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二十年環保路 家人陪著走

二十年環保路 家人陪著走

E-mail 列印
來自馬來西亞芙蓉的慈濟志工譚蘭珍發心立願,提振生命熱忱做環保,她身體力行做資源回收與分類,二十年來從不退轉;影響鄰里、朋友,也得到家人的配合一起來做環保,她善用時間、空間,為自己的人生做出一個春天。

◎長時做環保 家人同響應

二十年前,外甥李文龍(本勸)也是環保志工,眼見譚蘭珍的孩子都長大了,生活彷彿失去重心。有一天,他告訴譚蘭珍的長子李秋喜:「你的母親日子過得這樣的空閒,請她出來做環保吧!」經兩人一同邀約,自此開啟了譚蘭珍做環保的大門,一直堅持至今,二十年來從不厭倦。

「開始時,我每天去晨運回來,會一路撿拾瓶瓶罐罐,囤積在自家前面的院子裡,後來帶著孫子外出,也是一邊散步一邊撿拾資源回收物。」譚蘭珍道出婆孫倆生活中培養出的一種默契。

孫子李家駿小時候常看奶奶做,長大後自然也跟著做,他說:「在家都會做分類,有回到奶奶家,就會跟爸爸李秋喜一起去回收。」長得壯碩的李家駿,如今已是學院生了,多年來,他依然會跟著父親從巴生回到芙蓉,與奶奶相聚及一起做環保。

父親李秋喜在巴生謀生,但是每個月的環保日,他總是會回來芙蓉協助載送資源回收物;即使偶爾有工作在身,他也會想方設法騰出時間回到芙蓉做環保,然後再回去巴生工作。如果真的無法安排到時間,他會事先通知李文龍,確保不影響環保日的運作。

◎環保點啟動 憂慮轉自在

做環保多年,譚蘭珍動作俐落,也體驗出一套處理資源的道理,「紙類要放在靠近家門一點,才不會被雨淋濕,至於塑膠類和鋁罐就不同了。」她從做環保中學習順應天理,與大地萬物和諧共處,除了資源分類,譚蘭珍更善用資源,再製做成花盆等等,延長物命。

提到環保,譚蘭珍總是笑容滿面,但是,這二十年一路走來,也曾有過種種擔憂。過去,先生袖手旁觀,不願意幫忙她處理所收集到的資源,「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去吉隆坡顧孫,物資堆滿家門口,先生只管拿進屋子裡,卻不整理。」譚蘭珍憶起過去的一段煩惱,顯得有些無奈。雖然現在先生仍然不幫忙整理資源回收物,但是當朋友有要求時,他仍會幫忙去載送回收物。

隨著收集的回收物越來越多,把屋內都堆滿了,隨時會成為蚊蟲滋生的誘因,讓譚蘭珍擔心會被芙蓉市議會開罰單。為此,李文龍熱心地幫忙找到了靠近商業區的一塊小空地,作為慈濟環保點,並安撫大家:「以後你們就在這裡好好地做!」

2016年11月27日,大陽鎮(Taman Bukit Kepayang)慈濟環保點正式運作了,譚蘭珍終於放下心頭大石,一掃多年的憂慮和擔心,得以安心繼續做,且越做越歡喜。

◎環保結善緣 鄰里逗陣來

另外,譚蘭珍也透過做環保與鄰居結好緣,志工陳美蓉就是其中一位。

早在幾年前,不認識慈濟的陳美蓉就常把資源回收物拿到譚蘭珍的家,後來因緣巧合下,到鄧普勒(Templer)社區慈濟環保點參與資源分類時,遇見鄰居譚蘭珍,發現她也在做環保,並響應慈濟行善的腳步。自從大陽鎮環保點設立後,她便轉來和譚蘭珍一起做資源分類,「做環保除了可以幫助別人,也可以學華文。」讓受英文教育的陳美蓉,在環保站收獲很多。

「我拿資源給她很多年了。」志工李秀璇也是時常拿回收資源給譚蘭珍,她也常在環保日到大陽鎮定點做環保。「蘭珍很棒,我還要向她學習,我們在一起談談天、做分類,日子很快過去,可以賣到錢又可以幫助人,真的很好。」

「自從有了環保點,我就不怕市議會抄罰單了。」譚蘭珍開始呼朋引伴做環保,也因此招到很多會員,和她一起做環保的志工,包括她在內,現在有了固定的「六朵金花」。

◎生命漸老去 慧命日日增

「我除了每天在家做,每個月環保日在環保點做,每個星期三還會到芙蓉新城環保教育站去幫忙,現在是越做越開心。」譚蘭珍做環保的心堅定不移,她表示,一天不做環保,都不知道要做什麼了。

有一次,女兒邀請她一起去旅行,她殷殷叮嚀女兒:「去旅行的日期不要碰到環保日。」譚蘭珍的生命已經與環保融合在一起,分不開了。而每月第四個星期天,是譚蘭珍一家人最期待的一天,因為她的兒子和孫子都會從外地回來幫忙,將已處理好的資源載到附近環保點。

二十年的歲月,譚蘭珍身體力行、善用時間與空間做資源回收,並帶動鄰里一起投入救地球的行列。除了做環保,她也慢慢參與其他的慈濟活動,生命雖然一天天地老去,但慧命卻日日增長,憑一雙鼓掌的雙手,努力地為地球付出一己之力。

圖左 :李秋喜(左)雖然在巴生工作,但是每個月的環保日,他總是回來芙蓉當羅里司機,與媽媽譚蘭珍一起做環保。[攝影者:葉寶珍]
圖右 :譚蘭珍的孫子李家駿也會幫忙分類與回收資源。[攝影者:葉寶珍]

圖左 :譚蘭珍在處理回收物時,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比如說紙類要放在靠近屋子,避免被雨淋濕。[攝影者:葉寶珍]
圖右 :除了參與環保,譚蘭珍(前右一)也開始參與慈濟的其他活動,圖為她參加靜思人文推廣團隊的感恩會。[攝影者:黃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