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親不親故鄉人

E-mail 列印
大清早(2/9),中華國小活動中心燈光透亮,鄉親們仍在睡夢中。多日來餘震不斷,昨晚頻率終於舒緩,還給大地一片寧靜,也給安置中心的鄉親一個較為平靜的夜晚。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提供受災鄉親暫時安身的帳篷, 整齊的排列在活動中心旁邊的運動場上。帳篷區,幾位鄉親趁著難得好天氣,一早就走出來透氣。市公所輪流值班的同仁,心有所感:帳篷雖然保有隱私,但悶濕的環境讓人難耐;又濕又冷的天氣,難為他們了,很希望能有更好的安置地方。

晨曦中,志工們從精舍載來早餐,希望鄉親、公部門同仁一起床,就有美味麵包和熱騰騰的飲品可以享用。嘉義市政府消防局同仁,趁著換崗時間來到服務中心,慈濟志工熱心招呼:這裡有麵包、飲料,不要客氣唷!隨後提供了一箱麵包,還不忘叮嚀:要吃飽,才會有力氣。

一位女士東張西望地走了過來,志工立即趨前:睡得好嗎?來,喝點熱的,比較暖和。大愛電視主持人阿明,也來到活動中心,親切、幽默的他,開口就是祝福:恭喜您這麼早就覺醒。看著一臉茫然的鄉親,阿明馬上補充:一覺醒來,就是覺醒啊!鄉親若有所悟,點頭致意。德如師父安慰她:不要想太多,從心開始、從手付出,就會愈來愈好。

◎親不親故鄉人

花蓮發生強震後,各地愛心湧入,不論是物資還是人力;來自加拿大的鮑伯(Bob),取消既定行程,來到花蓮當志工,還請友人寫中文字條,表達想投入救災的意願。

鮑伯從事木工工作,趁著三個月的假期到東南亞旅遊,臺灣是他旅程之一。聽聞花蓮地震中有兩位加拿大籍夫妻受難,因此抵臺後立即趕到花蓮。來到花蓮,因安全考量重災區已封鎖,鮑伯無法進入災區悼念同胞。

一分想助人的心念,他取消既定行程,要做點更實際的事。鮑伯在旅館遇到了慈濟志工,他拿出委託朋友用中文寫的意願:「你好~我是來自加拿大的鮑伯,我聽說花蓮發生了地震,所以來這裡當志工。我的專業是木工;我能做的是:加固、清拆受損區域或其他我能幫上忙的,如:照顧災民、運送物資。」

志工陪同鮑伯到了中華國小,服務中心的志工告訴他:資源回收分類需要支援。經由環保志工說明,鮑伯和慈濟科技大學耿念慈老師,林岱萱、戴瑞瑩兩位同學一起做回收。兩位同學和鮑伯依紙類、鋁類、鐵類和塑膠等做分類;遇到分不清楚屬性時,他們會互相討論或請教耿念慈老師。

鮑伯第一次接觸回收分類,即使不是自己的專業,邊做邊學,一個早上下來已經得心應手。環保車來時,上車協助堆疊、下車搬重物,也能駕輕就熟。 他說:原本計畫來看風景的,但是來當志工更重要,而且停留臺灣的時間也不多,所以我想來這裡會更好。

◎不一樣的體悟

地震發生後,看著受災鄉親悲苦的新聞畫面,黃誠漢感同身受,不想錯過助人的機會,馬上向公司請了三天假,到服務中心來,志工安排他協助人力、物資的彙整建檔、傳送、聯繫。服務過程中,遇到一些鄉親前來詢問發放事宜時,他深深感受了:鄉親的堅強和勇敢,遇到這麼大的災難,居然能這麼平靜地面對。他企盼鄉親盡快遠離苦難。

活動中心往運動場的通道上,一張長板椅上,志工黃富子靜靜地傾聽七十五歲張老先生的人生故事。可能是經歷了兄弟姊妹的生離死別,因此對於死亡有不一樣的體悟,張老先生輕輕地說:這是必經之路,只是這張牌還沒輪到我。

在安置中心這兩天,張老先生聽了許多故事:「幾乎可以寫好幾部書呢!只是都在抱怨……」老先生笑了笑:「人生有什麼好計較的?地震一來,逃命都來不及了,逃了出來不就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計較什麼呢?」

在災區,更能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付出中,年輕人留下了最深刻的記憶。。

圖左 :志工們趕早到了活動中心,將昨日整理出來的垃圾,交由花蓮市清潔隊載離,以維持周遭環境。[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右 :德如師父安慰這位鄉親:不要想太多,從心開始、從手付出,就會愈來愈好。[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左 :嘉義市政府消防局同仁,趁著換崗時間來到服務中心,慈濟志工熱心招呼;提供了一箱麵包,還不忘叮嚀:要吃飽,才會有力氣。[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右 :經由環保志工說明,林岱萱、戴瑞瑩和鮑伯依紙類、鋁類、鐵類和塑膠等做分類。[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左 :遇到分不清楚屬性時,他們會互相討論或請教耿念慈老師(右)。[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右 :鮑伯第一次接觸回收分類,即使不是自己的專業,邊做邊學,一個早上下來已經得心應手。環保車來時,上車協助堆疊、下車搬重物,也能駕輕就熟。[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左 :中華國小附屬幼兒園的老師國世芬(右),整整花了一個早上,才把昨天下午發放現場的垃圾、可回收的瓶瓶罐罐和紙餐盒整理完畢。[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右 :地震發生後,看著受災鄉親悲苦的畫面,黃誠漢(中)感同身受,於是向公司請了三天假,到服務中心協助人力物資的彙整建檔。[攝影者:彭鳳英]
圖左 :志工黃富子靜靜傾聽七十五歲張老先生的人生故事。[攝影者:彭鳳英]