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大愛感恩科技 和諧大愛共伴 環保寸步鋪路

和諧大愛共伴 環保寸步鋪路

E-mail 列印
「你是否認為可以佔有你踏上的任何一塊土地?你是不是認為所謂人類,必須是外表、想法和你一樣的人?岩楓樹能長到多高? 如果你砍倒它,那你永遠無法知道。」大自然的一切是奇妙的,不要蓄意破壞。要珍惜大自然!與 大自然和諧相處。元月12日下午,銘傳大學人文課本學期的最後一堂課,邀請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分享,分享者虞珊明以「從飍談起」為題,與在座六十多位老師、同學、慈誠懿德爸媽交流互動。

大愛感恩科技分享開場「風之喚」的故事,以銘傳大學2017年畢業班的主題歌MV,讓大家想想:「To Go or To Stay」不論客觀決定的人是誰,自己的意志才是決策的主人、命運的主宰!

「風之彩」的故事,提到:410年前的歐洲移民,橫渡大西洋、踏上美洲土地,自詡「以文明征服了野蠻」。用船堅炮利,對大自然、對其他人種之種種行為,省思:到底誰才是野蠻人?其實,每個城市在建設時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歷史與改革如何並存?自然與傳統如何相融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如何兼顧?虞珊明並以最近一檔大愛劇場《竹南往事》片頭所見到的崎頂母子隧道為例子,廢棄的火車隧道,經過地方公共造產,成功轉型為觀光休憩的景點。主人翁的家「合利商行」則因後人改建、不復存在,僅留下相片思憶、令人慨歎。

在「風之賦」則引用蘇東坡《前赤壁賦》,時間再到935年前北宋末年、清明上河圖最早版本
畫家張擇端出生前3年。「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蘇東坡雖被貶謫,然胸襟仍開闊,其賦習於從大世界看,因此說到,天地之間,所有的事物都有其主,不該是我們的,即使一分一毫都不該拿。但是,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就成美好的音聲;眼睛看到,就成美好景緻,無限制任你取用,是造物主提供的無盡珍寶,我們可以共同的享用。一般人可能忘了,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是我們的,也可以是別人的,其實,也就是屬於大家的。如果我們都能共同珍惜身邊所有的美好事物,共同來維護,那我們隨時都可以享用。

記得在半年前「日本東京創新天才發明展」上,大愛感恩科技以「R2R (Recycle to Recycle, 從循環到循環) 環保毛毯回收再利用」,獲得大會金牌獎肯定與表揚。大會創辦人中松義郎對於環保類項發明的讚揚與期許是:「今天的生態/環保學是一個很大的議題。您(大愛感恩科技)創新變革思想和產品不僅可以改善環境,還要改善社會經濟。」

虞珊明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是遵循上人的殷切企盼:希望人類不要再向地下挖石油、資源回收再利用。產品設計從「搖籃到搖籃」,提升到「循環到循環」,這也是世界倡議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為了讓學子們清楚了解甚麼是「循環經濟」,特別動畫圖示「循環經濟」與傳統「線性經濟(開採-製造-丟棄)」這兩種產業經濟模式的不同。仔細深究,循環經濟有兩種物質循環模式,分別為「生物循環」及「工業循環」。「循環經濟」重點在於透過重新設計產品和商業模式,促進更好的資源使用效率、消除廢棄物及避免污染自然環境。大愛感恩針對無法分解的一類寶特瓶,進行回收再利用,充分實踐與地球共生息之理念。希望學子們能把握求學期間,努力做學問,畢業後能做出利益眾生、為自己造福修慧。

圖左 :在「風之賦」則引用蘇東坡《前赤壁賦》,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是我們的,也可以是別人的,其實,也就是屬於大家的。如果我們都能共同珍惜身邊所有的美好事物,共同來維護,那我們隨時都可以享用。[攝影者:呂怡德]
圖右 :元月12日下午,銘傳大學人文課本學期的最後一堂課,邀請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分享,分享者虞珊明以「從飍談起」為題,與在座六十多位老師、同學、慈誠懿德爸媽交流互動。[攝影者:呂怡德]
圖左 :崎頂母子隧道,廢棄的火車隧道,經過地方公共造產,成功轉型為觀光休憩的景點。也成為《竹南往事》劇組拍攝的景點。[攝影者:呂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