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竹筒以愛傳愛 存心靈財富

竹筒以愛傳愛 存心靈財富

E-mail 列印
印尼雅加達中區的慈濟志工為了讓大愛能繼續傳下去,定期地進行愛心訪視活動,與照顧戶建立更佳良善的互動,做到即時解難,並帶給他們心靈的財富。2017年12月8日,志工珉妲蒂(Mindarti)帶領四名志工 來到位於東雅加達嘉帝內卡拉區(Jatinegara)布落村莊(Kampung Pulo)來探訪照顧戶。

◎身體有病 心靈更要健康

五十四歲的家弘(化名)住在芝利翁(Ciliwung)河堤旁,他拄著拐杖來到巷口,非常客氣地為志工引路。一來到門前,家弘的太太已經在門口等候了,當志工進入只有兩坪多大的屋內,雖然沒有什麽家具,卻在大家見面互相問候、寒暄,小屋瞬間營造出了歡樂的氣息。

從事拾荒工作的家弘,必須養育四個孩子,卻能坦然地面對困境生活,他說:「我和妻子每天還是會輪流在嘉帝內卡拉市場的街上轉來轉去,尋找寶特瓶和塑膠杯。」每次收集到的回收物,以公斤計算變賣,每個月的收入不定,通常會賺到二十萬印尼盾(約新臺幣四百五十元)。

其實,家弘會選擇拾荒工作,與他的身體狀況有莫大的關係。小時候他常常發燒,讓醫生打針時,常常打在左邊的臀大肌上,而留下了後遺症,致使左腳無法正常發育,必須依靠枴杖走路。又十五歲時,他在河裡游泳,不小心被插在河底的木棍弄傷,從此左大腿就出現一個腫瘤,後經醫生診斷是一種皮膚癌。到了二十五歲,全身更開始冒出一顆顆腫瘤,因為不痛不癢,只好無奈地接受。

腫瘤雖然可以動手術切除,但日後還是會再持續冒出,家弘常常思考著:「以後該怎麼辦?」幸好,遇到妻子願意與他建立家庭,他堅定地說:「雖然身體有缺陷,但無論如何我還是會盡己所能,做好當丈夫和好父親的責任。」

◎愛傳下去 成為善的循環

很多認識家弘的人都跟他說:「可以到吉利利丹批發商廣場(PGC Cililitan)樓上的慈濟會所,向他們申請援助。」家弘聽了建議,來到會所提出申請,後經志工前去訪視了解後,援助真的申請通過了,並於2017年2月開始成為慈濟照顧戶。

慈濟的援助確實幫了家弘一家人的大忙,因為他還有兩個孩子需要上學。「這一輩子只有一次得到他人的援助,就是慈濟給的援助。」家弘希望慈濟,可以繼續幫助像他一樣的苦難人。

訪視關懷中,志工也帶來了竹筒撲滿,希望讓家弘以愛傳愛,他歡喜地說:「如果真主意欲,我一定會捐出部份的收入,幫助其他的苦難人。」

◎勇於面對 存小錢行大善

探訪家弘之後,志工又繼續前往住在附近,四歲吉安(化名)的家。吉安的父親在嘉帝內卡拉市場的一家店裡工作,每天領到的工資只夠滿足日常所需,因此慈濟每個月援助吉安的奶粉和尿布。

吉安原本是一個健康寶寶,但在十四個月大時,突然拉肚子、發燒,然後抽搐,身體狀況逐漸變差且全身無力,最後變得像嬰兒一樣的狀況,夫妻倆簡直無法接受。「健健康康的一個人,怎麼突然就變成這樣了。」媽媽桑妮(化名)回想當時,夫妻倆都不知所措,而且失去孩子的恐懼心態又立即產生,因為就在幾年前,吉安的哥哥五歲時,突然嘔吐就救不活了。

之後,桑妮和先生帶吉安到醫院檢查,被醫師診斷出罹患腦性麻痺,這對他們簡直是晴天霹靂。夫妻倆嘗試各種醫療方式,所幸在雅加達有一種神經療法,一個星期進行兩次。「感謝真主阿拉,病情有好轉了;還沒治療的時候,根本什麽都不會,連哭都哭不出聲音。」桑妮欣慰地說。

還好,朋友和鄰居們也都很關心他們,並給予精神上的支持。此外,有朋友提醒她:「如果要申請援助,可以到吉利利丹批發商廣場樓上,慈濟的會所申請看看。」桑妮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決定申請,在2016年7月吉安便成為慈濟的照顧戶,接受關懷與幫助。

「慈濟的援助對吉安很有幫助,尤其是奶粉。」桑妮對志工貼心的陪伴感觸很深。雖然不是每天來訪,但也經常來電問候,她很感恩慈濟的援助,「希望我兒子能早日康復。」此次志工定期探訪,還為他們準備了竹筒,希望吉安的父母把部份的收入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也希望他們能小錢行大善。

撰文者:Arimami Suryo A

圖左 :大家席地而坐,開心地彼此關懷,在這間小屋營造出充滿歡樂的氣息。攝影者:Arimami Suryo A[攝影者:陳俐媛]
圖右 :桑妮(化名)向慈濟志工說明,兒子吉安(化名)因為疾病而掉頭髮,心有不捨。攝影者:Arimami Suryo A[攝影者:陳俐媛]
圖左 :慈濟志工向因桑妮詢問有關吉安的狀況,並給予關懷。攝影者:Arimami Suryo A[攝影者:陳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