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南投 歡喜付出 八十園丁樂悠遊

歡喜付出 八十園丁樂悠遊

E-mail 列印
「遇到天災,都是命,沒什麼好怨嘆!」一場突如其來的7.3級大地震毀掉了溫木增就要實現的願景,半生的積蓄也化為烏有。十多年來承擔起管理埔里聯絡處園區的溫木增,雙手握著大剪刀俐落地修剪著七里香樹叢,說起過 往的這段人生逆境,語氣平靜。

◎投資失利 正向面對不失意

生於1934年的溫木增,服務於林務局,為了和朋友投資經營主題式遊樂區,他提前於五十五歲退休。經過多年的籌備,眼看十公頃遊樂園區裡兩棟大樓立地而起,急流泛舟的設備也已向國外下了訂單,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不料,1999年9月21日的集集大地震,搖撼了銀行的貸款政策,不僅抽銀根還要求歸還五千萬的貸款,建設資金半數以上仰賴銀行貸款的這項投資無以為繼。股東們力圖再尋求投資者以轉型經營,發起人卻急於脫手,2007年宣告投資失敗。

溫木增賠進了十多年的心力,還有近四百萬的老本。「還好三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不會影響生活。」時運不濟,溫木增雖然有些遺憾,但他並沒有怨天尤人,安下心來過日子。由於太太在地震前車禍往生,兒子又在外地工作,身體健朗的他一個人住在林務局宿舍,兒子每個月給予生活費,衣食無虞。

◎心存善念 把握當下耕福田

一天,他到慈濟志工沈意開設的美髮店理髮,沈意邀他加入慈濟會員幫助苦難人,雖然投資失利,他還是一口答應,也應邀參加埔里聯絡處的共修。看到慈濟人都做得很歡喜,他便參加社區志工培訓。每天,他到籃城的環保站做分類,一做就是一整天。新的埔里聯絡處啟用後,他又承擔起園區除草的工作。2009年,七十五歲高齡的他受證慈誠。

和氣隊長王基明以他對樹木頗有研究又深具熱忱,便請他專責照料園區,他毅然承擔起這份重任,舉凡除草、修枝、澆水、施肥等工作,幾乎由他一手包辦,殷勤呵護一片盎然綠意。

雖然上了年紀,但為了方便修剪樹枝,有時他會從長梯攀爬到樹幹上,別人看了緊張,他卻一副老神在在。剪下來的樹枝,溫木增將它們曬乾堆疊起來。他又從朋友家要來破舊的磚竈,以水泥加以修補,讓磚竈再度發揮功能。每當有活動時用它來煮開水,以曬乾的樹枝當柴火,不但化無用為有用,還省下不少瓦斯費。

◎答應要做 就做得像樣

照顧聯絡處的園區,對溫木增來說勝任有餘;除了開發遊樂區的經驗,過去他在林務局服務時擔任過水電工,得常常到山區視察電線桿的線路,後來又擔任巡山員,對林木生態頗有了解。

「對樹木的了解,雖然我不是專業,但是看得多,自己親手去體會、去學習,自然就會。」做中學,讓溫木增成為樹木達人。

溫木增常說自己不夠專業,但他堅守做事的原則:「要做就做得像樣、有頭有尾」。修剪草坪時,他先把藏在草皮裡的雜草一根一根拔起,再用割草機修整,最後再揹起行動式鋤草機,修剪割草機處理不到的角落,務必讓草坪盡善盡美。

園區的這塊土地上,九二一時曾興建二十戶木屋,安頓住家傾倒的志工。2003年拆除之後,留下許多石頭、磚塊,後來興建聯絡處時,便將它們填埋在園區的地底。時日一久,石頭間的泥土陷落,造成部分草地崎嶇不平,溫木增覺得影響美觀,於是展開整治。

他先將草皮鏟起備用,然後用釘耙鬆土,將石頭一一挑出,然後在花園邊挖了一個深深的壕溝集中埋放。待土地重新整平後,再由福田志工如插秧般地將臺北草一株株種下。幾個月後,如綠毯般的草坪便展現在眾人的眼前,令人賞心悅目。

◎創意巧思 護樹如護子

溫木增將一草一木當成孩子般細心呵護。當園區樹木漸漸枝繁葉茂,空間就顯得有些擁擠,溫木增便幫一些樹木換新家,讓每顆樹都能擁有足夠的伸展空間;而有些果樹,生長的地方日照不足,難以開花結果,溫木增也會為他們找到可以享受更多日光浴的新天地。

放眼園區,每棵樹幹的底部都有一個特別的裝扮──「護圈」,那也是溫木增呵護樹木的另一種巧思。

當他發現志工在使用割草機時,有時不小心會割傷樹皮,導致樹木枯死,讓他十分心疼。於是他從環保站找來許多回收的塑膠管,一截一截鋸下,再套在樹幹基部。有了「護圈」保護,寶貝孩子們就可免去割草機的傷害。

◎歡喜付出 心靈財富富足

為了維護整個偌大的園區,溫木增常常從早忙到晚,卻不露一絲倦容。「累是會累,但看到樹木都長得好,環境更清幽,心裡歡喜,就不會感覺累了。」淺淺的笑容綻放在他黝黑的臉上。

「雖然『溫爸』的遊樂區投資失利,但是他還是常常自掏包購買材料,像花木修剪工具、水管、甚至割草機。」常常為溫木增準備點心的志工吳吉代讚歎他默默付出。

溫木增的子女雖然都不在身旁,但有志工們如子女般地對他噓寒問暖,注意著不再讓他爬高負重。在學校擔任廚工的胡瓊丰還天天為他準備午餐和晚餐。志工點點滴滴的關懷,讓他感受到慈濟大家庭的溫馨。

「不管記得住記不住,就是要聞法!」勞動之餘,溫木增每周參加讀書會,日日收看大愛臺恭聽上人開示,希望能夠增長智慧。

即使到了一般人認為該享清福的年紀,溫木增仍是每一天抱持著「多做多學習」的心情,不問收穫、歡喜付出,因為他知道生命長短無法掌握,但可以開拓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圖左 :溫木增做事力求盡善盡美,即使用過割草機鋤草,他還再揹起行動式鋤草機加以修整。[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溫木增不怕麻煩挖出地底石塊重新整地,讓崎嶇不平的草坪換來綠草如茵,而且他護樹如護子,為每一個樹套上「護圈」,免去割草機的傷害。[攝影者:吳吉代]

圖左 :八十多歲的溫木增爬梯修枝如履平地,因為過去在林務局服務時,擔任水電工,得常常到山區視察電線桿的線路,駕輕就熟。[攝影者:吳吉代]
圖右 :溫木增修補破舊的磚竈,用它來煮開水,再以曬乾的樹枝當柴火,不但化無用為有用,還省下不少瓦斯費。[攝影者:施金魚]

圖左 :溫木增(左)頗富創意,僅憑著一張牛隻的圖片,在志工的協助下,就做出一隻栩栩如生的《法華經》中自度度人的大白牛。[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志工們上沿街宣導七月吉祥月不燒香、不燒金紙、以鮮花素果代替牲禮,年長的溫木增(左)也為守護地球盡一分心力。[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不管記得住記不住,就是要聞法!」即使白髮蒼蒼,溫木增(左一)除了天天收看大愛臺恭聽上人開示外,每周還參加讀書會,精進聞法,長養慧命。[攝影者:施金魚]
圖右 :在溫木增用心照顧下,園區的筆柿結實纍纍,正如他的人生,精進付出後,歡喜美滿。[攝影者:潘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