讓她得以聽聞證嚴上人的法,她發現,專注做環保分類時,竟然時間過得很快,出門跟著大家在一起,她感覺很歡喜,也懂得了什麼是愛地球,怎麼做才真正可以留給子孫一片淨土。

◎冬至湯圓 愛心賑災

眼看冬至即將到來,志工黃銀環一通電話輕輕邀約,素花、阿桃、美華立刻答應跟著她,前往安平聯絡處搓湯圓,響應國際賑災送愛心活動。

一到廚房,看到和她們一起在靜思堂做福田的陳秀菊,大家見面開開心心的。素花獨自一人先到佛堂禮佛,並掏出口袋裡的銅板,硬幣落入竹筒的「扣囉,扣囉……」聲,伴著口中輕念的「阿彌陀佛」聲,楊素花虔誠合掌,祝福天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禮佛完畢,她趕緊步入廚房洗淨雙手,和一群人一起揉糯米團,搓著各種顏色的湯圓。

一粒粒圓滾滾的湯圓,象徵著幸福與圓滿,凡事不計較的心,讓這一群社區志工凝聚在一起,她們不但為大地淨化而努力,更因接觸慈濟而智慧增長。老菩薩們不怕自己年紀大,只怕自己不能做,他們不選擇在家裡享清福,只願生活簡樸無煩憂。

◎雖不識字 佛法入心

「垃圾、垃圾,不通黑白倒……(臺語)」停妥前後載滿回收物的腳踏車,一面哼著輕快活潑的環保歌曲,1938年出生的楊素花,除了固定到頂美環保站回收分類塑膠袋,還會到夜間環保站幫忙拆寶特瓶的瓶口塑膠環,熟稔俐落的動作,讓人一看就明瞭她是一位資深環保志工。

生有三女一男的楊素花,因先生在外另組家庭,雙方經常口角,加上家暴陰影,讓她不願多提已往生的先生。克服家庭及兒女的種種人生課題,素花用心栽培兒女長大成人,二女兒嚴雪云心疼媽媽一生多磨。

因為到哪裡都不願意麻煩他人的個性,腳踏車成了楊素花代步的親密夥伴。不想造成別人的困擾,也不願成為兒女的包袱,把做慈濟擺第一,是素花的堅持。

新建路的夜間環保點,志工們溫言暖語的問候猶如一股暖流,直透素花心中,慈濟哪邊有活動、哪邊缺人,只要有邀約,素花很少推辭,現年八十高齡,仍志為快樂的慈濟志工。除了環保,香積、福田、骨捐、生活、訪視,甚至興建慈濟中、小學、打掃八八風災的災難現場,都有她的身影。

二女兒嚴雪云笑著說:「媽媽是個見人就說慈濟,時時勸人做慈濟的人。有時候還真被媽媽的舉動感動,覺得媽媽真的很可愛!就連看醫生,也會跟醫生勸說要做慈濟哩!」

楊素花雖不識字,但早課、晚課的課誦禮佛一定都做,她感恩大女兒將經文錄音,讓她學習,每一字句都憑她自創的意象繪圖自學而成。她不但將證嚴上人的法語內化,連「八正道」、「四念處」、「四神湯」……都倒背如流。她還會跟大家說:「現在上人在講《法華經》,一定要聽上人的話,平日一定要『修口』。」

慈濟委員的誠與情,讓楊素花備感溫暖,她也感恩慈濟大家庭的看重與陪伴,讓她在菩薩道上可以精進不懈。她開心的說:「雖然現在體力不比十多年前好,但志工精神卻不比十多年前差。做慈濟,在自己心中的順位可都是第一名!」

◎大愛相伴 離苦得樂

八年前,陳秀菊的小兒子往生,慈濟志工到殯儀館陪伴她,輕輕柔柔的拍著她的肩膀,給她關懷的擁抱,讓她的椎心之痛,有肩膀得以依靠。這一段路走得辛苦,但秀菊並沒有忘記:「慈濟人一直都在,一路不止息的關懷,讓我刻苦銘心,永生難忘。」

陳秀菊描述,當時證嚴上人行腳到臺南,慈濟志工薛月珠帶著她去見上人。她沒想到,上人是這麼有耐心的聽她一面啜泣,一面訴說喪子之痛。

她永遠記得上人輕輕對她說:「那些事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不要再去想它,看看身邊那麼多關心妳的人,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們去做,要放下,趕緊重新開始!」上人的一番話提醒了陳秀菊,決心跟著慈濟人一起做環保。

時間是最好的藥方,陳秀菊微笑分享:「我現在是一個快樂的志工,因為在慈濟,有一群愛我、關心我的師兄、師姊。只要把家裡安頓好,將中風在家的先生,準備好吃的、穿的,我就可以放心出門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歲末祝福 上臺分享

1月13日,安平聯絡處社區歲末祝福這一天,陳秀菊、楊素花、林阿桃、魏美華這四位可愛的環保志工,受邀上臺見證分享自己的故事。

陳秀菊跟大家分享上人所說的一段話:「過年不是多一歲,而是壽命少一年。」她與大家共勉:「求福不如造福,要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楊素花則笑談,人生都有一本厚厚難念的經,她只希望認真做到最後一口氣,輕安自在無煩憂,「甘願做,歡喜受。」是老人家的人生哲學。

林阿桃則感恩能進到慈濟,讓她接觸上人的法,明白環保護大地才是送給子孫的禮物。「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是她專一走慈濟菩薩道的至理名言。

魏美華則感受,做環保時不孤單且無煩惱,雖然不會騎車,但她告訴自己:「人生困難重重,有心就不難。」

一群不會騎車、年紀大,又很愛做慈濟的社區菩薩,她們在慈濟志工蔡依玲、尤迎家、黃銀環愛的接力,專車接送下,相伴歡喜做志工。

無論天有多熱,氣候多嚴寒,慈濟志工十多年的歲月相伴,與社區菩薩們建立良好感情,從做環保入慈濟門,他們簡單的心無所求,只願跟隨證嚴上人,一起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而付出。

圖左 :環保護地球的心念,讓魏美華(左)和林阿桃(右)一起快樂做環保。[攝影者:徐麗華]
圖右 :黃銀環(左起)邀約素花、美華、秀菊、阿桃一起搓湯圓,響應愛心賑災活動。[攝影者:徐麗華]

圖左 :求福不如造福,陳秀菊(右一)時時告訴自己,要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環保。[攝影者:黃裕雄]
圖右 :慈濟路上,志工黃銀環(左)感恩樂於付出的社區志工們,是督促她精進的恩師。[攝影者:鄭素貞]

圖左 :不論氣候多嚴寒,慈濟志工十多年的歲月相伴,彼此共事建立良好感情。[攝影者:鄭素貞]
圖右 :環保志工們就像愚公移山般,日復一日把塑膠袋分類,讓垃圾變成有用的資源。[攝影者:蘇友祿]

圖左 :熟稔俐落的去除瓶口塑膠環,楊素花是一位資深的環保志工。[攝影者:蘇友祿]
圖右 :簡單的心無所求,環保志工們只願一起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而付出。[攝影者:蘇友祿]
圖左 :靜思堂福田工作結束,志工們一起合掌恭敬頂禮,祈求天下無災、無難。[攝影者:蘇友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